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患者男,65岁,因心悸,气促4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入院时,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征阳性,胸廓饱满,左侧呼吸音降低,心界扩大,心音有力,节律整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嚏射性杂音,肝肋下3cm,剑下5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4.
5.
6.
病例女,42岁.间断性胸闷半年,每次发作约半小时缓解.偶有背部酸胀感,无胸痛,无恶心、呕吐,与活动关系不大.心率65次/min,血压100/65mmHg.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家族史及心脏外伤史. 相似文献
7.
320排螺旋CT观察正常心脏二尖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评价正常人心脏二尖瓣形态与功能的价值。方法 50名心脏瓣膜正常成年人接受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重建心动周期10个时相,采用各时相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色彩点亮技术(Colored Lit)、容积再现技术(VRT)并结合容积电影成像观察和分析二尖瓣的形态,在垂直或平行室间隔左心室长轴、双口位和左心室短轴位上测量二尖瓣长度、厚度、二尖瓣附着缘宽度、二尖瓣开口直径和面积、二尖瓣环直径和面积、二尖瓣口环直径比、面积比以及二尖瓣前后瓣开放角度。结果 二尖瓣前瓣长(25.91±4.70)mm,厚(1.97±0.05)mm和后瓣长(13.19±2.52)mm,厚(1.13±0.03)mm,二尖瓣附着缘宽度前瓣(39.14±6.84)mm、后瓣(81.50±9.90)mm,二尖瓣口直径(18.90±3.12)mm、面积(413.44±69.92)mm2,二尖瓣环直径(31.89±5.78)mm、面积(823.94±114.17)mm2,二尖瓣口环直径比为约1 ∶ 1.68,面积比约1 ∶ 1.98,二尖瓣前后瓣开放角度分别为(63.26±12.03)°和(53.54±10.35)°。结论 320排螺旋CT可定量分析二尖瓣形态特征及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54岁,因全身多关节多发肿块数年就诊。平时喜吃豆制品,16岁时开始下海捕鱼,并经常吃海鲜,开始时右足第1跖趾关节及左肘关节处出现轻微红肿、疼痛,后症状消失,肿块逐渐增大;6、7年前左手第5中节指间关节出现肿块,后相继在左手第2、3、5中节指间关节及第2掌指关节、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19岁。无明显诱因发作性行为异常8年,加重入院。入院查体:身高142cm,体重43kg,体态矮胖,鼻梁低平,两侧面神经叩击征(+),束臂加压试验(+),全部手指足趾屈曲,左无名指、右小指掌指关节发育异常,右足第四趾发育短。脑电图:尖慢综合波频发。否认颈部手术史,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35岁.因反复头痛1年余,加重1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胀痛为主,呈进行性加重,偶感头皮麻木,伴左耳耳呜,伸舌费力,有震颤,感觉吞咽困难,偶有左侧口角流涎,伴有肢体抽搐6次,发作时牙关紧闭,不能言语,数分钟恢复.近1月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体检:T:36.7℃ P:60次nin,BP:120/77 mmHg(1 mmHg--0.133 kPa),左侧瞳孔D=3 mm,对光反应灵敏;右侧瞳孔 D=4 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发射均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患者男,35岁,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外院CT提示颅脑占位;1周前出现神志模糊、反应迟钝,1天前癫痫发作、面肌痉挛、大小便失禁;5年前因上腹部不适接受CT检查提示肝棘球蚴病,口服斑螯胶囊剂、阿苯达唑治疗3年半。查体:精神差,不配合,问答不切题。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左侧额叶4 cm×6 cm×4 cm类圆形不均匀异常信号,边界清楚,T1WI呈稍高信号(图1A),T2WI呈稍低信号,内见混杂点状稍高信号(图1B);周围大片脑实质水肿;增强后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厚薄均匀,邻近硬脑膜增厚并强化,骨质未见明显受侵(图1C);诊断:脑转移瘤?遂于全麻下行脑额叶病损切除术,术中见左侧额叶硬脑膜下灰白色肿块,直径约5 cm,质中,与硬脑膜紧密粘连,与周围脑组织分界尚清,遂完整切除肿块及受累硬脑膜。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脑组织明显坏死,其间见板层状角质层,伴异物肉芽肿形成(图1D);病理诊断:(脑)泡状棘球蚴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