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对开腹肝切除术(OH)及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短期疗效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手术医师在术式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共98例接受LH及OH的病人资料,其中LH组38例;OH组60例,对比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是否行肝门阻断、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术后第1天肝功能变化及费用的差异,来评估OH与LH在术后短期疗效及费用上的差异。结果相较于OH组,L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肝门阻断率、下床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等方面相对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天肝功能变化、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费用均值低于O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适应症的条件下,LH在术后短期疗效方面较OH有优势,且未增加费用负担。临床手术医师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行LH患者(LH组)与20例同期行开腹肝切除术(OH)患者(O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LH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与OH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行LH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及血象的变化。结果 LH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体温均明显少于OH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仿,均无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确切,对机体免疫影响小,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的临床疗效和微创优势。方法回顾性比较LH组16例和同期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LH组、OH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97.3±761.8)mlvs.(511.9±513.5)ml(P〉0.05),手术时间(144.8±42.0)minvs.(136.2±35.4)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组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OH组,为(19241.9±4682.2)元vs.(14229.7±3805.4)元(P〈0.05),但LH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早于OH组,为(50.6±7.9)hvs.(69.1±8.3)h(P〈0.01),腹腔引流量明显少于OH组,为(153.1±106.7)mlvs.(260.7±188.3)ml(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OH组,为(9.3±2.2)dvs.(12.1±3.9)d(P〈0.05),且LH术后肝功能恢复快,LH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率明显较高,为100%vs.14.3%(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LH在近期疗效及微创等方面较开腹手术有一定的优势,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安全性和微创性。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40例行肝切除病人,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体温、血象的变化。结果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体温、血象的升高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01);LH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长于OH,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LH组术后无并发症,OH组发生胆漏1例。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与OH相比,LH是安全的,而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并探讨其根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实施LH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且随访满3年的患者23名,与相同时期、由同组医师实施开腹手术的患者在病例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恢复情况、长期复发率、病死率、生存率等方面作对照研究。结果腹腔镜组(LH组)与开腹组(OH组)相比,在切口长度、引流例数及且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P0.01)。除此之外,LH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更快,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更少,术后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更早恢复至正常水平。另外,LH组与OH组比较,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病死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H与OH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且对于肝细胞肝癌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在有条件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内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31日至2017年1月31日160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肝切除术(A组)患者80 例,行开腹肝切除术(B组)患者80例。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第1天的肝功能、白细胞、降钙素原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3)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量表(QLQC 30评分)情况;(4)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分析手术方式与患者长期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术中情况: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早于B组患者(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第1 天的肝功能、血常规及降钙素原等明显好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胸水等并发症低于B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的QLQ-C 30 较术前评分均升高,A组患者术后3 个月的QLQ-C 30 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4)A组患者术后3 年生存率及术后1 年无复发生存率均好于B组患者。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自制肝门阻断带在腹腔镜肝脏手术中行肝门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于腹腔镜下使用自制肝门阻断带阻断肝门后行肝部分切除术,B组(n=30)开腹肝门阻断后行肝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应根据病变位置、肿瘤大小、手术类型、肝硬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术中应用自制肝门阻断带阻断入肝血流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不同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评估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接受肝切除术的111例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H组患者37例,开腹肝切除术患者(OH组)74例,配对条件为年龄、病灶位置、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中情况及术后禁食时间、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腹腔镜左外叶切除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P0. 01)。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 01);术后第一天LH组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好于O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谷丙转氨酶(ALT)好于LH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四天LH组的AST、ALT和TBIL均好于OH组,但仅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七天LH组的AST、ALT和TBIL均好于OH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胸腔积液3例,腹腔积液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37);OH组发生胸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腹腔积液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1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熟练掌握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前提下,LH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是安全可行和值得推广的。特别是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可作为肝左外叶病变手术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118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保留组),50例采用Pringl法行肝门阻断(阻断组),比较2组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保留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阻断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天及第5天,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保留组明显低于阻断组(P〈0.05)。结论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肝断面出血,明显保护了肝脏功能,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对机体肝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肝切除(LH)和开腹肝切除(OH)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肝脏功能的影响,评估LH的创伤反应。方法 将8个月内收治的40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LH组和OH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部分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ALT,AST和LDH均迅速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而且OH组明显高于LH组。两组手术前后ALP及γ—GT变化不大,但术后该两指标值OH组明显高于LH组。两组术后TBIL和DBIL均有所增高,但相差不明显,而与术前比较,OH组升高幅度大于LH。结论LH对肝功能的影响小于OH,提示LH对机体的创伤小于OH,有利于减少LH术后肝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段门静脉球囊导管阻断联合区域性肝动脉阻断下的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48例肝细胞癌病人行应用肝段门静脉球囊导管阻断联合区域性肝动脉阻断下的肝切除术(A组),同时将应用常规肝切除术70例病人分为Pringle法阻断组(B组,n=36)和肝门区域性血管阻断组(C组,n=34),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指标。结果 三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A组手术时间较C组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肝功能恢复较B组快,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段门静脉球囊导管阻断联合区域性肝动脉阻断下的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有适应证的肝细胞癌病人,采用此术式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中两种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28例行L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14例,经Glisson鞘阻断)和B组(14例,打开Glisson鞘分离血管并阻断)。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肝功能及血常规,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肝癌复发率、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及血常规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肝癌术后随访结果 1,2年复发率及2,3年生存率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Glisson鞘阻断和打开Glisson鞘分离血管并阻断的两种方法在阻断入肝血流及保护剩余肝脏功能上无明显差异,方法的选择可由手术者习惯及手术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间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叶切除的136 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66 例,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70例,将两组的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肝功能分级、肝硬化、AFP、HbsAg),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血流总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生化指标(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术后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出血)等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及血流阻断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凝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肝叶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不增加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能有效地保护肝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肝血流阻断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在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行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42例(A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B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1、3、6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3.5±87.9)、(612.8±101.6)和(646.7±136.6)mL,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术后第3、6天的血清ALT、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C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术后腹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可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减轻术中、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治疗直径大于5 cm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肿瘤医院2011 年2 月至2014 年6 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2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两组各31 例,对比两组在围手术期间手术操作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同时统计分析患者短期生存状态。结果 LH组和OH组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血清AFP水平、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肿瘤包膜有无、血管有无浸润、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R0切缘、二级以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LH组在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方面均少于O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和OH组3 年无瘤生存率(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为74.2% vs 77.4%(P=0.765),3 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0.6% vs 83.9%(P=0.7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肝癌,具有和开腹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腹腔镜具有加速患者康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肝蒂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共71例,按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右肝蒂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n=30),B组采用Pringle血流阻断(n=41),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及围术期白细胞计数、肝功能等。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白蛋白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3天白细胞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7天两组白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第1、3、7天ALT、AST、TBI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肝蒂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地位。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将38例肝切除术按血流阻断方法分为两组,传统全肝血流阻断组(THVE组)22例,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组(经心包组)16例,分析应用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对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两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包组术后近期肝功能恢复快。结论 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Glisson肝蒂法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肝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Glisson组)经过术前精确评估后,术中采取改良Glisson肝蒂法首先阻断肝段肝蒂,然后按照术中B超定位肝静脉主干及分支作为肝内断肝平面,采取精细钳夹法切除单一以及联合肝段。对照组(Prigle组)行常规术前检查及评估,术中采取传统Pri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后,以超声刀不显露肝静脉按照术中B超定位平面切除单一或联合肝段。结果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白蛋白用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Prigle组(50.0%),P〈0.05;Glisson组术后病理标本切缘距肿瘤距离为(2.3±0.7)cm,大于Prigle组的(1.5±0.6)cm,P〈0.05。Glisson组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略低于Prigle组〔10.0%(3/30)比16.7%(5/3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Glisson肝蒂法肝切除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与传统Prigle法同样的安全性,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切缘,同时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单侧入肝血流选择性阻断肝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3年9月以来,我院共采用入肝血流选择性阻断行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76例,其中用Pringle’s法56例(肝门组),单侧入肝血流选择性阻断20例(单侧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肝功能和总胆红素变化。结果表明;单侧入肝血流阻断具有第一肝门阻断的优点,虽然阻断血流时间单侧组长于肝门组,但肝功能损害却没有肝门组重,可视手术需要决定阻断血流时间,操作从容,而且利于防止术中扩散和取出属支的门静脉癌栓。因此,我们认为单侧入肝血流阻断能很好保存健侧肝的动脉和门静脉血供,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恢复快,故比第一肝门阻断更适于有肝硬变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