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量峡部血流指数(IFI)定量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胎儿主动脉峡部(AOI)血流变化特点与规律。方法 纳入38例PE患者(PE组)和孕周相匹配的38名正常单胎妊娠孕妇(对照组)。采集胎儿AOI、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的多普勒频谱,计算IFI,并分为Ⅰ~Ⅲ型,计算PE组胎儿AOI、UA舒张期血流及心房收缩波(DA-a)消失或反向率。结果 对照组胎儿IFI均为Ⅰ型,IFI值为1.40±0.09,AOI舒张期血流均为前向;PE组胎儿IFI Ⅰ型21胎,Ⅱ型10胎,Ⅲ型7胎,IFI值为0.81±0.80;2组I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9,P<0.001)。PE组胎儿AOI、UA舒张期血流和DV-a波消失或反向率分别为44.74%(17/38)、13.16%(5/38)和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6,P<0.001)。结论 PE患者胎儿IFI降低。检测胎儿AOI多普勒频谱可于胎儿循环缺氧早期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DCT精确评估气胸压缩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气胸患者的胸部MDCT资料,测量气胸压缩肺容积和胸廓容积,计算气胸压缩比;在胸廓腋中线层面冠状面测量胸廓肺尖至膈顶的上下径(H),于肺上叶支气管下壁层面测量胸廓的左右径(W)和前后径(D),于相同层面测量气胸压缩肺的上下径(h)、左右径(w)和前后径(d),计算其比值(hwd/HWD),分别获得左右两肺气胸压缩比(Y)与hwd/HWD(X)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左肺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51-0.864Xr=-0.961,R2=0.922,P < 0.001);右肺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36-0.808Xr=-0.966,R2=0.932,P < 0.001)。经上述回归方程计算的压缩比与CT测量压缩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在MDCT图像上对气胸压缩肺和胸廓各径线进行测量,并经过简单计算,即可精确评估气胸压缩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儿耳廓大小与孕周及各生长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孕11~40周正常胎儿214胎.采用三维超声对近探头一侧胎儿耳廓进行显示,观察不同孕周胎儿耳廓三维超声图像特征,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对耳廓长度、宽度与孕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三维超声成功显示耳廓178胎,显示率83.18%(178/214).三维超声最早于孕11+5周时显示胎儿耳廓,随着孕周的增大,耳廓长度、宽度也随之增加;至33周胎儿耳廓形态已基本定型,与成人耳廓相似.胎儿耳廓长度和宽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0.95、0.96,P均<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L=0.11X-0.56、YW=0.07X-0.48,其中YL为耳廓长度,YW为耳廓宽度,X为胎儿孕周.结论 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孕11+5周后近探头一侧的胎儿耳廓,且显示率较高,有助于产前检出胎儿耳廓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子痫前期(PE)孕妇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频谱与其所生早产儿颅脑各向异性分数(FA)的相关性。方法 以43例PE孕妇分娩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43例孕龄相匹配且无高危围产因素孕妇娩出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析2组胎儿期血流频谱参数,包括UA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UA-S/D)及搏动指数(UA-PI),MCA-S/D、MCA-PI,UA-S/D与MCA-S/D的比值[(UA/MCA)-S/D];比较新生儿期脑各部位FA值;分析血流频谱参数与FA值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胎儿UA-S/D、UA-PI及(UA/MCA)-S/D高于对照组,而MCA-PI及MCA-S/D低于对照组(P均<0.001);观察组早产儿颅脑内囊后肢、丘脑、尾状核、额叶白质、顶叶白质、大脑脚及小脑FA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FA均值与UA-S/D、MCA-S/D均呈负相关(r=-0.668、-0.957,P=0.025、0.002)。2组内囊后肢FA值与UA-PI呈负相关(r=-0.220,P=0.021),与MCA-S/D呈正相关(r=0.462,P<0.001);FA均值与UA-PI呈负相关(r=-0.341,P=0.001),与MCA-PI呈正相关(r=0.206,P=0.049)。结论 胎儿UA及MCA血流频谱参数与FA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评估PE孕妇所娩早产儿脑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5.
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脏器分析技术评价胎儿胆囊发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脏器分析(VOCAL)技术测量不同孕龄胎儿胆囊体积,建立胆囊体积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评价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9~40孕周正常胎儿230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测量胎儿胆囊体积,并观察其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胆囊体积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同一操作者和不同操作者应用三维超声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均优于二维超声。胎儿胆囊体积随孕周增加而增大,回归方程为Y=-0.027+0.104X-0.005X2(r=0.774,P=0.0001)。结论 三维超声VOCAL技术在胎儿胆囊体积测量方面的重复性和一致性优于二维超声,有助于评价胎儿胆囊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和MRI定量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三维超声和MRI获得胎头矢正中切面显示颅内无异常70胎(正常组)和小脑蚓部发育异常(不包括蚓部完全缺失)20胎,两种检查在24 h内完成。比较三维超声和MRI胎头矢正中切面图像,并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AP)、上下径(CC)。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三维超声测量的小脑蚓部AP、CC与MRI相关(RAP2=0.951,RCC2=0.959,P均<0.001);与三维超声图像比较,MRI图像质量更佳,可显示脑干的全长及超声不易显示的窦汇,但三维超声可根据小脑幕的位置确定窦汇的位置。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胎儿的蚓部AP、CC的Z分数为-5.0~-1.5,典型Dandy-Walker畸形的蚓部AP、CC的Z分数均小于-6.0,三维超声测量小脑蚓部AP、CC与MRI相关(RAP2=0.978,RCC2=0.942,P均<0.001)。结论 测量小脑蚓部的AP、CC并建立孕周参考值,可有效地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三维超声和MRI均可准确测量小脑蚓部的AP、CC,且两种方法的测量值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腹盆腔6个部位(子宫前方、子宫直肠窝、右侧髂窝、左侧髂窝、肝肾隐窝、脾肾隐窝)腹腔积液深度,建立腹腔积液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选取经超声测量腹盆腔6个部位的腹腔积液体积并于测量6 h内实施经阴道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的患者50例作为测算组,分别绘制引流腹腔积液量(Y;ml)与腹腔积液深度和(X;mm)、身高相关腹腔积液系数、体表面积相关腹腔积液系数的散点图,建立3个回归方程。采用相关性较好且更简单、实用回归方程为拟验证公式,追踪10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根据上述回归方程获得预测腹腔积液量,将其与实际引流腹腔积液量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测算组X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56.554+10.452XR2=0.577),相关性较好且更简单,并简化为Y=10.5X-250.0。验证组推测腹腔积液量与实际腹腔积液量的一致性界限为(-1 314.02,1 560.48)ml,偏倚为123.23 ml,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4,P=0.096)。结论 可采用简化公式Y=10.5X-250.0预测OHSS患者的腹腔积液量,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动态评估孕中晚期主动脉缩窄(COA)胎儿主动脉弓狭窄部位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为COA的45胎胎儿的孕中晚期(24~38+6周)不同孕周超声心动图资料,测量主动脉弓缩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并与同孕周正常胎儿进行比较。结果 COA胎儿中孕期至晚孕初期(24~<32周)主动脉弓部的SPv与EDv较正常胎儿增快,PI减低(P均<0.05);血流频谱形态表现为舒张期前向血流量较正常胎儿增多。晚孕中后期(32~38+6周)主动脉弓狭窄处的SPv、Edv及PI值与正常胎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流频谱形态多数表现为收缩末期反向血流信号。结论 COA胎儿主动脉弓部狭窄处的血流状态在不同孕周可表现不同,采用频谱多普勒参数诊断COA时还需结合胎儿孕周大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产前超声测量正常胎儿左头臂静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产前超声观察胎儿左头臂静脉,建立正常胎儿左头臂静脉管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取384胎23~39周正常胎儿,应用二维超声显示胎儿左头臂静脉,对能够清晰显示者测量管径,并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对二维超声显示不明确者应用CDFI进一步进行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对胎儿左头臂静脉的显示率为88.54%(340/384),联合CDFI对胎儿左头臂静脉的显示率为91.93%(353/384)。正常胎儿左头臂静脉管径与孕周呈直线相关(r2=0.95、P<0.001)。以孕周为自变量(X)、左头臂静脉管径为因变量(Y),直线回归方程为Y=-1.063+0.152X结论 产前超声能够显示并测量胎儿左头臂静脉,有助于评价胎儿心血管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颅后窝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回顾性纳入493胎妊娠25~36周正常胎儿,于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工作站测量其MRI所示小脑横径及体积、颅后窝宽度及体积,并计算小脑体积/颅后窝体积,分析颅后窝随孕周变化的规律。结果 正常胎儿小脑横径与孕周呈直线相关,直线方程为y=-21.15+1.90x(R2=0.85,P<0.01);小脑体积随孕周增加呈指数增长,曲线方程为y=150.52e(0.13x)(R2=0.73,P<0.01)。胎儿颅后窝宽度与孕周无明显相关(R2<0.01,P=0.30),而颅后窝体积及小脑体积/颅后窝体积均随孕周增加而呈指数增长,曲线方程分别为y=1 098.50e(0.10x)(R2=0.60,P<0.01)及y=0.14e(0.04x)(R2=0.30,P<0.01)。结论 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小脑及颅后窝体积均随孕周增加而呈指数增长,且小脑生长速度快于颅后窝。  相似文献   

11.
超声测距法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二维和三维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CS)的距离来定位CM,探索胎儿期CM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成像及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检查孕19~34周566名孕妇,测量胎儿CS距离。采用3D容积存储系统存储图像、real-time 3D View软件离线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测CS距离的一致性。分析胎儿期各孕周CS距离变化规律。结果 共253名二维与三维超声成像测量的CS距离一致性好(ICC=0.974)。CS距离与胎儿孕周呈正相关(r=0.956,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262X-2.508(Y:CS距离,X:孕周)。结论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测量CS距离的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临床;CS距离与胎儿GA间的相关性可作为胎儿期CM是否低置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胎儿高位空肠闭锁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确诊高位空肠闭锁的32胎胎儿资料,观察其特征性超声表现,评价产前超声所测增宽肠管的长度与生后术中测量空肠闭锁部位至屈氏(Treitz)韧带之间肠管长度的关系。结果 产前超声中,32胎多见增宽肠管呈"C"型分布,且末端均超过脊柱左缘,孕晚期增宽肠管长度均大于胃泡长度;21胎于孕28周前、11胎于孕28周及之后检出异常;31胎肠管增宽或呈"双泡征",1胎于孕21+3周见腹腔钙化灶,无肠管增宽及腹腔积液;25胎增宽肠管与胃泡相通、7胎不相通;28胎增宽肠管长度及内径均随孕周而增加,2胎仅见增宽肠管内径增加,2胎内径减小。孕晚期产前超声所测增宽肠管的长度(Y)与术中测量的闭锁部位至屈氏韧带之间的肠管长度(X)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33X+86.43(F=7.719,R2=0.36,P<0.05)。结论 高位空肠闭锁胎儿超声多见增宽肠管呈"C"型分布并与胃泡相通,其末端超过脊柱左缘;结合超声测量增宽肠管的长度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超快速成像序列评估正常胎儿肾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35胎肾脏发育正常胎儿的MR资料,测量肾脏长度(RL)、宽度(RW)、厚度(RT)、肾实质厚度(RPT)、肾盂宽度(RPW)和体积(RV),分析上述参数测量的重复性及其与胎龄(GA)的关系。结果 RL、RW、RT、RPT、RPW在2名观察者间、同一观察者2次测量间、MR与超声两种测量方法间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参数测量值在双侧肾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L、RW、RT、RPT、RPW、RV与GA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0.87、0.86、0.77、0.44、0.90,P均<0.001)。在各参数与GA的回归方程中,RL的确定系数最大(R2=0.90)。结论 MR超快速成像序列用于正常胎儿肾脏检查中具有可行性,可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常中、晚孕期胎儿脾脏形态及脾动脉血流特点。方法 收集551胎正常中、晚孕期单胎胎儿, 中孕期胎儿分为21~22+6孕周和23~24+6孕周组, 晚孕期胎儿分为28~31+6孕周、32~35+6孕周和36~40孕周组。产前超声观察胎儿脾脏及脾动脉特征, 测量并比较各组间脾脏及脾动脉各参数差异, 分析各参数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99.27%(547/551)胎儿可完整显示脾脏, 其横切面上呈半月形、月牙形或三角形, 呈均匀低回声;脾动脉起自腹腔动脉, 沿胃泡后缘自右向左走行, 经脾门进入脾脏。中孕期23~24+6孕周胎儿脾脏周长、面积和厚度以及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大于21~22+6周胎儿(P均 <0.05), 脾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晚孕期胎儿脾脏周长、面积和厚度及脾动脉PSV和EDV随孕周增加逐渐增加(P均 <0.05), 脾动脉RI无明显改变(P >0.05)。中、晚孕期脾脏周长、面积、厚度、脾动脉PSV以及晚孕期脾动脉EDV与孕周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正常中、晚孕期胎儿脾脏的超声显示率较高, 正常胎儿脾脏超声形态特征及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评估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