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MRI征象表现,提出ACL不同程度损伤的MRI征象鉴别,总结ACL轻度损伤,小部分断裂、大部分断裂、完全断裂的MRI表现分级,探讨其征象的产生机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组织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临床拟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体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一级损伤,ACL走形及形态正常,前叉韧带周围滑膜有少量充血磨损。二级损伤,ACL形态整体完整,走形轻度松弛,止点及体部撕裂小于1/2。三级级损伤,ACL形态不完整,韧带松弛,张力降低,撕裂超过1/2,仅有部分相连。四级损伤,ACL整体形态消失,走形平坦,韧带完全断裂,仅有部分滑膜及瘢痕组织形成。韧带极度松弛或无张力,当退行性变严重时该韧带可消失。结论:根据ACL损伤征象进行分级诊断,结合外伤史,为临床提供可高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损伤:MRI多征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MRI对各种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9个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图像,包括52个损伤的ACL和87个完好的ACL.在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条件下,2名放射医生共同对5个ACL损伤直接征象和13个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5个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试验似然比(LR );在评价的13个间接征象中,大多数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和低的敏感性,其中"对吻性"骨挫伤、Notch征、胫骨前移位、以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等4个征象具有相对高的LR .结论 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主要依据,以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最具诊断价值;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其中"对吻性"骨挫伤、Notch征、胫骨前移位、以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等4个征象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活体前交叉韧带MRI功能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活体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 ACL )功能解剖学的变化。方法:本组30例自愿者,共40侧膝关节,平均年龄23岁。应用3维MRI扫描序列,每个膝关节行4种体位扫描。膝伸直位(0°)屈膝位(30°、60°、90°),经斜矢状和斜冠状面图像重建,测量ACL前内侧束(anteromedial bundle,AMB)和后外侧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B)长度和上倾角的变化,并观察解剖形态学变化。结果:随不同屈膝度AMB和PLB长度发生变化,屈膝90°AMB最长,张力最高。而PLB最短,张力最低。屈膝时AMB与PLB可形成平行结构型和绞扭结构型。膝伸直位时,AMB与PLB上倾角分别为38.5°±4.9°和48.3°±6.9°。结论:应用MRI技术可行ACL功能及解剖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MRI直接征象及其价值.方法 对46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RI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关节镜所见,分析ACL撕裂的MRI直接征象及各征象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46例中,MRI诊断ACL撕裂18例、正常28例,其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3.10%、阳性似然比为13.65、阴性似然比为0.063,其中ACL信号异常及连续性中断征象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59%、93.10%及76.47%、96.55%.结论 ACL信号异常及连续性中断为ACL撕裂的主要MRI直接征象,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MRI表现与伴随征象。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4540例膝关节MRI数据库,所有MRI检查由2台1.5 T磁共振机检查完成。由2名有多年经验的骨放射医师依据先前的MRI表现和关节镜结果诊断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韧带腱鞘囊肿、骨内腱鞘囊肿,评价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MRI特征表现以及与伴随征象的共存性。结果在所有4540例膝关节MRI中,34例(34/4540,0.7%)诊断为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13例(13/34,38%)为前交叉韧带单独黏液样变性,21例(21/34,62%)为黏液样变性伴有韧带腱鞘囊肿,腱鞘囊肿最大直径平均为16 mm (最小6 mm,最大30 mm),18例(18/21,86%)发生在近端,2例(2/21,9%)发生在远端,1例为近端与远端均有(1/21,5%)。24例(24/34,71%)伴有骨内腱鞘囊肿。11例(11/34,32%)伴有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结论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在MRI上表现为特征性的“芹菜梗”征,多伴有韧带腱鞘囊肿和骨内腱鞘囊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HCL)感染病人护理干预手段,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施行的158例 ACL 重建术中出现术后感染的5例病人进行综合处置。包括详细的体检、评估、感染监控、关节镜下清创、内植物取出、置管冲洗术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经一次关节镜清创、关节腔灌洗、抗生素应用以及康复训练后,4例在3周后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消失,膝关节 Lysholm 评分为83分~95分;1例经一次关节镜清创、关节灌洗以及抗生素治疗后,胫骨侧切口持续渗液,第2次在关节镜下行清创术,取出移植物和内固定物,继续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均逐渐恢复正常,最后一次随访时膝关节 Lysholm 评分为73分。[结论]准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 ACL 重建术后感染是治愈感染的关键环节,合适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膝关节交叉韧带对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的正常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损伤中最容易发生损伤的韧带之一。MRI由于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已成为诊断ACL损伤的重要手段。ACL撕裂的MRI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MRI诊断ACL损伤主要依靠直接征象进行判断。本研究对4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ACL撕裂病例的MRI征象进行分析,并与正常ACL进行对照,明确各个征象对ACL撕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不同时间段健康假体的MRI表现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共52例次经术后二次关节镜证实的健康假体MRI资料,依据术后随访MRI距离首次韧带假体重建术的时间分为3组:A组(14例次),≤12个月;B组(19例次),>12个月且≤24个月;C组(19例次),>24个月。评估假体的形态学改变(连续性、条纹状外观、假体张力)、假体信号、假体的厚度和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例次假体MR图像均表现为单束韧带结构,连续性完好。3组韧带假体出现条纹状和松弛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2例次假体PDWI或T2WI图像中49例次(49/52,94.23%)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高信号。3组假体的信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5,P=0.014)。A组和B组假体的信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但两者均明显大于C组(P均>0.05)。3组韧带假体的厚度和宽度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检查可准确反映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四股腘绳肌腱单束假体的组织转化规律,是有效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MRI检查方法与诊断。方法采用膝关节伸直位、微屈位和屈曲位斜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36例疑有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进行MRI扫描,分析其显示效果及MRI表现。结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斜矢状面伸直位、微屈位和屈曲位显示率分别为55.60%、83.33%、92.0%,微屈位和屈曲位2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者均明显高于斜矢状面伸直位(P<0.01)。结论 ACL带在MRI上屈曲位斜矢状面显示最佳,可作为其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D 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3D M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膝关节损伤拟行关节镜检查的病人行术前MRI扫描,46只患膝在常规MRI序列完成后加扫3D MRI序列.在不知道病人信息和病史的情况下先评估常规MR图像,然后评估3D MR图像.评估内容限于ACL完整或撕裂的表现.最后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常规MRI和3D MRI诊断ACI.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常规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0%、95.2%和93.5%;3D 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0%、100%和97.8%.结论 3DMRI可以提高前交义韧带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生长良好的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移植物MR信号改变过程。方法选取48例ACL重建患者,Lysholm平均积分由术前54分升至术后83.5分,总结其术后4~22个月重建ACL移植物的MR信号改变。扫描序列包括SE T_1WI、GE T_2WI和STIR序列。结果 4~9个月内大部分重建ACL信号增高,术后12~22个月大部分重建ACL信号降低,与正常韧带相仿。结论生长良好的重建ACL移植物,术后MR信号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1年后信号与正常韧带相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获取活体髌韧带(PL)和前交叉韧带(ACL)几何数据的技术优化,为指导前交叉韧带移植建立基础.方法 采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专用膝关节线圈,快速自旋回波(FSE),经与股骨内、外侧髁后缘切线的垂直线呈10°~15°方向的斜矢状面定位线获得ACL高分辨T1WI;以髌骨下缘中心和胫骨结节中心的连线为中心定位线获取PL高分辨T1像.用Radworks 5.1工作站测量PL和ACL长度,另取3位医生分别测取的左侧PL长度行数据可信度分析.结果 本组扫描方法简单、准确、快速,能分别100%获取ACL和PL全长图像,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测量需要.矢状位像采集时间为2 min 25 s.PL和ACL平均长度分别为:男:(42.20±4.21)cm和(36.98±4.12)cm,女:(40.15±4.00)cm和(35.80±4.67)cm;组内相关系数(ICC)大于0.997.结论 优化MR扫描技术可用于测量活体的PL和ACL长度,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鼋复性,能为膝关节ACL重建手术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4.
15.
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2例按病区分为本体感觉促进组(2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本体感觉促进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10±1.38)°,健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3.76±1.93)°,两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85±1.55)°,健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3.56±1.72)°,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0.01)。本体感觉促进组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膝Lanchman和Pivotshift检查均为阴性。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