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晚期前列腺癌并发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35例单纯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骨痛缓解率及骨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变,治疗组血AL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88.64%(39/44)与62.86%(22/35),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可较好的缓解疼痛并减低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组(A组)及单用唑来膦酸组(B组),分别对两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和分析其效果。结果两组骨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及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A组转移灶修复率66.7%(12/18),B组11.1%(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对乳腺癌多发骨转移较单用唑来膦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与^89Sr联合应用对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a)伴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9例激素非依赖型PCa伴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溶于5%葡萄糖500ml,缓慢滴注4周1次,共2次;B组静脉注射^89Sr Cl21.48mBq/kg,1周后与A组治疗方法相同。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定患者主观骨痛,生活质量(QOL)评分来判定疗效。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B组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89Sr治疗激素非依赖型PCa伴骨转移在疼痛缓解有效率上高于单独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同时表明帕米膦酸二钠与^89Sr具有协同作用,其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现实意义。方法121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用^89Sr联合(Tc-99-MDP云克)、骨膦治疗,并对照观察疗效。结果^89Sr联合云克治疗组,有效率为83.9%,较骨膦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有部分出现Ⅰ、Ⅱ级血液毒性反应。结论。^89Sr联合云克在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89Sr联合放疗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多发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9Sr联合放疗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多发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8例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采用89Sr、博宁和放疗3种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结果:疼痛缓解率为82.4%,78例骨转移灶消退,206例治疗结束6个月以内未出现新的转移灶,总有效率59.4%。结论:89Sr联合放疗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简便,无痛苦,无创伤,副作用较低,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不同给药间期(4周及12周)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52例,按治疗间期分为每4周1次组(A组)及每12周1次组(B组),给予4.0 mg唑来膦酸静滴1年。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首次SRE发生时间、骨发病率、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相关情况。结果 A组中有64.0%、B组中有33.3%病人出现治疗拖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5例(20.0%)、B组中6例(22.2%)出现了至少1个SRE,两组间首次SRE时间均在30周左右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平均骨发病率(SMR)值分别为0.46∶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及及止痛药用量各监测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uNTX/Cr)率仅在48周时B组高于A组,其他时间两组未有明显差异。骨转移灶缓解:24周及48周时骨扫描显示两组骨转移灶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A组消化道反应和低血钾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每12周1次在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效果不次于每4周1次,是前列腺骨转移病人可接受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预防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18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预防组216例,接受唑来膦酸预防治疗;对照组202例,未接受唑来膦酸预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预防组患者发生骨转移37例(17.13%),对照组发生骨转移73例(36.14%),预防组的骨转移发生率较低(χ 2=19.45,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均是预防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肺转移、肝转移、其他部位转移和多脏器转移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给予唑来膦酸预防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可减少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凡  张誉  汤雷 《颈腰痛杂志》2021,42(4):470-473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椎体转移伴病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椎体转移伴病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方案,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唑来膦酸.比较两组骨转移灶疗效、疼痛缓解情况、骨代谢、血钙、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骨转移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vs 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a2+、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髋部及腰椎BM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椎体转移伴病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且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降低病理性骨折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锶89与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骨痛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磁共振骨显像明确骨转移。随机分为两组,1组选择锶89联合唑来膦酸治疗,2组选择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监测患者骨痛动态变化、血常规、肝肾功及骨扫描病灶变化。结果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骨痛反应情况及病灶消退情况明显优于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P〈0.05)。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者3例,经升血治疗后3d后恢复;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者12例,7例患者3d后恢复;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及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伤。结论氯化锶(^89Sr)联合唑来膦酸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骨痛,相较于放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骨髓抑制较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中减少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诊疗基地首次确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在口服钙和维生素D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为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一次,共3个月,3个月后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B组为静滴伊班膦酸钠2 mg,3个月后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C组为直接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其中A、B两组为双膦酸盐预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有32%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酸痛、骨痛等症状,其中A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B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C组出现不良反应52例,3组均未出现腹泻、皮疹、心律失常及肝肾功能损害,将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双膦酸盐预治疗组(A组和B组)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明显比C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双膦酸盐预治疗能减少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及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180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唑来膦酸治疗组(ZOL组)、伊班膦酸钠治疗组(IBA组)和阿伦膦酸钠治疗组(ALN组);ZOL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IBA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ALN组予以阿伦膦酸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变及研究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和骨折发生率。结果药物治疗12个月后3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明显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2个月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及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骨密度及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缓解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92.0%),治疗后6个月内无新发骨折。用药后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要表现(46.0%),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给药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至2010年住院的60岁以上女性长骨骨折患者192例检测BMD,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骨折同时给予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术后每12个月复查并记录腰椎部骨密度变化,同时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3年内再骨折率的差异。结果 在治疗三年后治疗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年内治疗组再骨折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方面两组随访3月骨折均愈合良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再骨折率、提高骨密度,且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筛选出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唑来膦酸治疗)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进行组间比较,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再发骨折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术后骨密度明显升高,VAS评分、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TX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 05),两组骨密度、PINP、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再发骨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用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均安全有效。但在缓解骨折术后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唑来膦酸优于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 108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12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治疗前后12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I型前胶原肽(CTX);观察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AP和CTX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治疗组相对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降低骨吸收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与口服阿仑膦酸钠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01—2017-12行PKP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46例在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基础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阿仑膦酸钠组),46例在基础治疗后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结果 9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阿仑膦酸钠组与唑来膦酸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阿仑膦酸钠组,末次随访时骨密度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P术后出现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症控制不佳,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应重视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而唑来膦酸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mg对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住院期间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初次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排除其他骨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平均年龄73.2岁),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30min,同时口服钙尔奇600mg/d及阿尔法D3 0.25μg/d;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73.8岁),给予口服钙尔奇600mg/d及阿尔法D3 0.25μg/d,治疗时间1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结果 排除治疗组中2例患者脱失外,治疗组骨密度增幅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例患者在注射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头痛及流感样症状,给予NSAIDs对症治疗后5例患者均在3d内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5mg可明显提高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治疗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新一类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和I型前胶原肽(CTX)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BGP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上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降低VAS与O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处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患者,经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同时,辅以核素s9Sr静脉内注射内放疗及部分病灶外放射治疗。结果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1.3%,9个月为86.9%。骨转移病灶数量明显减少,肿瘤标志物PSA较前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