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地区2003~2013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R上报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对发生人群、ADR症状和累及器官、发生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处理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的构成比大于青壮年患者,女性患者的构成比大于男性,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例数最多(35例),其次为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ADR发生时间无规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R报告中存在9例合并用药现象。新的ADR 8例,无严重ADR。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保证临床用药安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数据库中2010年1月1日~2015年9月15日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项目包括:患者性别与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ADR累及系统 器官类型及分布,ADR转归,以及不良反应类型、评价结果等因素。结果:268例ADR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例相当,15~44岁患者构成比最高;ADR多发生于静脉滴注时,ADR发生时间多为前30 min;临床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胃肠道系统、全身性反应和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患者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警惕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完善说明书中安全提示信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临床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对策。方法 调查2013年1月—12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70例患者,对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以男性患者居多,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20 min内,ADR病例受累器官系统主要以皮肤及其他多个器官系统综合为主。结论 临床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ADR的预防措施和采取有效的对策,对减少患者发生ADR有一定帮助。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28例血必净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山东省内收集的28例血必净注射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5年3月31日山东省血必净注射液引起的严重ADR数据,对ADR的患者情况(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史)、药品情况(给药途径、剂量、联合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分类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结果与处置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严重ADR多集中于40~49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损害,速发型过敏反应;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全部病例预后良好。结论:加强严重ADR监测工作,关注血必净注射液对呼吸系统(速发型)损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赵文博  米宁 《安徽医药》2017,38(5):622-626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动力髋螺钉(DHS)螺旋刀片治疗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2015年1~12月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行DHS螺旋刀片治疗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骨质疏松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基础钙剂治疗,而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基础钙剂治疗。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OQOLS评分、骨密度、骨形成及骨代谢标志物、骨折愈合时间及新发骨折情况。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89.36±6.91 vs 88.66±6.43)及优良率(86.67% vs 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评分、骨密度增加、骨形成标志物上升、骨代谢标志物下降、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缓解DHS螺旋刀片治疗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状况,减少新发骨折,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对双膦酸盐类药物(bisphosphonate,BPS)的不良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挖掘其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以期优化患者治疗方案,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FAERS提取2004年第1季度—2020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比值比(report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 ratio,PRR)法对BPS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器官归类。结果 经过筛选后,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累及19个系统,共1 072种信号;唑来膦酸共累及20个系统,共709种信号;利塞膦酸累及20个系统,共638种信号;帕米膦酸累及18个系统,共456种信号;伊班膦酸累及19个系统,共361种信号。结论 该研究有效利用ROR法和PRR法挖掘出5种BPS的ADR信号,5种BPS之间ADR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致低钙血症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防治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0月中涉及唑来膦酸致低钙血症的个案报告,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8篇,患者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75±19.02)岁;低钙血症发生时间从1~30d不等,30例(90.91%)在2周内发生;16例(59.26%)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降低,提示维生素D缺乏;27例经治疗2d~5个月钙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唑来膦酸可导致严重持久的症状性低钙血症,要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用药后监测电解质变化,警惕低钙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丽满  卢贞  赵晟 《海峡药学》2016,(6):272-273
目的:通过对60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密固达)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滴注时间必须>15min,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临床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其中发热8例,肌肉痛5例,头痛头晕2例,流感样症状(咽痛、鼻塞、流涕等)1例、胃肠道反应(呕吐)1例。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不良反应以发热、肌肉痛为主,不良反应症状多为一过性。用药前后应及时预防治疗,早期观察无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反应(APR)的发生情况。方法:47例老年女性OP患者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后,记录她们在72 h内发热、肌痛、流感样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APR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74.47%)患者出现1个或1个以上的APR,其中发热19例(40.43%),肌痛18例(38.30%),流感样症状14例(29.79%),头痛头晕13例(27.66%),恶心呕吐12例(25.53%)。发热患者伴随其他APR的平均个数(3.35±1.41)个明显高于不发热的患者的平均个数(1.40±0.6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发热患者中,最高体温与其他APR间具有相关性(r=0.577,P<0.05)。 结论: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易出现发热等APR,应重视静脉输注后的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北京市各医疗机构上报的奈达铂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其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北京市各医疗机构上报的188例奈达铂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类别、患者性别和年龄、原患疾病和过敏史、用药情况、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188例不良反应中,男性106例(56.38%),女性82例(43.62%);61~8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94例(50.00%);101例不良反应(53.72%)发生在24h内;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反应最多(85例次,33.60%),其次为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痊愈和好转的有181例(96.28%)。结论 在应用奈达铂治疗前,应对肿瘤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用药史等进行综合评估,制订合理用药方案,在给药过程中防范速发型不良反应的发生,完成治疗后要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发现和干预迟发型不良反应,从而优化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2016—2020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研究院的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报告,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转归和ADR累及系统/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60例ADR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引起ADR最多的药品是伊布替尼。在临床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占59.5%。1例“新的”ADR表现为全身皮肤变黑,其是否与该类药物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等密切关联,并且涉及多个系统或器官,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用药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从而优化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郑磊  杨静  管玉瑶  宋超 《中国药事》2018,32(12):1697-1703
目的:评价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集到的3695例使用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有效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疗程、高风险患者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高风险患者用药较为普遍,高风险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风险患者的7.63倍。联合用药较为普遍,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占1.98%。结论:应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要求,关注高风险患者、重点疾病用药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降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汇总同煤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同煤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所有铂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对药物基本使用情况与患者用药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共有943例患者使用铂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45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铂类药物不良反应在中年女性中发生率较高,肺癌患者最多,占35.5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神经系统毒性。98.03%患者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药师应当密切关注铂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肿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并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ADR 1 909例,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7例(2.98%);其中一般不良反应33例(57.89%),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1例(19.30%),严重不良反应有13例(22.8%),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例(10.53%);从发生的ADR的年龄段分析,主要发生在36~59岁患者(26.32%)和>60岁的患者(63.15%);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68.42%)、全身性损伤(28.07%)和免疫系统(17.54%),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潮红、血小板减少;发生ADR患者停药后症状均减轻,痊愈和好转患者55例(96.5%);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很可能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多,但存在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朱玉彦  齐高清 《药学研究》2017,36(8):490-493
目的 分析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抢救时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特点和规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某省级定点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各厂家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使用后出现的53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不良反应中女性比例较男性偏高,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临床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全身性反应、皮肤及其附件反应;发生时间多为前30 min;偶有严重的过敏样反应.结论 按说明书要求合理用药,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密切监护患者反应,控制滴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鼓楼医院2008年5月6日~2013年5月6日上报的不良反应报表中,检索由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情况、性别、年龄、不良反应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165例,其中口服莫西沙星片所致不良反应35例,莫西沙星针剂130例,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发生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监测患者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02例患者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病例资料调研,观察该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患者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发热最为常见,发生率为71.5%,其次是低血钙、低血磷,全部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使用中应严密观察患者,一旦发热应积极给予退热治疗,同时监测血钙、磷、钾、镁、铁、肌酐和血常规,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替雷利珠单抗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有关替雷利珠单抗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替雷利珠单抗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17篇,18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72.2%)、女性5例(27.8%),年龄分布在60岁以上居多(72.2%),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3个月内(72.2%),替雷利珠单抗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6例,33.3%),17例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好转,1例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致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应增强监测,防范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