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的CT表现特点,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具有完整CT和病理资料的115例喉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声门上区癌45例(39.5%),贯声门癌8例(7%),均以不规则形、混杂密度为主,局部侵犯和转移多见;声门区癌61例(53.5%),以条带、结节状,等、稍高密度为主,未见侵犯和转移;声门下区癌1例(0.9%),有局部侵犯。常规CT,尤其多层螺旋CT对喉癌的分期明显高于临床分期(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接近(P>0.05)。结论:不同部位的喉癌各有其CT表现特点常规CT,尤其多层螺旋CT对协助临床术前准确分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3岁,当地CT体检发现双肾占位.平素体健.CT增强扫描:左肾和右肾分别见大小约7.0 cm×6.8 cm×6.0 cm和2.5 cm×2.0 cm×1.8 cm的肿块影,边界欠清,双肾肿块在肾实质明显增强的对比下呈不均匀轻度增强,诊断为双肾占位.先后2次在全麻下进行右肾癌剜除术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双肾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的敏感性为68.3%(28/41),特异性为100%(6/6),准确性为72.3%(34/47);SPECT/CT融合显像的敏感性为97.6%(40/41),特异性为33.3%(2/6),准确性为89.4%(42/47)。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相对于MSCT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出率,降低MSCT的漏诊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利用其Inspace及MPR多方位成像技术对胰周血管侵犯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准确的显示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判断,其结果与手术及临床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的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对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常被误诊为其他肿瘤.笔者收集本院2003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双期扫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确诊的肝转移瘤的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2例为多发病灶,6例为单发病灶;增强后显示47例为少血供,8例为富血供,3例无血供。门静脉期发现病灶最多。结论肝转移瘤以多发为主,增强后显示大多数为少血供,少数为富血供,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肝转移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双源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DECT)检测痛风结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例已确诊为痛风的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均在双源CT上进行了手或足的DECT扫描,利用痛风结石软件进行分析,并以绿色伪彩色显示;记录是否能够显示痛风石以及其分布情况。结果:3例患者双足以及双手均显示多发骨内和骨外痛风石,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显著;而10例对照者的双足均未显示痛风结石。结论:DECT能以伪彩色编码的形式显示并定量研究痛风结石,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腹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源CT的出现和应用是CT发展史上的一次技术的飞跃,它以现有多排螺旋CT为基础,在同一扫描架上同时采用两个不同的X线发射管球和探测器来采集CT图像,按扫描时两X线管球所选择电压不同,双源CT可有如下不同的扫描模式:①心脏扫描模式:两管球使用相同电压同时扫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双源CT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岁。5例患者均行双源CT检查,其中2例行双能量扫描,并分别分析其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准确显示颈动脉体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及与周围动脉及静脉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可以直接去除骨质结构对血管成像的影响,虚拟平扫的碘图可以显示瘤体内的血供情况。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颈动脉体瘤的术前诊断与手术评估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双能CT定量参数评估喉部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92例术前接受颈部双能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部鳞癌患者,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碘图CT值(Overlay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其鉴别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受试者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血管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供血动脉的显示能力以及优化血管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头颈CTA的能谱原始数据,运用能谱单能量成像技术分别重建60 keV、75 keV单能量图像,结合VR、MIP后处理图像以及原始图像观察甲状腺供血动脉的解剖特征,并对2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结果 100例共显示200支(左右侧各100支)甲状腺上动脉,165支甲状腺下动脉(左侧76支,右侧89支)和3支甲状腺最下动脉。60 keV单能量图像质量优于75 keV单能量图像,两者CT值、SNR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甲状腺供血动脉,推荐使用60 keV单能量图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谱参数对定性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选取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30例、共74枚肿大淋巴结,其中49枚为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25枚为非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组)。另选3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增生组(30枚良性肿大淋巴结)。行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比较组间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分别记为IC平扫、IC动脉、IC静脉)及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结果 3组间IC平扫、IC动脉、IC静脉、NIC及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移组IC平扫低于非转移组及良性增生组,IC动脉、NIC及K值均高于非转移组及良性增生组(P均<0.05);非转移组与良性增生组间IC平扫、IC动脉、IC静脉、NIC及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能谱参数可用于定性诊断PTC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恶性肿瘤CT诊断与触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CT和临床触诊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前均进行CT扫描和临床触诊检查,双盲法观察及分析影像所见,将其结果用卡方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中CT和触诊的确诊率分别为80%和43.3%。CT可确诊11例经触诊无法明确的病变,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X^2=4.23,P<0.05)。CT能准确显示肿瘤向周围结构侵犯。在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上,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临床触诊(P<0.05)。结论: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CT在显示肿瘤向周围结构侵犯和局部淋巴结转移上明显优于临床诊断。同时联合多种诊断技术和综合分析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术式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对22例胆囊癌CT表现分析,探讨胆囊癌CT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提高胆囊癌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帝的22例胆囊癌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10例行B超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胆囊癌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1,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并肩背痛、黄疸及腹部肿埠。CT表现;(1)胆区肿块,密度不均,胆囊腔缩小或消失;(2)胆囊壁增厚,呈局限或弥漫性不规则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低剂量SPECT/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收集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考虑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别行99TcmO4-平面显像和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者诊断效能。结果 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1.90%、53.33%、63.41%和0.64;均高于99mTcO4-平面显像的19.05%、45.00%、31.70%和0.32(P均<0.05)。结论 低剂量SPECT/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优于99TcmO4-平面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能CT碘图用于喉癌及下咽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前双能CT图像,包括41例T1期、33例T2期、31例T3期、12例T4期。根据CT碘图表现对肿瘤进行TNM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T碘图分期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喉癌及下咽癌的双能CT碘图表现为声带或咽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形成和/或病灶部位碘浓聚;根据其CT碘图的表现对各期喉癌及下咽癌进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是T1期97.56%(40/41)、T2期84.85%(28/33)、T3期93.55%(29/31)、T4期91.67%(11/12);CT碘图术前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92.31%(108/117),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9,P<0.05)。结论 双能CT碘图可准确显示喉癌及下咽癌的部位、形态及侵犯范围,并进行准确术前T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能谱CT(GS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和胃癌(GC)的价值。方法 收集PGL患者16例(PGL组)、GC患者24例(GC组),行平扫和GSI双期增强扫描。测量两组肿瘤病灶的单能量CT值、碘(水)基物质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Zeff),计算标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化原子序数(Zeff-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定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PGL组增强双期40~90 keV图像λHU均低于GC组(t=2.90、3.69,P=0.008、0.001)。PGL组动脉期40 keV、静脉期40~120 keV单能量CT值均低于GC组(P均<0.05);PGL组70 keV增强双期NIC、动脉期标化水浓度均低于GC组,PGL组静脉期Zeff-c高于GC组(P均<0.05);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以λHU=2.63 mg/cm3为阈值鉴别诊断PGL和P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100%。结论 GSI定量参数对PGL和GC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CT鉴别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与肾转移癌(R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PRCC及51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RM患者的腹部CT资料,对比PRCC与RM的CT表现,评估CT鉴别诊断二者的价值。结果 于49例PRCC共检出49个病灶(PRCC组,n=49),51例RM共检出78个病灶(RM组,n=78)。CT所示病灶成分、边界、包膜、平扫与肾实质密度差异,以及有无集合系统受累、侵犯和肾脏轮廓改变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PCC组病灶最大径大于RM组,而增强后病灶CT值及强化程度均小于RM组(P均<0.05)。结论 CT对于鉴别诊断PRCC与RM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