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郑茂彬 《海峡药学》2012,(11):161-16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片口服。用法:布地奈德混悬液2mL雾化吸入,1日1次,每次10min;孟鲁司特片4mg,1日1次,睡前口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观察半年内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与发作天数。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4,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者随访观察半年内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发作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哮喘发作的时间和次数,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汪献忠 《安徽医药》2013,17(1):109-110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缓解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CRP及白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RP及白细胞计数,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症状缓解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与儿童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患儿急性发作时的感染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χ2=15.336,P<0.05)。结论临床中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提高患儿肺通气功能,缓解哮喘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时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经院前急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段的院前急救评分、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0、30 min后,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院前急救评分分别为(6.28±1.12)、(3.16±0.59)分,低于对照组的(8.92±2.03)、(6.52±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2、呼吸频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aO2(78.36±10.32)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65.36±13.31)mm Hg,PaCO2(43.16±3.56)mm Hg...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经鼻腔黏膜给药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围术期血气指标及拔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n=26)、Dex 1组(n=27)和Dex 2组(n=27)。比较三组患儿术前、气腹后5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比较三组患儿使用Dex前(T0)、Dex用药30 min后(T1)、手术开始3 min(T2)和手术结束3 min(T3)时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三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躁动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气腹后5 min PaO2、pH、PaCO2分别为(73.16±7.45)mm Hg、7.21±0.06、(45.16±5.96)mm Hg;Dex 1组和Dex 2组气腹后5 min PaO2分别为(78.46±6.64)mm Hg、(79.43±6.51)mm Hg,pH分别为7.38±0.10、7.49±0.08,均较 对照组升高,PaCO2分别为(40.14±4.19)mm Hg、(37.06±4.32)mm Hg,均较 对照组降低(P<0.05);Dex 2组气腹后5 min pH高于Dex 1组,PaCO2低于Dex 1组(P<0.05)。Dex 1组和Dex 2组T1、T2、T3时HR、MAP降低(P<0.05);Dex 2组T1、T3时HR低于Dex 1组,T1时MAP低于Dex 1组(P<0.05);Dex 1组和Dex 2组T1、T2、T3时HR、MAP均较T0时降低(P<0.05)。 对照组拔管评分和躁动评分分别为(4.51±0.95)分、(13.25±2.59)分,Dex 1组拔管评分和躁动评分分别为(2.93±1.03)分、(9.27±2.23)分,Dex 2组拔管评分和躁动评分分别为(2.15±1.14)分、(6.38±2.62)分,与 对照组比较,Dex 1组和Dex 2组拔管评分和躁动评分降低,且Dex 2组低于Dex 1组(P<0.05)。3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腔黏膜给予Dex,可有效改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围术期呼吸循环功能,减轻拔管应激反应和苏醒期躁动反应,且不延长拔管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低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观察组(高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67%),χ^2=4.3911,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PEF、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PEF、FEV1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硫酸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CNKI、VIP、CBM数据库,全面收集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硫酸镁对比安慰剂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8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静脉注射硫酸镁可以降低患儿的住院率,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P<0.05),未降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雾化吸入硫酸镁可以改善患儿的肺功能(P <0.05),未降低患儿的住院率及哮喘症状评分。结论: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硫酸镁可以改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中的某些指标,但其疗效及安全性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预防儿童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8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每晚加服孟鲁司特。结果两组患儿哮喘的急性发作频率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PEFR数据比较,观察组PEFR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PEF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对94例哮喘发作组患儿和50例无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进行血清CP-IgM的ELISA检测及咽拭子CP-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中,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例(4.3%),急性支气管炎33例(35%),支气管肺炎55例(58.5%),绝大多数为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组中,CP急性感染者34例,阳性率为36.2%。对照组中,CP急性感染7例,阳性率为14%。结论哮喘发作多由下呼吸道感染诱发,与CP感染密切相关。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重视CP急性感染的检测,必要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将2008年4月—2009年4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哮喘门诊初次就诊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91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值。结果干预组患儿随访6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的PEF(占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百分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缓解儿童哮喘的发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比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为(54.31±6.28)mm Hg...  相似文献   

12.
局部氧疗治疗尿布性皮炎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治疗尿布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布性皮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局部氧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00%,对照组为5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d治愈率为52.50%,对照组为2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氧疗治疗尿布性皮炎的疗效显著,同时护理上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并合理的使用尿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与超声雾化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利尿、抗感染、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商品名:沐舒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氧气驱动雾化沐舒坦治疗.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在妇科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卧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7例妇科全麻术后卧床患者,根据雾化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雾化药物相同,观察组患者应用氧气雾化方式,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内排痰量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患者雾化治疗后日排痰量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第2、3、4、5、6、7天以及排痰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PaO2(96.14±2.72)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95.60±3.42)%均高于对照组的(88.32±2.60)mm Hg、(90.22±3.48)%,PaCO2(36.14±3.57)mm Hg低于对照组的(40.25±4.33)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治疗是妇科全麻术后卧床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氧气雾化方式对比超声雾化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排痰量,术后血气分析效果优于超声雾化方式,更加适用于该类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5.
邓宇平  罗伟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02-2203
目的 探讨舒张压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舒张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血压组(舒张压<70 mm Hg,16例),正常血压组(舒张压70~90 mm Hg,24例)及高血压组(舒张压>90 mm Hg,16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预后差别. 结果 低血压组死亡8例(50%),正常血压组死亡4例(17%),高血压组死亡60例(38%),低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压组(χ^2=3.993、3.046,均P<0.05),低血压组与高血压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9、0.328,均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舒张压低于70 mm Hg及高于90 nm Hg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对腹部外伤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82例腹部外伤伴ARD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液体负平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127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65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后2 h,实验组酸碱度(pH)(7.38±0.04)大于对照组的(7.30±0.05),氧分压(PaO2)为(79.54±9.81)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62.92±7.88)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36.03±1.88)mm Hg低于对照组的(43.71±1.0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简单、有效、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商品名: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50例。治疗A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联合固尔苏治疗,治疗B组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联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A组的PaO2(59.0±5.4)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治疗B组的(64.7±5.2)mm Hg,PaCO2(44.2±5.0)mm Hg高于治疗B组的(36.4±4.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无创通气时间(7.3±3.1)d、氧疗时间(12.4±6.2)d、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8±0.6)d、住院时间(16.9±7.1)d均长于治疗B组的(4.5±2.6)、(7.7±3.3)、(1.8±0.4)、(12.7±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2.0%低于治疗B组的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PaO2水平改善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炎症指标水平、血气指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