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血管成像的最佳单能量图像。方法 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置于2 ml硬塑料试管中,浓度依次为1.04、1.17、1.56、2.08、2.34、3.13、4.17、4.69、6.25及9.38 mgI/ml。用猪肉包裹试管后置入水槽中,并加以固定。使用能谱CT进行GSI模式扫描,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40~70 keV间距为5 keV的7种单能量图像及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比较各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的CNR、SNR和噪声;并根据管壁边缘锐利度、肌肉及脂肪组织的显示情况及噪声3个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得出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 keV(13.28±3.06)及55 keV图像的CNR(14.68±3.7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50 keV及55 keV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55 keV图像的SNR(22.18±3.9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与混合能量图像比较,65 keV图像的噪声降低程度(23.08%)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P=0.002)。55 keV的图像质量评分(11.76±0.33)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χ2=73.05,P<0.001)。结论 本实验中,55 keV图像是能谱CT GSI血管成像的最佳单能量图像,图像质量优于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  相似文献   

2.
应用低管电压能谱CT成像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p,对比剂剂量为1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GSI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5ml/kg体质量。重建GSI组数据,得到101组(40~140keV)单能量图像,从中选出腹主动脉与竖脊肌之间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对GSI组最佳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图像进行MIP、VR和CPR等后处理,分别在原始图像上测量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混合能量图像中双侧肾动脉的CT值、噪声和CNR,并以5分法比较两组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成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GSI组内,(51±1)keV单能图像具有最佳CNR,与70keV图像相比CNR提高了72.00%(P=0.001)。GSI组中最佳CNR单能量图像的肾动脉的平均CT值(466.45±109.93)HU高于常规组的(317.32±49.93)HU(P<0.001),CNR(14.31±4.70)和主观评分(4.75±0.30)与常规组中混合能量图像[CNR:(17.07±9.60),主观评分:(4.64±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0.11)。GSI组的DLP(333.44±19.35)与常规组(340.08±127.0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51keV能谱CTA可降低对比剂用量,提高CT值,并维持与常规CTA相同的图像质量,可在具有潜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 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优化甲状腺结节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129个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得到动、静脉期的70 keV和最佳单能量(Opti keV)图像。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测量图像的噪声和对比噪声比)和主观评价(5分量表),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图像在甲状腺结节的边界、结节包膜完整强化环、包膜节段性缺损("残圈征")、微钙化四个征象显示率的差异。结果共检出129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66个,恶性结节63个。动脉期Opti keV为61.16±5.07 keV,静脉期Opti keV为61.87±4.28 keV。动脉期Opti keV为61.16±5.07 keV,静脉期Opti keV为61.87±4.28 keV。动、静脉期中,Opti keV组的噪声、对比噪声比和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70 keV组(P均=0.00)。Opti keV组在甲状腺结节边界、微钙化、包膜完整强化环、包膜节段性缺损四个征象的显示率均明显高于70keV组(P均=0.00)。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显著提高甲状腺结节图像的主客观评价,优化图像质量,有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单源双能CT成像技术,对标准水模进行能谱扫描,探讨不同位置感兴趣区(ROI)对基物质对的浓度值测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能谱CT成像(GSI)扫描模式扫描GE公司标准水模。将单能量图像(70 ke V)载入能谱成像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分别测量水-钙、水-羟基磷灰石(HAP)、水-碘、水-血和水-脂每个基物质对五个位置(以中心区ROIc为中心,分别垂直于ROIc在上、下、左、右各画取1个相同大小ROI,分别记录为ROIn、ROIs、ROIw和ROIe)的浓度值并记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每组基物质对中五个位置的值并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76、0.841、0.471、0.773、0.782)。结论单源双能CT扫描标准水模测量五组基物质对浓度值并不受位置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CT能谱及灌注一站式成像(GSI PERFUSIO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被种植VX2肝癌14天的新西兰大白兔行GSI PERFUSION扫描和常规能谱CT扫描,获得CT灌注图像、GSI PERFUSION能谱图像(A组)和常规能谱图像(B组)。测量两组能谱图像的肿瘤、正常肝、竖脊肌、腹主动脉、门静脉的CT值和碘含量(IC)、图像噪声、肿瘤的对比噪声比(CNR)和灌注参数。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肿瘤组织动脉期CT值和IC均高于B组(P均<0.01),而两组的CNR、噪声、竖脊肌和主动脉/门静脉CT值、正常肝和静脉期瘤灶CT值及I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瘤组织动脉期IC均与血容量(BV)、血流量(BF)、肝动脉分数(HAF)、表面通透性(PS)及MVD呈正相关(P均<0.05),A组中其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呈负相关(P<0.05)。两组瘤组织静脉期IC均与BV、BF、PS及MV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GSI PERFUSION的能谱图像与常规能谱图像具有相似的图像质量,可用以反映VX2兔肝癌模型肿瘤新生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CT(GS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和胃癌(GC)的价值。方法 收集PGL患者16例(PGL组)、GC患者24例(GC组),行平扫和GSI双期增强扫描。测量两组肿瘤病灶的单能量CT值、碘(水)基物质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Zeff),计算标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化原子序数(Zeff-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定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PGL组增强双期40~90 keV图像λHU均低于GC组(t=2.90、3.69,P=0.008、0.001)。PGL组动脉期40 keV、静脉期40~120 keV单能量CT值均低于GC组(P均<0.05);PGL组70 keV增强双期NIC、动脉期标化水浓度均低于GC组,PGL组静脉期Zeff-c高于GC组(P均<0.05);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以λHU=2.63 mg/cm3为阈值鉴别诊断PGL和P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100%。结论 GSI定量参数对PGL和GC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与CT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脑铁含量,评价磁化率(MSV)与CT值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0例PD患者(PD组)和3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其颅脑QSM及CT图像,手动勾画脑内各部位ROI,测量并比较组间各部位MSV和CT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MSV与CT值的相关性。结果 PD组双侧苍白球(GP)、红核(RN)、黑质(SN)及丘脑(THA)的MSV及CT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双侧GP的MSV均与CT值呈正相关(r:0.376~0.546,P均<0.05)。结论 QSM与CT评估PD患者脑铁含量具有一致性。GP的MSV与CT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能谱CT成像(双能量模式)质量以及在手足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45例手足软组织疾病患者,行能谱CT和MRI检查,选择适宜单能量值(keV),将常规CT混合能量图像转换为单能量图像.采用双盲法阅片,两位影像科专家对能谱CT图像质量和手足软组织病变的能谱CT和MRI图像做出初步分析和对照.结果 能谱CT单能量图像噪声指数较常规CT混合能量图像显著减少(P=0.005),能谱CT能清楚显示肌腱的断裂、缺失、受压、黏连,与MRI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能谱CT在显示腱鞘疾病方面与MRI相比,缺乏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能谱CT能够改善图像质量,提供了一种显示手足软组织病变的新的成像方式,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0.
能谱CT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排螺旋CT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能谱CT成像从理论走向实践。能谱CT从球管和探测器等方面进行革新,尽可能同时、同相位获得两个不同能量水平的图像,从而重建出40~140keV的高清单能量图像、多种基础物质密度图像、虚拟图像以及特异能谱曲线,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性甚至定量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79例胃镜诊断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行单源双能CT GSI三期增强扫描;通过GSI Viewer分析软件获得碘基图、水基图,应用ROI技术测得病灶的碘、水浓度,并计算标准化后的碘浓度(病灶碘浓度与腹主动脉碘浓度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证实中高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35例。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13.88±3.83)(100μg/ml)和(14.82±6.68)(100μg/ml),静脉期分别为(18.98±5.26)(100μg/ml)和(23.43±6.49)(100μg/ml),实质期分别为(18.28±4.47)(100μg/ml)和(22.95±5.51)(100μg/ml)。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比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0.17±0.07和0.18±0.06,静脉期分别为0.48±0.15和0.61±0.16,实质期分别为0.63±0.15和0.81±0.21。两组间静脉期和实质期碘浓度、碘浓度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的碘浓度、碘浓度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和0.760;以碘浓度比>0.757作为诊断阈值(实质期),判断分化程度的敏感度可达65.7%,特异度达84.4%。结论胃癌病灶内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均与其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GSI图像中的碘浓度、尤其是标化后的碘浓度比能为术前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3岁,腹胀、乏力、纳差2年,发现右上腹包块1年.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考虑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5 cm×5 cm包块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回盲部炎性肉芽肿;3年前发现右下腹壁包块伴疼痛,接受右下腹壁包块切除术.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乏力、纳差,腹部B超、CT所见符合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改变,遂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所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对合理选择布-加综合征(BCS)CT静脉成像(CTV)延迟时间的参考价值. 方法 40例DSA证实的BCS患者,介入治疗前1周内均以多普勒超声测量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值.CTV延迟时间设定为120 s、180 s、240 s、300 s,直至获取到满意的原始图像.将最佳延迟时间与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值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40例BCS下腔静脉血流速度为(3.02±6.87)cm/s,其中血流速度≤5 cm/s者6例,CTV最佳延迟时间均为300 s;血流速度>5且≤10 cm/s者22例,CTV最佳延迟时间均为240 s;血流速度>10且≤15 cm/s者11例,其中CTV最佳延迟时间180 s者8例,240 s者3例;血流速度>15 cm/s者1例,CTV最佳延迟时间120 s. 结论 多普勒超声所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对BCS CTV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性肺癌能谱CT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实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阳性癌细胞百分率(Ki-67值),反映Ki-67表达水平。根据Ki-67值分为3组:高水平组(大于30%),中水平组(10%~30%),低水平组(小于等于10/%)。用GSI Viewer软件测量和计算增强胸部能谱CT(静脉期)的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40和70 keV的CT值(CT40keV、CT70keV)、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K)和标准碘浓度(NIC)。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能谱参数的差异。计算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来衡量各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各定量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LSD-t两两比较分析显示,高水平组分别与低水平组、中表达组间的IC、NIC、CT40keV、CT70keV、K有显著差异(P<0.05)。各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均<0.45,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IC和K在鉴别高水平组和非高水平组方面表现最好(AUC分别为0.745和0.746)。IC和K的敏感度均为69.4%,特异度74.4%。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IC、NIC、CT40keV、CT70keV、K)可用于鉴别实性肺癌Ki-67高表达与非高表达水平,并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为评估实性肺癌癌细胞增殖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技术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60例(其中30例并发EVB,30例无EVB)及肝脏正常的30例患者资料.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价根据门静脉期肝左、右及尾状叶的碘浓度和胃冠状静脉(GCV)直径预测EVB的诊断效能.选取敏感度最高的肝叶碘浓度与GCV直径联合行判别分析,评价其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当肝左、右及尾状叶的碘浓度及GCV直径预测EVB临界值分别为17.56 mg/ml、18.29 mg/ml、23.01 mg/ml、5.8 mm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74、0.701,0.726,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86.7%、70.0%、73.3%和66.7%、76.7%、60.0%、63.3%,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85.2%、62.1%、66.7%和70.6%、78.8%、63.6%、69.2%.联合肝右叶碘浓度与GCV直径判别分析提示样本回代符合率为88.3%.结论 CT能谱成像技术可用于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EVB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能谱CT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颈部能谱CT扫描。采用GSI Viewer软件获取病变组织碘浓度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绘制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1.41×100 μg/ml(-2.25×100 μg/ml,0.16×100 μg/ml)、-0.10(-0.31,0.12)、7.25(7.17,7.40),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13×100 μg/ml(-1.46×100 μg/ml,1.44×100 μg/ml)、1.01(-0.19,2.04)、7.17(7.13,7.4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9.65×100 μg/ml(4.29×100 μg/ml,18.37×100 μg/ml)、0.69 (0.31,1.59)、7.89(7.71,9.15);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8.04×100 μg/ml(12.5×100 μg/ml,20.98×100 μg/ml)、1.56(1.29,2.65)、9.22(9.11,9.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73、-2.43、-3.01,P均<0.05);静脉期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动脉期碘浓度>18.90 μg/ml、曲线斜率>1.247、有效原子序数>9.05为阈值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1.7%、75.0%、91.7%,特异度分别为79.5%、71.8%、82.1%。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参数成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定性评估胃癌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为胃癌的67例患者资料,术前均接受双源CT腹部平扫和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记录淋巴结长径、短径、短长径比、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绘制能谱衰减曲线,并计算其斜率。对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短径、短长径比、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1(P=0.006)、0.881(P<0.001)、0.865(P<0.001)和0.834(P<0.001)。以短长径比=0.734为阈值,双源CT能谱成像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75.72%、特异度93.64%;以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223为阈值,敏感度69.81%,特异度91.20%;以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392为阈值,敏感度78.33%,特异度85.63%。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淋巴结的双期能谱曲线呈下降型,动脉期曲线斜率为6.860时,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3.24%,特异度为84.72%;静脉期斜率为6.660时,敏感度为64.62%,特异度为97.70%。淋巴结短长径比、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4%和87.83%;淋巴结短长径比、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敏感度80.13%,特异度90.31%。结论 胃癌患者淋巴结短长径比、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动静脉期斜率是评估其转移性的主要参数;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双源CT能谱成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SWS)的CT与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7例SWS的MRI、CT表现。 结果 CT、MRI表现:①软脑膜血管瘤:增强T1WI呈脑回状强化,多个脑叶受累居多,4例增强患者均可见。②脉络丛增大、明显强化:4例增强患者均可见。③脑回状钙化:多位于皮层,6例均由CT发现。④脑萎缩:4例为轻度,1例为重度。⑤同侧静脉异常:共3例,其中2例在室管膜下,1例在增宽的蛛网膜下腔和室管膜下均可见静脉增粗。⑥T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3例(30次),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GSI模式增强CT扫描,测量/计算手术前后病灶最大面积(S)、最大径(L)、强化区最大径(LE)、中心区和边缘区CT均值及碘含量均值变化率;分析WHO、RECIST、mRECIST标准及CTm-rec、Im-rec标准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情况稳定(SD)、病情进展(PD),有效(CR+PR)、无效(SD+PD)患者的1年期生存率及整体生存期(OS)差异。结果 WHO、RECIST、mRECIST及CTm-rec标准下,1年期生存率随疗效变差而下降。RECIST标准下PR、SD、PD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RECIST、mRECIST标准下SD与PD患者、CTm-rec标准下PR与PD患者、Im-rec标准下PR与SD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0.03、0.03)。CTm-rec及Im-rec标准下有效与无效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结论 Im-rec标准更敏感,CTm-rec标准可对术后病灶复发进行预测。能谱CT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疗效的早期、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