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药(下称蒙药)材作为发展传统蒙医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蒙古族医学(下称蒙医)临床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蒙药品种在使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品种混乱现象,限制蒙医药进一步发展。因此需对蒙药正品进行整理研究,以期在应用时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萨日德麻"类蒙药作为根茎叶花果通用的一类利尿消肿益肾药材,对其基原植物进行品种整理及考证,可以为该类药物临床用药安全及蒙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且历代蒙医药古籍是考证蒙药品种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通过参考历代蒙医药古籍,采用归纳对比的方式对"萨日德麻"类蒙药进行本草考证、功效总结。据调查考证"萨日德麻"类蒙药正品为宽苞棘豆Oxytropis latibracteata,红花岩黄芪Hedysarum multijugum,紫花黄华Thermopsis barbat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山野豌豆Vicia amoena,蓝花棘豆O.caerulea,不丹黄芪Astragalus bhotanensis,锡金岩黄芪Hedysarum sikkimense。与现代著作进行比对,其资源分布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寒性水肿、热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及不同肿胀病势的浮肿、水肿、水臌。通过"萨日德麻"类蒙药品种考证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使用最多的品种为查干-萨日德麻、哈日-萨日德麻、沙日-萨日德麻,均为消肿上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半结构化数据的土家族医药进行品种规范和常用功效的可视化发现。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民族药辞典》、《土家医方剂学》等土家族代表性医药文献,建立土家族医药原始数据库,包含药物拉丁学名、药用部位、性味、毒性、功效、主治疾病等。借助Visual FoxPro 9.0软件对土家族医药特性进行频次统计和品种规范,主要以法定标准收录;借助TCMISS (V2.5)、Cytoscape3.6.1、Gephi0.9.2等软件对土家药“药物-功效-主治”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功效挖掘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筛选土家药共1453味,方剂共771首,其中土家药主要以“寒(凉)、平”性偏多,苦味药频次最高,其次是辛味药、甘味药;清热败毒、赶风除湿等功效出现频次最高;皮肤疮癣、妇科疾病等是关联程度较大的主治病症。结论 土家族医药的品种规范和“药性-药味-功效-主治”隐形关系可视化分析,可为完善土家药信息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医药的功效是维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维医药理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药物医疗作用在维医领域内的特殊表述形式,是在维医药理论指导下药物疗效的发挥情况的体现。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1药品方面因素1.1药材品种混乱:传统维吾尔医药注重原生态药材的货真质优,忌使用伪劣药材。而近年来由于药源缺乏,药价升高,混淆药材及伪制品的混合,致使某些伪劣药材进入流通渠道而被临床使用,严重影响了维吾尔医药的治疗效果。加之药物品种的繁多,使优劣差异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仫佬医药骨伤科临床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仫佬医药骨伤临床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仫佬医药》《中国仫佬族医药》《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记载的有关仫佬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验方相关药物进行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仫佬医药》《中国仫佬族医药》《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共收录骨伤科验方344首(含单方),涵括了589味中药,用药频次合计2 023次。每味药物的使用平均次数约为3.43次,每首方剂的平均药物种数约为5.88种。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有威灵仙、当归、五加皮、骨碎补、杜仲等,挖掘出核心组合10类。结论:仫佬医骨伤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与当地生态环境、主治病症紧密相关,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以温为主,归经以入肝、肾二经为主,功效以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补肝肾为主,仫佬药多采用祛风利湿药、活血散瘀药等。其立足"灵气"理论治疗骨伤疾病,用药特色鲜明,但是也存在配伍混乱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2011,(9):1832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通知,中草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草药》杂志、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现代药物与临床》、《药物评价研究》4本期刊作为第一批医药专业媒体,允许发布"粉针剂、大输液类和已经正式发文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购买和使用的品种以及抗生素类的处方药"广告。  相似文献   

6.
蒙药是以蒙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传统药物,为蒙古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巴沙嘎"类蒙药作为蒙医常用药材,面临基原不清、临床用药混乱等现状,该文对"巴沙嘎"类蒙药基原植物进行总结、整理,并参照蒙医药典籍对"巴沙嘎"类蒙药进行本草考证、传统药物学调查,确定其正品植物,并对"巴沙嘎"类蒙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巴沙嘎"类蒙药正品植物确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苗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由于苗族医药是一种依靠语言承传的文化,用药的经验是通过口授心传,因此对苗药功效的记述往往因各地用药经验的不同而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地挖掘和研究苗药,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我们根据苗医理论中药物疗法中所应用的治法为基础,对苗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的探讨,将苗药分为治毒药、通散药、补体药、健胃帮交环药、治伤药和其它类药等6个类型,确定了每类药物的含义,并对常用苗药进行主要功效的提炼和归类,以期对苗药学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藤类苗药治病的医药规律,通过查阅文献、民间走访,收集藤类苗物97味,选取苗医应用藤类苗药治病的有效验方316首,对所用药物及治疗病症加以整理分析。结果表明,60%的藤类苗药具祛风除湿、通气止痛、活血散瘀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32.6%的验方可治疗风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说明苗医应用藤类苗药治病的规律与藤类药物多具"舒通筋脉,通气散血"功效的认识吻合,为丰富苗医药理论和藤类药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藏药是国内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有很多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药物无人问津。通过文献整理与访谈,整理出具有抗肿瘤功效的60种药材和6种复方。从植物名、拉丁学名、藏文名、藏药传统功效、抗癌有效成分和机制等方面对药材进行总结归纳。60种药材分属36个科,且大多为高原品种;这些品种中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药材有27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材有12种;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药材有2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材有3种。藏药抗肿瘤药物开发潜力大,对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摘录《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及《阿维森纳医典》3本汉译维医药专著中有关维医药"毒"涵义的相关论述,并进行整理与分析,阐明维医对"毒"涵义的认知。维医药"毒"涵义可归纳为4大类,分别是致病因素、脏器腐败、病症名与药物之毒。其中致病因素可分为中毒性病因、外热、异常体液3类;病症名可分为脓毒与丹毒2类;药物之毒可分为广义之毒与狭义之毒2类。  相似文献   

11.
梳理北京儿童医院中药饮片分布现状,对来源、功效、性味归经进行分类;对饮片真实炮制规格与处方应付(北京地区)进行对比;对毒性药、特殊煎服法进行整理发现,儿科应用的中药品种数较少,仅302种,功效共17类;性味归经分布,以性寒者数量最多,大多归脾胃经;医院存在4种处方应付与实付不一致情况,均已作修正;儿科应用毒性药物仅13种,大多为小毒品种,毒性药物使用谨慎;儿科特殊煎服药物35种,分布于6种特殊煎服法中,特殊煎煮法在儿科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12.
"益髓"类中药是中医药学发展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益髓"类药物在历代本草衍变中不断增补填充,有的药物性能逐渐完善,有的通过临床实践增加了益髓作用的记载,致使"益髓"类药物数量逐渐增多,功效逐渐标准、细化。通过对古今主流本草中具有"益髓"功效的中药进行初步统计分析,探讨"益髓"类中药在古今应用中的发展衍变历程及其变化原因,深入地发掘"益髓"类药物的功效及应用规律,为此类药物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医药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者对中医药学表述中的相对性不够重视,以致对古籍中记载的中药功效、临床应用方法等无法准确认识和理解,给临床用药、新药研发造成一定的误导和阻碍。本文通过探讨临床、诊断、方剂学及基础理论表述的相对性,分析了中医药学表述存在"相对性"的原因,提出了正确的认识、理解方法。并且,本文重点讲述了相似药物功效取舍、功效强弱、部位认定、功效系统、功效层次、功效与药物品种、毒与能、功效与剂型和给药途径等中药学功效表述中的"相对性"问题。另外,本文对性能主次、四气级别、归经、五味、配伍等中药性能表述中的"相对性"进行了剖析。从中医药的思维方法角度来认识中医药学表述的"相对性"问题,给广大中医药人员打开中医药学宝库以启迪和指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通过整理藏药和羌药交叉使用品种,分析藏医和羌医对药材临床使用的异同。方法 查阅《中国民族药辞典》,以拉丁文字母A-Z顺序筛选藏药、羌药交叉使用品种,统计其药名、拉丁学名、科名、药用部位、功效、治疗疾病系统,分析交叉使用品种的药用部位及疗效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治疗疾病特点。结果 共整理出206种藏羌交叉使用品种,其中植物药174种、动物药22种,矿物药5种,其他类5种,科分布区类型占比最多的为世界广布型。藏药以果实及种子类、花类、皮类、茎木类较多,羌药以根及根茎类、全草、全株、叶类较多。交叉使用品种中功效相似或主功效有交叉的品种占比近82.04%,主功效不同的品种占比约17.96%。藏药功效包含羌药功效的药材比例较大,藏药突出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羌药在骨折等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优势,藏药治疗疾病类型普遍比羌药广泛。结论 藏羌交叉使用品种功效相似性明显,差异性不可忽略,分析认为两个民族用药经验历史上有过交流与借鉴。本研究为藏医药与羌医药源流探索提供了路径;亦为进一步开发藏羌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藤类苗药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了苗族治疗痹证的藤类药用植物,对其治疗痹证的相关功效进行归纳整理,并从有关苗医药专著及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治疗痹证的苗医验方93首,对所用的药物及治疗的痹证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痹证的藤类苗药共26科,66种。其中以祛风除湿和祛风止痛功效的为主。在验方中,鸡血藤的使用频率最高,大血藤、威灵仙、黑骨藤、石楠藤等次之,另有许多药物虽有祛风湿作用,而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或不用。验方所治病证中以风湿痹痛和风湿性关节炎选用的藤类药物最多。  相似文献   

16.
孙元荣  梁桂日 《光明中医》2010,25(5):907-907
<正>[本刊讯]全国政协委员菊红花在"两会"期间提案呼吁,增加纳入医保目录的民族医药品种数量,扩充《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民族药品种,以增强民族医药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民族医药骨干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小柴胡汤类方"证-病-方-药"之间的多维内在规律。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高频症状、主治病名、药物、药物功效,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51种症状,共3 243频次,以发热为首的高频症状11种;涉及127种疾病名称,共534次,以外感热病为首的高频主治病名4种;涉及178味药物,共4 283频次,以柴胡为首的高频药15味;按药物功效分共18类,以解表药为首;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聚类方。结论: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能够客观的反映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全国政协委员菊红花在"两会"期间提案呼吁,增加纳入医保目录的民族医药品种数量,扩充《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民族药品种,以增强民族医药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民族医药骨干企业,全面促进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瑶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瑶药种类繁多,其中最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共104种,被瑶族医学尊称为"老班瑶"。瑶医认为"钻类"药物性能强劲、通达经络、透利关节,多为行气止痛、散瘀消肿药,对瘀阻、湿滞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选择"大钻""小钻""大红钻""小红钻""白钻""黄钻""铁钻"等7种五味子科的"钻类"药物,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风毛菊属植物在民族民间医药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使用的药用植物种类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在不断变化。本文采用民族药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关键人物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风毛菊属药物的使用特点、使用规律、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依据功效、用药习惯、产地的不同,将本属药用植物分为雪莲类、云木香类、匝赤把漠卡类、鹰爪莲(驴耳朵草)类、瑞苓草类、蛇眼草(八楞木)类、破血丹类、莪吉秀类、漏芦类、三角叶风毛菊类等十大类药,为合理开发风毛菊属药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