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HC-Ⅱ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对其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镜与液基薄层细胞学、HCⅡ检测HPV感染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1),HCⅡ检测HPV的敏感度最高。随着液基薄层细胞学结果的病变级别升高,HPV感染阳性率提高,ASCUS组和LSIL组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病理活检阳性率亦不断提高,各组之间的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白色上皮图像对于慢性宫颈炎和CINⅠ的诊断意义较大,而镶嵌图像对于CINⅢ和宫颈癌的诊断意义较大。各年龄段妇女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年龄段妇女患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及鳞癌)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胞学筛查异常者,应采用HCⅡ检测HPV感染情况,对于HPV感染的病例应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生育年龄段的妇女应定期行细胞学筛查、HCⅡ检测HPV感染及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HPV感染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主要是通过性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有报道称,如果对女性进行密切的HPV检测和宫颈刮片,可以发现开始性生活两年内有50%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女性一生中生殖道HPV感染的几率为80%,其中5%发生生殖道疣,35%宫颈刮片异常,25%发生宫颈内瘤样病变(CIN),小于1%发生宫颈癌。HPV感染具很强的地域性,而且因检测方法及受检人群不同而显示不同感染率和感染类型。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率至少是临床HPV感染的3倍,如果重复检测数次,阳性率上升至3-5倍。  相似文献   

3.
<正>宫颈癌,包括鳞癌和腺癌,不仅是全球最常见的四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全球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宫颈癌筛查分为"三阶梯":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近年来,随着宫  相似文献   

4.
宫颈病变8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采用电子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病变并分析其结果。方法对宫颈专科门诊8201例宫颈病变的患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对2383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可疑宫颈癌或其他病变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就诊人群高发的宫颈炎性病变7379例(其中含HPV感染768例),宫颈良性肿瘤157例,CIN209例,宫颈癌44例。宫颈良性病变的HPV感染率为10.41%,CIN和宫颈癌的HPV感染率为62.0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2.53岁,宫颈癌平均年龄45.2岁,宫颈HPV感染以20~3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CIN高峰年龄为31~44岁,相对HPV年龄推后约10~15年。结论积极开展子宫颈病变预防宣传,早期诊治宫颈炎性病变,对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筛查,其中31~44岁是宫颈门诊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68例阴道镜检查诊断为CIN的患者行LEEP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手术,手术时间4~10(6.33±2.41)min,术中出血量5~15(9.47±3.24)ml.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7.4%(248/368).356例患者获得1~3年随访,CIN患者治愈率为95.4%(314/329),其中CIN Ⅰ治愈率为98.7%(156/158),CINⅡ治愈率为96.4%(108/112),CINⅢ治愈率为84.7%(50/59),CINⅢ治愈率低于CIN Ⅰ和CINⅡ(P<0.05).治愈患者复发率为5.4%(17/314).术后并发症:368例患者中,37例发生阴道出血,仅5例需住院治疗;19例发生细菌感染;宫颈部分粘连11例.结论 LEEP对CIN治愈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能满足即诊即治目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7年12月1 206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96~2003年CIN患者88例,2004~2007年增至1 118例,1996~2003年CIN发病高峰年龄为36~40岁(22.00%),2004~2007年CIN发病高峰年龄为31~35岁(25.33%)。2004~2007年CINⅠ的平均患病年龄较1996~2003年提前2.7岁,CINⅡ提前2.4岁,CINⅢ提前2.5岁。治疗CINⅢ所采取的术式变化明显,2003年开始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而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的临床应用呈上升趋势,全子宫切除术从8.0%上升至10.3%。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数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宫颈冷刀锥切术为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7.
吴国英  吕华  张楠  何晓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23-5124
目的:探讨妊娠期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及特点。方法:对海淀医院就诊的396例孕妇与1572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妇宫颈病变(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38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6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3例)47例,占11.87%;细菌感染12例,占3.03%;霉菌感染27例,占6.82%;滴虫10例,占2.52%;人乳头瘤病毒(HPV)22例,占5.56%,与妇科组相似。结论:产前检查时应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该方法安全、可行、必要。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明显增多。高级别CIN指CIN II~CIN III,其病变与低级别CIN即CIN I相比,从形态学上讲,上皮内累及程度较重,细胞异型程度及核分裂相对较重;从病因学上讲,首先往往由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  相似文献   

10.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筛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总结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近年发生情况 ,并对其筛查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总结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的 92 7例病人 ,分析近年来 CIN检出情况及宫颈涂片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对其筛查诊断的意义。结果 :宫颈涂片细胞学人工阅片筛查的敏感度为 41.2 % ,电脑辅助细胞学分析系统 (CCT)筛查的敏感度 75 .6 % ,阴道镜诊断的敏感度为 94.9%。结论 :近年来 CIN发病有明显增加趋势。宫颈涂片细胞学筛查 CIN的敏感度有待提高 ;对非典型细胞 (ASCCUS)应予以重视。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组织检查是诊断 CIN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门收治的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形锥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量2-50毫升,平均6.8毫升,住院时间1-12d,平均4.1天。LEEP术后随访,治愈89例,治愈率达91.8%。结论宫颈LEEP环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CIN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朱海丽 《中国校医》2022,36(1):41-44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60例,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及对宫颈癌的漏诊原因.结果 127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测定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对319例可疑患者进行26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含19种高危亚型和7种低危亚型)。结果:HPV检出率为17.9%(57/319),其中高、低危型检出率分别为16.9%(54/319)与4.4%(14/319),高危型中主要为HPV16、18、523、3感染,低危型主要为HPV61、1感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5、23、31、1、6是本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20岁~40岁为女性感染的高峰人群,对阳性患者定期跟踪,是防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CO2冷冻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伴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的疗效,并分析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1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治疗的CIN伴HPV感染患者5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CIN和HPV感染的治疗效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治疗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6个月,CIN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3.04%,HPV转阴率为73.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性伴侣个数≥2个、人流次数≥1次、生殖道炎症是CO2冷冻治疗后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CO2冷冻治疗对CIN和HPV感染清除均有一定的效果, HPV清除效果受到年龄、性伴侣个数、人流次数、生殖道炎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are HPV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2年南京鼓楼医院妇科就诊的年龄在30~59岁之间的妇女宫颈样本,行care HPV、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HPV聚合酶链反应(HPV-PCR)及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TCT≥ASC-US者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及必要时宫颈管诊刮,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病理诊断≥CIN2者为高危病变组,炎症/CCIN 1为良性病变组。结果 共收集404例有效样本。高危组42例、良性组50例,正常组312例。care HPV和HC2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为Kappa=0.833(P〈0.0001),一致率93.81%;care HPV和HPV-PCR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为Kappa=0.707(P〈0.0001),一致率88.12%;care HPV检出≥CIN 2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83.15%。结论 care HPV与HC2、HPV-PCR试剂具有高度一致性。care HPV在检出HPV感染上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耗时短,有望成为医疗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基底膜带中的多功能大分子糖蛋白 ,近年来研究证明它们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深入探讨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粘着及与肿瘤的相互作用 ,将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就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地执行宫颈癌的三阶梯诊断程序(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诊断)可以有效地诊断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减少宫颈癌的防治成本。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治疗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绝经后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的术中及术后情况。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绝经后CIN2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CIN2级患者采用锥切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TCRC组(n=30,采用TCRC治疗)和CKC组(n=30,采用宫颈CKC治疗)。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感染情况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等,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研究。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 2组绝经后CIN2级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术前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及术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2组绝经后CIN2级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局部或其他部位感染。TCR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7±9.6) min、(11.5±6.8) mL、(2.3±1.3) d,均短于或少于CKC组的(34.5±8.2) min、(36.0±18.7) mL、(4.1±1.4)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1、6.731、5.133,P<0.001)。2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率、标本切缘阳性率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CRC治疗绝经后CIN2级患者,较宫颈CKC具有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恢复更快等优点,是一种可视、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闵行区115 463例妇科普查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采用巴氏涂片法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法行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不同类型宫颈病变HPV多重感染的比例及基因型分布。结果普查人群HPV感染率为11.18%,高危型HPV感染率10.93%,其中多重感染占21.02%,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六重。604例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94.21%,均为高危型,其中多重感染占23.73%,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四重。多重HPV感染与单一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感染亚型的增加宫颈病变例数趋于减少,病变级别越高减少越明显,宫颈鳞癌组多重感染率仅为15.69%,与LSIL组及HSIL组比较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HPV单一感染亚型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HPV16、52、58、18、33型,HPV16型占38.71%。多重感染以合并HPV16型感染为主,占56.30%,宫颈鳞癌占比达100%。结论HPV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病变的机会,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PV感染型别无相关性,而与感染HPV的基因型有关。HPV16型的致癌性最强,普查后需严密随访和管理HPV16型特别是包含有HPV16型的多重持续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