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草药桔梗对丝裂霉素(MMC)诱发小鼠微核的抑制作用。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阳性对照组(MMC,30mg? kg-1);桔梗水煎液诱变组(1.0、2.0、4.0和8.0 g?kg-1 ,相当于人5×、10×、20×、40×临床常用剂量); 桔梗水煎液抗诱变组(MMC 0.4mg?kg-1+桔梗各剂量组)。每组5只动物,雌雄兼用。MMC腹腔注射给药,其他药物均为灌胃给药,抗诱变实验组桔梗和MMC同时给药,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桔梗各剂量组所诱导的小鼠微核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桔梗本身不能诱发小鼠微核,并且4.0g.kg-1,8.0g.kg-1组与丝裂霉素一同给药时,可使丝裂霉素所诱发的小鼠微核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桔梗对遗传物质无诱变作用,对小鼠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海 《海峡药学》2014,(8):16-18
目的通过小鼠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试验,探讨桑黄多糖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试验设3个剂量组为2.5g·kg-1、5.0g·kg-1、10.0g·kg-1BW,经口灌胃进行试验,取小鼠骨髓制备骨髓细胞标本,分别观察并计算各剂量组小鼠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桑黄多糖各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与空白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桑黄多糖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和微核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药细辛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细辛的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观察细辛水煎液在小鼠体内对雄性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通过微核率和畸形率评价细辛对雄性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细辛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具有致突变作用。结论中药细辛作为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临床应用时需考虑其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黑枣叶茶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为指标,测定黑枣叶茶对环磷酰胺(CP)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14天让受试小鼠自由饮用5%黑枣叶茶水明显降低了CP(30mg/kg)诱发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差异极为显著(P<0.0l),表明黑枣叶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具有修复染色体损伤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褪黑素(MT)对化学诱变剂诱发的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 (1)以丝裂霉素(MMC)为阳性对照,观察用3种浓度MT预处理人淋巴细胞的双核细胞微核率;(2)以环磷酰胺(CP)为阳性对照,分别用3种剂量MT给小鼠灌胃,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结果 (1)0.0l、0.10和1.00mmol/L MT MMC处理组的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与MT浓度呈负相关;(2)0.1、1.0和10.0mg/kg MT CP处理组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MT呈现明显的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多拉扶正霖(ADL)是一种新开发的抗辐射药物,为了临床上的安全使用,特选用老龄雌性昆明种小鼠进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肝功能的检测。结果表明,连续9天灌以ADL的老年雌性小鼠其微核率比相应的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P<0.05)。ADL对小鼠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GGT基本上无改变,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ADL对小鼠骨髓细胞不具有细胞遗传毒性,不影响肝功能,临床上使用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锰(Ⅱ)-天冬氨酸SOD模拟物的毒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芯  李京霞 《药学进展》2008,32(7):319-322
目的:对人工合成的SOD模拟物——锰(Ⅱ)-天冬氨酸进行初步毒理检测。方法:通过灌胃造成急性毒性确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对小鼠亚急性毒性、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受试物对小鼠的LD50大于5000mg/kg,属于无毒。以亚急性毒性剂量500mg/kg连续灌胃给药8天后,心、肝、脾、肺、肾和肠胃等器官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指标上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以500、1500、2500mg/kg的剂量给小鼠连续灌胃两天,低剂量组的PCE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锰(Ⅱ)-天冬氨酸属于微毒性,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一定程度的染色体损伤,但可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油松花粉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 用鼠伤寒沙门细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TA97(a)、TA 98、TA 100和TA 102,采用平皿掺入法进行Ames实验,将实验分为加和不加代谢激活系统S9 2组平行实验.受实物设5个剂量组(0.008、0.040、0.200、1.000、5.000 mg/皿).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利用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油松花粉致小鼠精子畸形的数目.结果 在Ames实验中,油松花粉各剂量组引起的回变菌落数未超过对照组自发回变菌落数的1倍以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显示,油松花粉3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小鼠精子畸形实验显示,油松花粉3个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油松花粉对所实菌株、小鼠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无诱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给昆明种小鼠以2.0Gy钴60γ射线一次性照射前后,分别给予口服胸腺因子D(TFD),观察其对钴60γ射线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钴60γ射线A组;TFD预防组;钴60γ射线B组;TFD治疗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TFD的剂量为0.625mg/kg,每日灌胃1次,连续8d。TFD预防组与射线A组于d9照射,d10处死;TFD治疗组与射线B组于d1照射,d10处死。钴60γ射线剂量为2.0Gy,全身一次照射。小鼠处死后制作骨髓片,常规染色与计数。结果表明:无论是TFD预防组还是治疗组,其微核率均比相应的钴60γ射线组下降,差异极其显著(P<0.01)。而2个钴60γ射线组之间和2个TFD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TFD可在短期内恢复由于钴60γ射线所造成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上升,从遗传毒理学的角度证实了TFD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瘤消胶囊对环己亚硝脲(CCNU)所致S180肉瘤小鼠骨髓造血功能与肝肾功能损害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在建立S180肉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设荷瘤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环己亚硝脲组(以40mg/kg的CCNU灌胃)及CCNU+小剂量NLX组、CCNU+中剂量NLX组、CCNU+大剂量NLX组5%平消胶囊混悬液和40mg/kg的CCNU灌胃);检测外周血象与肝肾功能、骨髓粒细胞、红细胞数,测定脾脏指教和(分别以2.5%、5%、10%的脑瘤消胶囊混悬液和40mg/kg的CCNU灌胃)和平消胶囊+CCNU组(以胸腺指数。结果脑瘤消胶囊在500、1000、2000mg/kg剂量并联合CCNU时,与CCNU单用组比较,可对抗环己亚硝脲引起的荷瘤S180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减少(P〈0.01),可使荷瘤S180小鼠骨髓柱细胞比值上升和骨髓红细胞比值回落(P〈0.01),可减轻CCNU引起的小鼠肝功能损害(P〈0.05),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可升高荷瘤S180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P〈0.01)。结论脑瘤消胶囊可对抗细胞毒药物环己亚硝脲所引起的骨髓遣血功能和肝功能损害及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洪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08-409
目的研究中药浮海石致突变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观察了浮海石的致突变作用。结果浮海石生理盐水浸提液0.5~5000μg/皿剂量下Ames试验结果阴性;250~1000μg/mL剂量下对CHL细胞无损伤作用,10~40g/kg剂量下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结论浮海石无致突变作用,用于临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赤苷脉通注射液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来检测赤苷脉通注射液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实验中,赤苷脉通注射液在312.5~5 000μg.皿-1剂量范围内,无论加或不加S9,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 5株菌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实验中,非活化条件或代谢活化条件下,药物质量浓度为1 200,600和300μg.mL-1时,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微核实验中,在1 150,575和287.5mg.kg-1剂量组中均未见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增加。结论在该实验室条件下,Ames实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即中药制剂赤苷脉通注射液无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配伍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黄芪多糖对照(80 mg/kg)组、黄芪甲苷对照(80 mg/kg)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黄芪多糖(80 mg/kg)组、黄芪甲苷(80 mg/kg)组与联合用药①、②、③、④(黄芪多糖80、40、20、80 mg/kg+黄芪甲苷20、40、80、8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小鼠接受60Coγ射线(剂量:5 cy)一次性全身辐射以复制辐射损伤模型。测定小鼠30 d存活率和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肝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学;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DNA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30 d存活率降低,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缩短;小鼠肝细胞广泛肿胀,出现大滴性脂肪变、气球样变,肝脏细胞点状坏死严重,炎性因子大面积浸润组织;外周白细胞计数减少;骨髓细胞DNA含量减少;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①、②、③、④组小鼠30 d存活率升高,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外周白细胞计数增加,骨髓细胞DNA含量增加,小鼠肝细胞形态学明显改善;联合用药①、②、③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配伍是通过多靶点发挥作用,其中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质量比为4∶1时配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duced by mitomycin C (MMC) were suppressed by aspirin in a mouse micronucleus test with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cells. Aspirin at doses of 0.5, 5, and 50 mg/kg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or per administered orally 0.5, 6, or 24 h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MC and then peripheral blood and/or bone marrow cells were sampled 48 h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MC.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aspirin wa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aspirin-treated groups 24 h than 0.5 and 6 h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MC. In the aspirin-treated group at 24 h, the frequency of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with micronuclei was decreased by about 60-80%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nd by about 40-70%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spirin may directly act on MMC metabolites, but not on MMC itself.  相似文献   

16.
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身照射复制辐射损伤模型。以小鼠30 d存活率和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DNA含量、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为指标,观察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不同比例配伍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在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不同比例配伍的药物保护组中,小鼠30 d平均存活率升高,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外周白细胞计数增加,骨髓细胞DNA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不同比例配伍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以当归多糖∶黄芪多糖(3∶1)配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