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顽固性外阴瘙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谷维素片和外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莲蓬外洗液坐浴和当归薄荷膏外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高于对照组的83.87%(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阴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阴瘙痒缓解时间为(3.19±1.64)d,短于对照组的(5.33±2.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3、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疗效显著,可以缩短外阴瘙痒缓解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袁琳 《中医药导报》2006,12(3):35-36
目的:分析女性外阴瘙痒病因,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外阴瘙痒的新途径。方法:通过阴道镜检、衣原体抗原检测和PCR检查分析外阴瘙痒病因。将240例外阴瘙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辨证施治与药液坐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病因包括慢性局部刺激因素、原发于外阴部的疾病和全身性因素3类。治疗组痊愈率82.22%,总有效率99.26%;对照组痊愈率51.43%,总有效率7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外阴瘙痒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癌症所致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68例因确诊为癌并行放化疗、介入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及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34例,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6d为1个疗程。结果:对治疗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选用不同方剂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治疗3d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7.6%,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痊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76.5%。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癌病所致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护理技术在顽固性呃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煜磊 《光明中医》2009,24(3):549-550
目的:探讨提高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配合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呃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维药复方没食子散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主要症状(反复性)外阴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将96例外阴上皮非留样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外用复方没食子散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不用坐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6%,级70.8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治疗组低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患者瘙痒、酸痛、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维药外用复方没食子散治疗外阴非瘤样病变反复性外阴瘙痒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针灸、口服中药、推拿加牵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对照组为8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湿痒洗剂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8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每次1粒,每日1次,治疗10 d,阴道上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湿痒洗剂,每2 d一剂,煎水冲洗外阴。结果 治疗后2组外阴瘙痒、阴道灼热、白带增多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外阴瘙痒、白带量多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75.0%(30/40)、总有效率100%(40/40),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60.0%(24/40)、总有效率87.5%(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痒洗剂联合克霉唑栓可提高对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明显改善外阴瘙痒、阴道灼热、白带量多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头痛患者38例,并按诊疗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Bid),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8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头痛可以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肾养肝法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及研究。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50例)及对照组(n=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滋肾养肝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外阴瘙痒、外阴痛、外阴颜色和外阴皮肤病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单项中医症候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外阴瘙痒、外阴痛、外阴颜色和外阴皮肤病损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养肝法能够缓解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外阴瘙痒和疼痛,改善外阴皮肤色素脱失情况和缩小病损范围,且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瘙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外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有效率为69.7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瘙痒起效迅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降压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结果:控制血压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效果优于单纯服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孔慧娟 《河南中医》2008,28(12):71-7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70%,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13.
秩边透水道为主治疗外阴瘙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针灸与西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引致的外阴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外阴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秩边透水道为主治疗,对照组应用中药外洗及外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经统计学处理,P〈0.0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外阴瘙痒的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拟外洗止痒方治疗绝经后妇女外阴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我院诊断为外阴瘙痒症的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自拟中药止痒方外洗,对照组予欧维婷软膏外擦。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绝经后妇女外阴瘙痒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外洗止痒方治疗绝经后妇女阴痒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应用中医针灸对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中医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顽固性呃逆患者来说,应用中医针灸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外阴瘙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本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外阴瘙痒症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针对外阴瘙痒症的病因,采用对应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同时行外阴熏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结果。同时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痊愈率为67.74%,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后的痊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评分为(1.32±0.58)分,对照组的瘙痒评分为(2.26±1.03)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瘙痒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通过随访,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4.84%,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6.4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17.74%,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32.26%。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外用可提高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降低本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罗亚莉  丁培炎 《新中医》2001,33(8):36-36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溃疡60例(治疗组),设单纯西药治疗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用西药、理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甘露饮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麝杏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46,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阴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薛海兵  熊健  雷灵芝  杨星宇  徐波  闵羿  佘畅 《新中医》2021,53(12):167-17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顽固性肛门瘙痒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发现手术配合中药熏洗在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的效疗显著,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配合中药熏洗在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上具有显著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西医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诊治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将其分成研究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总有效患者40例,对照组总有效患者3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68.18%,组间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和18.18%,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相比,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西医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综合疗效显著,患者临床安全性较高,是临床实践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