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贵杰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经三十余年的骨伤医、教、研工作,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临床治疗特长。宋师医理精深,勇于实践,既擅长手法,又善用药治,其伤科用药颇具特色,强调辨证论治,突出整体观念,注重调补气血、肝肾;主张用药之道,法乎自然,据因立...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绪论 [学习重点] 本章讨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及《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而重点要求掌握中医学的二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问题答疑]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中医学的基本持点可以概括为二个方面,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具体表现在二方面:(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如五脏与六腑、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作为中医学的诊疗法宝,为中华民族的保健事业和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临证多年深刻体会到辨证论治既有很大的优越性,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临床实践证明,辨证论治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复杂多变的病症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4.
科学结构学是科学学的分支,目的在于探讨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模式。中医学基本框架是阴五一行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起主导作用,成为经典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由于长期的量变积累,出现了自然哲学概念与中医学概念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的萌芽和积累阶段,经过了100多万年,而在战国至三国这短短七八百年间,中医学理论体系得以确立。《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神农本草经》完成了药物经验的积累向“中药学”经典著作的飞跃,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代表了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和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显著提高。届此,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得以形成,并且从未间断地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理论与临床的不断进展,这种早熟性和超稳定性的医学理论体系,在世界医学史上构成了独特的景象。分析总结其成因,是医史学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熟悉并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经》之“水”意义的考释,发现《内经》之“水”,既包含通用之水的内涵,更承栽有众多的中医学创新涵义,为早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服务,成为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全科医学》2010,(6):64-64
儒学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宗地位;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以《内经》为其代表作。儒学与中医学其同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这一丰厚土壤。中医学理论是一种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科学,《内经》表现的中国哲学的特征极为鲜明: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功态平衡、中庸和谐,《内经》深受儒学“中庸”哲理的影响,中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都蕴含了“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医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更具本质性,是使中医不同于西医的重要思想根源。道家的创世哲理孕育了中医学整体治疗观,其辩证法思想促成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而道家的“道法自然”论则奠定了中医学顺势思维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9.
易学对中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学对中医学最重要的影响反映在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形成方面。后世易学对医学的继续影响,凡从易理探讨医理者,仍有许多创新,例如命门学说等,积极意义居多;而以易学的术数推衍具体的治疗方法及疾病预测等则大多不可靠。今人研究医易,有利于探究中医学理论的来龙去脉,但应恰如其分地评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医对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中医对脑的认识谢路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脑;精气;中医学中医学中对脑的认识一直不够明确,但是随着中医理沦体系的研究深入,以及临床辨证论治的需要,有必要对脑的生理病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现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整理,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前言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规律,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满足当前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的需要,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统一、科学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它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一步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讲好《伤寒论》这门课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继承和发扬仲景学说,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就此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对《伤寒论》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国学哲理贯穿于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首先,正纲明道是国学哲理融入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根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通过象思维,即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将气运与病候类属及药性类属相关联以诠释辨证论治原则.其次,大成智慧是守正创新的生命力.《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以太极阴阳符号系统为基础,论述六气胜复与邪气反胜的症证病状治法,阐明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动态过程.此外,守正创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展开的.本团队以《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六气病机为基础,通过国学哲理取象分类与归纳综合法,提出中风病"毒损脑络"的核心病机并归纳其证候要素,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风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医药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遵循国学哲理,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当今数字化文明新纪元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践行国学原理,弘扬中华医药的原创思维、原创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医药学,为人类大健康大卫生作出新奉献是当代中医学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秦文飞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16-117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逍遥散临床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中医学在其二千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理学思想的影响 ,且经过不同时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拓展 ,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临床主要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进行辨证论治 ,而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因此 ,为了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为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纳入到中医学中 ,必须进行证的研究。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产生了许多不是针对疾病而是针对病人证候的名方 ,如六味地黄丸 (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有人统计可以治疗疾病 (症 ) 4 35种 ;血府逐瘀汤 (出自《医林改错》) ,…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优异的诊疗技术。尤其在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宏观整体观察以及整体调节治疗等理论方法上占有较大的优势,且越来越受到各国医药界乃至科技界的重视。然而,由于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和某些因素的束缚,中医学的一些缺陷沿袭至今仍未能得  相似文献   

17.
刘庆元 《吉林医学》2010,31(11):1558-1559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内经·素问》对五脏之衣食寒暖方面的禁忌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是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工具,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辨证和选方用药。课程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预备知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辨证论治推理过程的模型和方法,医学知识咨询。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软件系统”的能力。课程的意义是: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审视和理解自己所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缩短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和历史原因,基础与临床课的内容都是以辨证论治为中心,很难迥然划分。中药与方剂讲的是理法方药,性味功效,必然要联系辨证论治;中基和古典医学课如内经、金匮、伤寒、温病,还是论述辨证论治。若临床各课对此处理不当,势必内容重复,既无必要,又难避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1辨证论治的含义《玉篇》云:“证,验也。”《增韵》云:“证,候也。”《辞源》解释:“证,亦供证据之意”,如《晋书·范宁传》“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说文解字》有“言登,告也,从言,登声。”段玉裁注曰:“今俗以证为言登验字。”可见“言登”是本字,“证”是假借字,而“症”字始见于宋代,是由“证”字演化而来的一个俗字,如《辞源》说:“症俗字,读如正,病之征验也。”既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