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冠心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药治疗自古就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与现代治疗手段相比,治疗个性化优势突出。现代治疗多侧重于从痰湿、血瘀、毒蕴等角度进行辨证论治,而缺少对治则治法的进一步思考。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概括了临床常用的中医治法,内涵即为丰富。该文从中医“八法”入手,查阅古籍及相关文献报道,整理“八法”在胸痹治疗中的基本运用及特点,并结合诸多现代研究,探讨八法治疗胸痹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应用,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虽然八法中的部分方法在现代已经很少应用,但对于一些疑难及复杂并发症或仍可提供一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49-149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析,归纳出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八种方法:疏肝解郁法、宁心益脾法、补益气血法、健脾除湿法、滋养肝肾法、温补脾肾法、活血化瘀法、生津润燥法。  相似文献   

3.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11,(12):36-37
治疗原则简称"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治法"。治法是针对疾病所制定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是治疗大法,而辛温解表、疏肝理气、滋阴清热、健脾化湿等,则是治疗方法。前者适应范围较广,是针对某一类疾病层次较高的治法;后者则是针对某一具体病证所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它限定在某一治疗大法的范围之内。如汗法中的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滋阴发汗、助阳发汗等,统属于汗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著名的中医眼科学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中医眼科主任,先师庞赞襄教授提出的"四穴八针"针刺治疗眼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眼病临床上明确诊断以后,适合针刺治疗的患者,一般采用四个主穴,应用于两侧故名"四穴八针".针刺穴位的目的旨在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病人发热在临床上非常普遍,也容易治疗,但有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久治不愈,令医生、患者十分尴尬.笔者用中医辨证的理论,以古方辩证施药,治愈八例发热病人,说明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汗法     
汗法为中医八法之首,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外感表证以及诸多内伤杂病皆可应用汗法治疗。历代医家素来重视汗法,有"善治者治皮毛"之谓。通过对汗法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以及主要作用机制的阐发,拓展汗法的治疗范围,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溫中祛寒法属于“八法温法”中的一个类型,笔者用此法治疗中焦虚寒引起的多种病证症,临证时只要紧扣病机,结合四诊表现,灵活选方用药进行辨治,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方法有理筋止痛法、手法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功能锻炼和物理疗法.结果 本组患者29例经过治疗基本痊愈.结论 正确的指导和鼓励患者自我锻炼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为"冻结肩"、"漏风肩"、"肩凝症"、"僵硬肩"、"五十肩"等,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  相似文献   

9.
中医针灸临床常用的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均为明代徐风所创,正如徐风《针灸大全》所述:“愚谓奇经八脉之法,有阳九阴六,十干十变开阖之理,用之得时,无不捷效。后飞腾八法,亦明师所授,故不敢弃,亦载于此,以示后之学者”。因为它按时取奇经八脉交会穴,与其它穴位相配,治疗范围达二百多种病症,且治疗效果好,所以古人又有“八法神针”的评价。据专家考证,徐风创立的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取自于元代王国瑞的飞腾八法,而王国端的飞腾八法却尚少人知,它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奇经纳卦配  相似文献   

10.
治疗十二律     
此为叶执中由博返约治学方法的代表之作。其以风、寒、暑、湿、燥、火、痰、食、气、血、虚、虫12种病因为纲,将其治疗分为12律,54法,54方。如风之治疗律约为宣肺疏风、调和营卫、追风达邪三法;寒之治疗律,约为疏解表寒、温运中宫、温暖下焦,温降厥阴、温散表里五法;暑之治疗律分宣热清暑、清心涤暑二法;湿之治疗律括为六法:芳香化湿、温燥湿浊、下引利湿、逐湿利水、发汗祛湿、清化湿热;燥之治疗律分为上、中、下三法:润上清燥、润中清燥、润下清燥;火之治疗律约为五法:宁静君火,苦泄相火、承制实火、宣发郁火、潜养虚火;痰的治疗概括为八法:宣散化痰、清热化痰、肃气化痰、燥湿化痰、温化痰饮、清降热痰、攻逐痰积、消磨痰核等;食之治疗律分消化食积、攻下食积、助脾消食三法;气之治疗律分为疏利气机、镇静气浮、升举气陷三法;血之治疗律括为六法:清凉血液、温和血液、通经祛淤、攻破血积、利气散淤、收敛血管;虚损治法唯补,但有阴阳之别,温凉之异,约之为八:补肺养阴、补益中气、补卫固表、生津滋液、养营补血、滋阴填坎、固摄精气、温补下元;虫之治疗律有直接、间接二法:消积杀虫和辛酸苦降法。  相似文献   

11.
明代宁波府针灸学家高武,在针刺补泻手法中很有见地。其进针施术常用的“神针八法”,亦常被学者所引用。余近年以“神针八法”行针,颇得心应手,今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通"法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常指的中医治病八法中虽无"通"法,但"通"法融汇贯穿于八法之中,甚至高于八法。广义"通"法泛指凡能祛除病邪、消除气血津液运行阻滞、协调脏腑功能的一切治疗方法。正确理解广义"通"法对推拿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是祖国医学的特色。骨折复位手法在以《医宗金鉴》的复位八法为基础,总结出了骨折复位手法新八法,并开发出各种协助手法复位的器械,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对手法的选用和具体运用都是以临床经验为主,在临床操作上是以术者复位技巧和肢体的力量进行复位治疗,缺乏具体手法选用标准、规范的操作依据和可靠的复位效果。这些因素影响了手法复位治疗骨折复位的成功率,复位的质量;阻碍了手法复位的临床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一种用以驱除表邪,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就《伤寒论》而言。其病证复杂多变,而与之相适应的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麻桂之汗法,瓜蒂之吐法,芩连之清法,参草之补法,姜附之温法及虻蛭之消法等。可谓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之大成。然而太阳篇中则以汗法为主,因为太阳者又名巨阳,太阳也,为六经之首,总统营卫,肥腠理,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其治疗困难,病程迁延,故称"牛皮癣",是皮肤科中最顽固的疾病之一.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中医称为"白疕"、"松皮癣"等,白疕因"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而得名.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在我国源远流长,治疗成功的个案更是屡有报道.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中医中药的优势更加明显.特别是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有独到的特点和疗效.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多因素引起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辨证施治应依据症候特点,分为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则和方药.  相似文献   

16.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临床较为常见,特别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由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宫颈HPV感染在中医学归属"带下病"范畴,湿邪、热邪与毒邪为其主要致病因素,笔者对近5年中医辨证治疗宫颈HPV感染的文献做一归纳,针对不同临床表现总结出四大治法即扶正祛邪法、清热除湿法、清热解毒法和健脾除湿法及对应治疗的方药,以供各位医者借鉴及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沉积,而反复发作的炎性代谢性疾病.痛风因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20世纪人类十大顽症之一.目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以口服西药为主,但由于其副作用大而往往不能被患者长期接受.运用朱良春教授"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的经验,治疗各期痛风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顽固性失眠从瘀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之谓"不寐"、"不得卧"及"目不瞑".失眠多由精神因素引起.大多数失眠患者经过中西方法治疗后能够治愈或缓解,但临床也经常会遇到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失眠.这些失眠患者临床上具有血脉瘀阻表现,我们运用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从瘀论治,每多奏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把中医养神归纳为八法:清心静神,勤学正思,怡情悦性,循理乐俗,以情胜情,疏情泄志,四气调神,形神兼养。并对八法的具体内容做了阐析。  相似文献   

20.
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很多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崔桐华教授考虑到肝与肺在气机的升降方面功能上密切相关,运用以平肝降逆、清肺化痰法疗效显著,现特分享1例崔桐华老中医应用清肺降肝法治疗反复发作性哮喘病之医案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