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胡丽  黄霞  叶应华 《华西医学》2014,(5):935-936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10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焦虑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配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0d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配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患者的焦虑症状,且安全易操作,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2.
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的形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后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氟西汀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加氟西汀治疗组和单用早期康复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周园园  宗丽春 《中国康复》2013,28(3):187-188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酞普兰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NIHS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分为治疗组(加用舍曲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HAMD和MES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抑郁改善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舍曲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朱喜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41-3641
目的 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分为治疗组(加用舍曲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HAMD和MES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抑郁改善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舍曲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与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30例、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各组治疗前、结束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 结果:各组治疗后汉密尔顿量表组内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及针刺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电刺激组与针刺组治疗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针刺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50例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病后第4天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01),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7.52 d,对照组为29.46 d.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马倩  李敏  濮红萍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45-1046
目的 观察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联合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常规治疗病情平稳后,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训练,同时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用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恢复程度.结果 治疗后患者饮水试验评分降低,吞咽功能有改善.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联合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氟西汀(百优解)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6周分别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刺激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除传统治疗方法外,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假刺激.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结论]rTMS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恢复的作用。方法对60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穴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SRSS评分明显下降,前后显著差异(治疗前30.04±3.3 vs治疗后17.25±3.07,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失眠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马湘玉  胡慧 《全科护理》2016,(10):1005-1006
[目的]总结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和脑电仿生刺激仪对病人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PSQI评分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结论]通过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可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贡瑾  曹智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56-2257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神经功能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及无创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方法.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患者,治疗组60例采用TENS仪对患者头部风池、百会穴区进行低频电刺激,观察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并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中、重度抑郁者给予百优解(氟西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十七项版本的Hamilton(HAMD)抑郁量表,分别于入院后1、4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0.47,P>0.05);治疗后TENS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3,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头部风池、百会穴区进行低频电刺激,可能对脑卒中后抑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明珍 《现代护理》2007,13(1):12-13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50例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病后第4天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01),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7.52d,对照组为29.46d。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刺激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除传统治疗方法外,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假刺激。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Fugt—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结论]rTMS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电生理治疗仪结合黛力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脑电生理治疗仪和黛力新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论脑电生理治疗仪结合黛力新治疗PSD,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冰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咽部冰刺激及低频电疗。评定临床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及咽部冰刺激联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某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脱水、控制血压、控制血脂、脑保护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法(Fugl-Meyer)运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具有同步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UE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及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除了MAS评分外,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手摇车训练同步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