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一般是指QRS波时限>120m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需要立即判断和处理的心血管急症。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差传或束支阻滞、旁路前传型AVRT,其中VT约占80%。临床上WCT主要是VT和SVT的鉴别,因为两者的电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故及时准确鉴别WC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国产Columbus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导引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确诊为AVNRT并接受RFCA治疗患者160例,分为传统二维消融组(n=100)和国产三维消融组(n=6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放电消融时间、即刻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1年心动过速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国产三维消融组手术时间稍长于传统二维消融组[(65.5±14.7) min对(58.4±11.3) min,P<0.05],X 线曝光时间显著缩短[(3.5±2.4) min对(15.3±1.8) min,P<0.05];两组放电消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35) s对(180±20) s,P>0.05],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国产Columbus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导引RFCA治疗AVNRT可明显缩短X线曝光时间,安全有效。由于初期应用Columbus系统,整体手术时间可能略长。  相似文献   

3.
徐军 《人民军医》2006,49(3):168-169
QRS波宽大(≥0.12s)畸形的心动过速(Wide range tachycardia WRT)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或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两者鉴别较为困难。有报道其初诊正确率仅为32.0%,因误诊而采用不当治疗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屡有发生,对WRT的鉴别和处理是急诊及抢救危重病人经常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在WRT病人中正确识别VT,对处理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以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为最常见,其次为阵发性房扑,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VT)。我院自1995年6月开始对19例AVRT、AVNRT及VT患者给予心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现将有关资料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邓学科  杨满光 《人民军医》1998,41(9):528-529
我们自1996年11月,应用射频消融(RFCA)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5例,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临床症状及体表心电图提示快速心律失常15例。年龄31~62岁,平均40.2岁。病程1~20年。合并高血压病(期)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例。其余11例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经电生理检查(EPS)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13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心房扑动(AF)1例。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ILVT)1例。1.2 电…  相似文献   

6.
无创电生理检查通过经食管电极起搏心房(TEAP)并观察记录不同方式起搏引起的电生理效应,对空立性心动过速(SVT)的诊厮、鉴别诊断、判明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我院自1984年以来开展TEAP检查,共检查SVT140余例(包括作者在北京、上海学习期间检查的病例),现将资料完整的89例检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为住”院或门诊病人,男52例,女37例,年龄19~58岁(平均38.9岁),病程1~15年(平均7.5年)。合并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5例,预激综合征(显性)25例,余病因不明。心功能(NYHA标准)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飞行员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方法对1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飞行员进行了电生理(EP)检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E)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AF)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对其中12例采用RFCA治疗。结果RFCA即刻成功率为100%,全组无并发症发生。1例房性心动过速未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所有飞行员术后地面观察6个月后,返院进行随访复查,同时进行飞行鉴定。12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均未检测到术前的同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延迟成功率为100%,医学鉴定合格。1例AT仍有发作,飞行不合格。结论对于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应作为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医学鉴定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施行射频消融术的19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例的电生理特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19例快速心律失常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例,隐性旁道7例,显性旁道3例;左侧旁道8例,右侧旁道2例;双旁道1例;房速1例。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为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大多由于电活动经过涉及房室结和房室连接的环路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症状性折返性室上速的治疗包括(1)长期药物治疗;(2)抗心律失常外科治疗;(3)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4)导管消融术。药物治疗对某些患者虽然有效,但需长期服用甚为不便,有的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常由青中年期发病延续到老年期。国内有人报道473例老年人心律失常中SVT仅21例(4.4%)。但老年人SVT临床上有发作趋于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且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倾向。为此,我们对9例SVT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曾山  孟凡鹏  王健宇  赵鹏 《武警医学》2022,33(5):383-385
 目的 探讨增加导管接触力诱发消融法治疗常规消融失败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10至2021-04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就诊的顽固性AVNRT患者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采用Carto-3系统,按照常规方法消融,出现持续性交界区心律,达到有效消融终点后仍能诱发AVNRT。采取增加导管接触力压迫原消融区诱发心动过速的方式,探寻不可诱发点,在该点位加压持续消融。结果 5例手术全部成功,操作时长为(9.4±2.4)min,不可诱发心动过速的平均接触力为(15.4±2.2)g,加压消融最大接触力为(10.4±2.3)g,相比常规消融(5.8±1.6)g,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计放电时长为(68.6±8.5)s,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18.6±14.4)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对于常规消融达到有效终点仍可诱发心动过速的顽固性AVNRT病例,采用增加导管接触力诱发消融法,简便快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刘磊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49-1350
目的 分析胺碘酮结合稳心颗粒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2例SVT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的心电图指标[ST下降时间、ST段压低幅度]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3周,观察组ST下降时间短于对照组,ST段压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观察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结合稳心颗粒治疗儿童SVT可促进心率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目前心脏病学中唯一真正的根治性技术 ,具有安全、不开刀、疗效确切等优点 ,正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我院自 1999年至今对 17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 ,PSVT)患者行RFCA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71例住院患者 ,男 91例 ,女 80例 ,年龄 :9~ 71岁 ,平均 (35± 15 )岁 ,均有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史 ,并有心动过速时心电图记录 ,入院后予体检 ,X线胸片及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 174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70例(单条旁道中,左侧旁道590例,右侧旁道52例;多条旁道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62例,AVRT合并AVNRT 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26例,房速5例,典型房扑7例。结果:第一次消融成功率为96.5%,未成功者或复发者在第二次消融后总成功率为98.9%,其中AVRT总成功率为99.4%,AVNRT总成功率为99.2%,IVT总成功率为96.2%,房速总成功率为60.0%,典型房扑总成功率为71.4%;总复发率为1.2%。未出现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RF-CA是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有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家族聚集现象,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多集中于家族性预激综合征(WPW)[1],而隐匿性旁道与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W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病的家族集聚性鲜有报道[2].本文就2001年以来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发现的2个家族成员发生的PSVT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RST)若室 房 1∶1传导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 2 0~30mg ,观察有无室房分离 ,则明确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并确定心动过速的靶点位置进行消融。 结果  85例患者 ,其中 4 5例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电轴左偏 ,食管心电图 5例室房 1∶1传导 ,心内电生理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 ,4 4例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成功。 6例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II、III、avF导联高大R波 ,心内电生理诊断右室流出道室速 3例 ,左室流出道室速 1例 ,消融成功 ;1例房性心动过速Maiham氏纤维前传 ,于右侧游离壁消融成功 ;1例疑为特发性心外膜左室流出道室速。 34心电图诊断为SVT并束支阻滞病例 33例电生理确诊为SVT ,1例为ILVT ,消融成功。结论 RFCA术前对WQRST图形 ,必要时结合食道心电图描记进行仔细...  相似文献   

17.
刘惠亮  胡大一 《武警医学》1994,5(5):285-28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蚀治疗武警总医院心肾科刘惠亮,汪琪,罗建平,胡大一(北京100039)射频消蚀术(radiofrequencycurrentablation,RFCA)是国际上一种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大医院应用。我院于1993...  相似文献   

18.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过去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又称慢-快综合征(过去称快-慢综合征),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类型之一。本综合征除窦房结功能异常外,并有阵发性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交替出现,常在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房阻滞或/和窦性停搏)的基础上,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一般多先有心动过缓,继以心动过速的出现,故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或称慢-快综合征为宜。部分患者可引起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的发作。本文结合我院10年收治的126例病窦综合征有关资料,重点讨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抢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刘惠亮,罗建平,丁韬,张海波(北京100039)关键词导管射频电流消融,X线,窦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电流消融(RFCA)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1],我们在普通...  相似文献   

20.
刘惠亮  汪琪 《武警医学》1996,7(3):157-158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武警总医院心肾内科刘惠亮,汪琪,罗建平,吕晓群,李卉(北京100039)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达95%以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