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及MRI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95-1196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47例,术前均行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确诊率94%,MRI平扫加顺磁增强确诊率100%。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均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后者比前者更优越。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病者进行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最终通过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提高。掌握CT技术能够更准确的治疗有关疾病。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方法:8例小肝癌和1例微小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35秒、65-75秒和3-5分钟,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小肝癌和微小肝癌多期增强表现并不相同,可分为5类。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表现,使期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89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12月8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通过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显示109个癌结节,直径在0.9cm~3cm之间;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诊断率分别为52.29%、92.66%、80.73%、81.65%.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三期表现与特点是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灶与低密度灶,分别占20.18%、60.55%,在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灶.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肝癌多期螺旋CT扫描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临床疑诊小肝癌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增强扫描,实验组20例采用多期螺旋增强扫描修改扫描技术参数的方法。结果对照组仅7例(35%)影像诊断为小肝癌;实验组有15例(75%)影像诊断为小肝癌。结论多期螺旋CT扫描是显示诊断小肝癌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肝癌与肝小血管瘤在CT影像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发现的17例原发小肝癌和12例肝小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肝癌增强的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速降型。肝小血管瘤增强的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而缓慢下降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临床发现的17例原发小肝癌和12例肝小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小肝癌增强的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速降型.肝小血管瘤增强的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而缓慢下降型.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多期上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参数:120 kV、200 mAs、层距5 mm、螺距1.0。结果本组病例中,97.2%的病例扫描获得满意效果。在肝动脉期中有380例出现明显强化;在门静脉期有72例不强化呈低密度灶,其中有37例发现有门静脉癌栓;延迟扫描均出现强化减低。5例因出现轻度碘过敏反应症状(发热、恶心、呕吐等),扫描不满意。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使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的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应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各期图像重建。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在静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在平衡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早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螺旋CT扫描诊断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eSpeed单排螺旋CT机行扫描检查。结果:1.本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螺旋CT扫描诊断出26例患者,诊断率为86.7%;2.肝右叶者是本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最多的部位;3.经螺旋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最多的为弥漫型。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简单、准确的检查方法,做到尽早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变情况、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32例早期肝癌患者,术前行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进行各期图像重建,分析他们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早期肝癌在肝动脉期时图像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可见肿瘤血管;在门脉期和平衡期时图像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其癌变组织的直径均<3cm经病理证实28例(87.5%),诊断准确率高。结论: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反映早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对诊断早期肝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颅内低密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颅内低密度病变患者进行头颅平扫,发现占位病灶后再行多期增强扫描,并用增强扫描后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颅内低密度(占位)病变行定性、定量、定位诊断,与临床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头颅三维重建定位诊断90%,定性诊断85%。结论:螺旋CT对颅内低密度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率高,某些病变甚至为特异性检查,是诊断颅内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患者出现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出现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CT平扫后增强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门脉期、延时期扫描;MR采常规自旋回波序列、LAVA序列多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强化特征。结果120例患者,共检出157个病灶,病灶<3cm(小肝癌)54个,动态MR检出率90.7%,螺旋CT检出率70.4%。157个病灶动态MR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出率94.3%、8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MR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准确率为89.8%、87.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硬化出现肝癌强化特征,通过LAVA序列上相关信号特征,动态MR的肝癌检出率、准确度及显示肝癌包膜和血管均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螺旋CT技术的应用,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且有价值的信息。探讨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应用螺旋CT平扫加增强60例。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其CT诊断率达97%,误诊率3%。本组2例误诊为肝内血管瘤。结论: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门静脉癌栓的发现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超声及AF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甲胎蛋白 (AFP) ,超声检查 ,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像 (简称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 42例经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与影像学对照分析 ,对比AFP、超声及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能力。结果 :AFP的检测是公认的肝癌普查和临床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 ,简捷实用。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肿块 2~ 3cm以上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位诊断。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判定原发性肝癌大小 ,形态 ,位置 ,数目及内部情况等则更胜一筹。结论 :螺旋CT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 ,包膜 ,子灶及腹腔转移 ,血管受侵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我院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三维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技术。其中29例患者于检查后96h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螺旋CT影像表现与DSA做对照观察。结果门静脉癌栓主要影像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可见其不同程度强化,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17例、肝实质异常灌注21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5例。在29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变异及门静脉癌栓等病变的显示上与DSA一致。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66例后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行增强扫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相同时相内的影像特征。结果 66例患者在增强扫描中共检出85个病灶;动脉期表现高密度71例,低密度无强化8例,等密度6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增强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早期小肝癌的检出和临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 CT 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6例肝癌患者,进行螺旋 CT 增强扫描检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检出弥漫型肝癌7例,占10.6%,结节型肝癌20例,占30.3%,巨块型肝癌39例,占59.1%。结论: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增强螺旋 CT 具有简单、安全而且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赖繁龙 《吉林医学》2013,34(2):213-21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3例患者均进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显示特点以及诊断率。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显示假包膜和显示坏死病灶的比率显著高于超声造影组(P<0.05),同时CT增强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造影组(P<0.05)。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相对于超声造影虽然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但其具有更高的诊断率,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