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方大黄灌肠汤治疗慢性肾衰竭34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肾衰),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发生在各种慢性肾病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的衰竭。国外的常见病因依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而在我国则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在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西医主要是透析疗法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2005年间用复方大黄灌肠汤以温阳补肾、化痰泻浊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勇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45-447
大黄功效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1] 。近年来 ,大黄在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无论是单味药或是复方 ,大黄给药方式主要为灌肠 ,也有注射、口服或兼与灌肠联合应用 ,体现了“攻邪而不伤正”的原则[2 ] 。大黄治疗 CRF机制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 ,现将有关最新报道综述如下。1 大黄对氮质代谢的影响大黄降低尿素氮的作用是通过减少肠道氨基酸的重吸收 ,抑制肝肾组织中尿素的合成 ,提高血中游离必需氨基酸浓度 ,以及增加尿素和肌酐的排泄来完成的 [3 ]。王秀梅等 [4 ]用大黄灌肠治疗CRF患者 5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黄膝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拟大黄膝槐汤灌肠配合口服中药方治疗慢性肾衰竭 4 0例 ,并以单纯口服中药方 2 0例作对照 ,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黄膝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大黄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与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衰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大黄-附子1:1),B组(大黄-附子1:2),C组(大黄-附子2:1).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有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血尿素氮的效果最明显(P<0.01).临床疗效方面以A组效果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结论:大黄-附子1:1灌肠疗效最好,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龙骨牡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金水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龙骨和牡蛎汤灌肠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Bun、Cr、24 h尿蛋白定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中Bun、Cr、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中药大黄龙骨牡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2030-2032
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鞣质类具有多靶点的治疗慢性肾衰竭作用。然而,如何合理地应用大黄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慢性肾衰竭及大量应用大黄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中药大黄复方汤剂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患者,发现其有助于通过泻下降浊达到清除毒素的目的,对氮质血症及尿毒症早期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黄配伍土茯苓降浊利湿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难治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本研究通过对大黄、土茯苓的功效和应用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大黄能走气分祛除水湿痰浊等一切有形实邪,入血分破除瘀血阻滞;土茯苓利湿解毒,性质平和,二者配伍既可增强降浊利湿之效,又可缓解峻下伤正之弊端,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配伍。同时辅以培补脾肾、活血化瘀之品,对疾病治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观察复方大黄煎剂在各种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给予促红素、叶酸抗贫血,福辛普利、洛汀新控制血压,骨化三醇及碳酸钙调节钙、磷代谢,必须氨基酸疗法,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外,给予复方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治疗。结果两组经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血清(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大黄煎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方公英片治疗慢性湿疹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贯宏 《江西中医药》2004,35(12):35-35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病情时轻时重,病程数月或更久,治疗方法颇多。近年来我们采用中成药复方公英片治疗慢性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胁痛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师从姚传瑜主任医师 ,耳濡目染 ,受益颇深 ,如用师授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及原因不明之胁痛 ,屡试屡验 ,现报道于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4例诊断以肝胆 B超和 (或 )胆囊造影为依据 ,并结合肝功能、乙肝五项指标及 CT等检查 ,除外急慢性肝炎、肝癌等疾患。住院病  相似文献   

12.
魏敏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102-103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抗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口服,治疗时间均为20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止病情反复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8月~2000年3月,笔者根据清热利湿、益气活血、消肿散结的治疗原则,用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痿证,又称"痿辟",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四妙汤加味治疗湿热型痿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肾清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清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就诊先后随机将 6 2例 CRF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分为肾清胶囊治疗组与包醛氧淀粉对照组 ,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肾清胶囊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4.4% ,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 ,提高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 ,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P<0 .0 1、P<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P<0 .0 5 )。结论 :肾清胶囊对 CRF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妇女更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32例门诊病例,进行辨证论治,治疗周期为1~3个月.结果:32例中痊愈22例,好转8例,有效2例,结论:防己茯苓汤对于治疗妇女更年期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武华成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77-77,79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纽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用大柴胡汤加减,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3%,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肾单位严重毁损,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群.笔者临床十余载,应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良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屈霞  郭瑞  刘密 《中医临床研究》2014,(13):118-119
目的:观察通腹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均治疗2个月,判定两组的临床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64例,显效24例(37.5%),有效19例(29.7%),稳定13例(20.3%),无效8例(12.5%),总有效67.2%;对照组64例,显效12例(18.8%),有效16例(25.0%),稳定17例(26.6%),无效19例(29.7%),总有效率4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二氧化碳(CO2)、血红蛋白(Hb)等各项指标(P〈0.05或 P〈0.01)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通腹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