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女 ,7岁 ,出生后 3个月开始出现癫痫 ,反复发作至今。体检 :左侧肢体乏力 ,智力低下 ,右颜面部可见紫红色血管瘤。CT表现 :头颅不对称 ,右侧大脑半球明显较左侧小 ,右额、颞、顶、枕叶脑回广泛曲线状钙化 ,CT值约 95HU ,右侧脑沟、脑裂增宽、加深 ,右侧脑室较对侧大 (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2例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后出现的可逆性脑改变,探讨其MRI改变规律和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患者1为28岁男性,约8.5年前(2007年9月15日)曾出现左下肢一过性抽动,次日在左下肢抽动后迅速出现四肢强直伴意识丧失。患者2为20岁女性,约9年前(2007年1月)反复发作四肢抽动伴意识障碍,7.5年前(2008年7月)间断出现精神行为异常。2例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均能有效控制发作,神经系统检查和辅助检查均未发现症状性癫痫的诊断依据。患者1在癫痫发作后第3天(2007年9月18日)、1个月(2007年10月15日)和3个月(2007年12月20日)进行了头颅MRI检查。患者2在首次癫痫发作后1周(2007年1月17日)、1.5年(2008年7月)、约2年(2009年2月)及约3年(2010年2月)时进行了头颅MRI检查。结果:患者1在癫痫发作后第3天(2007年9月18日)头颅MRI出现双侧额叶以及左枕叶皮质、皮质下多发长T1、长T2信号和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发作后1个月(2007年10月15日)异常信号范围明显缩小,3个月(2007年12月20日)异常信号近乎消失。患者2在首次癫痫发作后1周(2007年1月17日)的头颅MRI未见异常,发作后1.5年(2008年7月)头颅MRI示右侧颞叶皮质长T2信号,发作后约2年(2009年2月)和约3年(2010年2月)复查头颅MRI均未见异常。结论:癫痫发作可以造成可逆性的单个或多灶性脑损害,病灶出现在额叶、枕叶和颞叶,以皮质受累为主。重复MRI检查有利于诊断和避免对此类病灶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13岁.因间断癫痫发作3个月,伴头痛入院.既往体健,无明确外伤史.检查未见阳性征象. 头颅X线平片:左顶区见一环状近椭圆形骨性密度影,大小8 cm×6 cm(图1),难以确定来源于颅骨内、外板或板障.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致痫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402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癫痫所具有的临床特征,分析致痫因素。方法回顾40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发生癫痫的病例,总结癫痫的发作特点,分析癫痫发作与多个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颅脑外伤后癫痫的发作与伤情、是否开放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且早期癫痫的发生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关系密切,晚期癫痫与外伤后脑软化灶关系密切。结论颅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因素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所引起,晚期癫痫主要是由于脑软化灶、瘢痕形成致痫灶的异常放电引起,因此外伤性癫痫应针对不同的时间采取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血管畸形常指脑血管造影未发现的脑内小的血管畸形,手术前确诊者少见.本文报告3例,术前得到确诊,并经手术治愈.例1,男性,24岁.因间歇性突发意识丧失、抽搐1年入院.服抗痫药不能控制症状.入院一般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无头部外伤史.头颅CT扫描示右颞实质内圆形高密度影,增强后密度增高,CT值为73Hu.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脑电图示右颞复形慢波增高.腰穿示脑压正常,脑脊液化验无特殊.全麻下行右颞开颅,扩大骨窗5×5cm,剪开硬膜.在显微镜下纵形切开颞中回皮层2.5cm,深约2.0cm,见异常细小迂曲的血管网团,色红,质地较韧,约2×2×1.5cm大小,予以全切.病检证实为血管畸形.术后恢复好,随访1年,无癫痫发作.例2,女性,9岁.因反复发作意识丧失,四肢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CT特征与脑脊液谷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奋性氨基酸(EAA)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的神经毒性是脑创伤、缺血缺氧及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以42倒成人急性脑外伤为对象,探索创伤性脑损伤(TBI)首次头颅CT表现与脑脊液(CSF)中GLU之间的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2例胸外伤均为伤后48小时内住院的患者,无严重合并伤,伤前无脑血管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男35例,女7例,年龄16~70岁,平均34岁。伤后24小时内行首次头颅CT扫描,CT均有异常发现。2.病例分组:(1)根据CT表现的主要损伤类型分为4组:局灶…  相似文献   

7.
Sturge-Weber’s综合征,亦称Sturge-Kalischer-Weber氏综合征,脑颜面血管瘤,脑三叉神经综合征,是颜面与脑混合性血管畸形和癫痫发作的遗传性疾病。现将我院所见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认知功能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显示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年6月-200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癫痫门诊就诊的175例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将其分为有明确病灶组和无明确病灶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再取其中37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39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并对癫痫组患者中的13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DTI)检查。结果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中有明确病灶组和无明确病灶组患者单纯部分发作或复杂部分发作的发作频率均显著高于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比较两组间各发作类型的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组患者VIQ、PIQ、FIQ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1min之内说出的蔬菜、动物、水果及总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癫痫组较对照组Stroop试验反应时明显延长(P<0.01)。DTI研究可见在T2加权像病灶中心部位呈长T2信号,MD值明显增高、FA值明显减低。病灶周边T2加权像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其MD值高于、FA值低于对侧相应白质区域(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DTI成像能发现脑白质早期病变,尤其是能够显示T2加权像看似正常白质的细微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41岁 ,拉萨市世居藏族。因咳嗽、咳痰、咳嗽后晕厥 2周于 2 0 0 0年 1 1月 3 0日入院。入院前 2周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粘液性痰 ,常在一阵剧烈咳嗽、咳痰之后出现短暂性晕厥 ,每日发作 (2~ 3 )次不等 ,每次发作时呼之不应 ,面色青紫 ,四技抽搐 ,站立时可跌倒 ,持续约数钞至一分钟左右后自行苏醒 ,无口吐白色泡沫状物、口唇咬伤及大小便失禁 ,发作后不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及神志异常。既往体健 ,无慢性肺部疾病、癫痫、癔症病史 ,无头颅外伤史 ,吸烟史 1 5年 ,每日 (1 5~ 2 0 )支左右 ,已戒除半年 ,偶饮酒。入院查体 :…  相似文献   

10.
郭×,女,16岁。出生时即有左侧颜面皮肤血管痣,1岁时右侧肢体发作性抽搐、弛缓性不全瘫痪,智力发育较同龄人明显低下。查体:左侧颜面皮肤大片紫红色扁平状血管瘤,部分隆起呈结节状,累及同侧软腭及口唇左半侧(图1),右侧上下肢肌力Ⅱ—Ⅲ级,肌萎缩明显。头颅平片见整个左侧大脑半球呈典型的双层波浪状钙化(图2)。 CT平扫:左侧颅腔较小,颅板增厚,幕上整个左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广泛脑回状钙化,部分已累及脑髓质,左侧大脑半球及大脑脚明显萎缩,左侧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此外右侧枕叶局部皮层及皮层下区亦可见到片状钙化(图3)。 讨论:Sturge—Weber氏综合症临床主要特征为癫痫发作、颜面皮肤血管瘤及脑部异常钙化。颅内主要病变为软脑膜上血管瘤,常为小静脉型或毛细血管型,大都位于大脑半球后部枕叶或顶枕叶,也可以累及整个半球、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