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利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长骨大段骨缺损患者31例。其中,17例初始损伤为开放粉碎性骨折合并感染,13例为慢性骨髓炎,1例为大段骨囊肿。Ⅰ期彻底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6.7~12.1 cm,平均(7.5±1.2)cm,在骨缺损处填塞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成生物膜,并修复缺损的皮瓣。Ⅱ期在膜内植自体髂骨,修复骨缺损,观察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长骨大段骨缺损临床疗效。术后末次随访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4个月,平均(28.5±3.0)个月。其中,28例患者在5~7个月获得Ⅰ期骨愈合,平均(5.3±1.7)个月;2例Ⅱ期术后发生感染,再次行膜诱导技术治疗,达到临床骨愈合;1例出现踝关节僵直;其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钛网结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干骺端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例创伤后干骺端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asquelet技术分为2个阶段治疗。第1阶段清创后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棒及骨水泥分别占位缺损髓腔及骨缺损诱导局部诱导膜形成,第2阶段采用钛网结合自体颗粒骨填充骨缺损。记录所有患者患肢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及功能情况。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2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患者出现髂骨切口浅表感染,加强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无明显围术期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4~8个月,平均完全负重时间5.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6.49±6.21)分。7例患者中,优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5.7%(6/7)。结论 钛网结合Masquelet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高能量损伤所致大段骨缺损,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在治疗跟骨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采用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的跟骨骨缺损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2~52岁,平均36.0岁;道路交通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挤压伤1例.CT扫描重建双侧跟骨,根据镜像技术构建骨缺损区,利用3-Matic软件设计跟骨塑型器模具,3D打印模具.术中利用模具将骨水泥塑型并填充骨缺损,第二阶段手术取出骨水泥,植入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观察患者骨料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部和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0个月.利用3D打印的模具将骨水泥塑型,术中发现与跟骨断端匹配度高,无需再次调整,一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第二阶段手术发现,形成的诱导膜完整,大小适当;术中骨水泥取出顺利.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无疼痛,可完全负重行走.Maryland足部评分88~98分,平均94.0分,其中优3例、良1例;AOFAS评分86~98分,平均92.8分,优3例,良1例.结论 3D打印骨水泥塑型器制作个性化骨水泥与骨缺损匹配度高,形成大小可控的诱导膜,骨水泥取出方便,保证诱导膜质量,对于跟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股骨远端开放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膜诱导技术分两个阶段治疗,第一阶段行开放骨折彻底清创,术后骨缺损长度为5.0~10.0 cm,平均(7.5±1.2)cm,在骨缺损处填塞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第二阶段在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固定骨折端。评估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0±1.5)个月。末次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5±0.6)分、(81.3±1.4)分,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出现第一阶段术后感染,再次行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置入,最终达到骨愈合;2例患者Ⅰ期清创后皮肤缺损较大,行皮瓣移植术,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直,其余无术后并发症发生。14例患者获得影像学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0±1.2)个月;1例患者Ⅱ期出现植骨处骨吸收,再次接受植骨手术后达到骨愈合。结论膜诱导技术第一阶段能彻底清除开放骨折潜在感染灶,降低感染风险,形成完整的诱导膜,提供良好的骨愈合微环境,第二阶段能有效修复大段骨缺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骨缺损是由于严重的创伤、感染、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等引起的骨质丧失, 难以自然修复的骨缺损需要通过骨移植技术、膜诱导技术或干细胞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移植相关技术存在应用范围局限、操作复杂等缺点;膜诱导技术存在骨水泥降解速率不可控制, 需要二次手术等缺点;干细胞骨组织工程技术仍存在干细胞不定向分化等不稳定因素。外泌体是细胞之间通信的关键脂质体, 而工程化外泌体相较于天然干细胞外泌体有产量大、免疫原性低的优势, 有望代替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笔者就间充质干细胞(MSC)外泌体修复骨缺损的机制及基于MSC的工程化外泌体修复骨缺损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骨缺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9月-2010年9月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 B型20例,Gustilo Ⅲ C型4例).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缺损10 cm×6 cm,胫骨骨缺损(8±4)cm.对15例胫骨骨缺损<5 cm的患者使用Ⅰ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9例胫骨缺损>5 cm的患者采用Ⅰ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对15例患者采用Ⅰ期清创,封闭创面或缩小创面、骨搬移,Ⅱ期清理皮肤嵌顿及清理骨折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 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19例未通过额外手术进行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结论 Ⅰ期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移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彭伟  郑润龙  李超  黄迅悟 《军事医学》2021,45(6):449-453
目的 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分期治疗足踝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6例足踝结核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一期彻底清除病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负压吸引;二期感染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生物人工材料(biological artificial material,BAM)人工骨修复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采用BAM人工骨进行手术植入修复骨缺损的32例下肢负重骨骨缺损患者,年龄21 ~ 77岁,平均32.5岁.骨缺损体积为1.0 cm×2.0 cm×2.5 cm~3.0 cm×3.5 cm ×5.0 cm,平均15.4 cm3.骨缺损病因主要为粉碎性骨折、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慢性骨髓炎等.术后即刻及术后1,2,3,5,7,9,12,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改变情况、骨缺损修复及患肢负重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9 ~18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或全身移植物排斥反应.随访X线片示术后3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与骨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有新生骨形成;术后6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明显有新骨长入,人工骨材料与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已基本修复.术后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2.5 ~4个月,平均3.2个月. 结论 BAM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其内结构可以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可用于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高能量跟骨损伤带来的后续创伤感染发生率逐年升高,原因在于跟骨大部分为松质骨,受伤后血液在松质骨内部淤积,导致细菌滋生,而跟骨皮肤软组织较薄,受创后易出现软组织损伤现象.跟骨创伤性骨髓炎非手术治疗主要根据药敏长疗程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原则为清除病灶、空腔内填充局部药物释放系统、软组织重建以及骨缺损修复;局部药物(抗生素)释放载体包括骨水泥、硫酸钙等,骨缺损可采用膜诱导成骨、植入带抗生素人工骨、开放植骨等.本文就跟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自体腓骨及髂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予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15例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自体腓骨及髂骨移植治疗,观察术后切口、骨折与骨缺损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年,1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除1例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因过早拆除外固定支架再发骨折外,其余患者骨折部位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0~6.0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均能弃拐负重行走,骨缺损愈合等级为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肢体功能恢复等级为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 Masquelet技术联合自体腓骨及髂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可有效修复骨缺损,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效果确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垫块在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 ~56岁[(41.5±12.1)岁]....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骨缺损是高能量创伤、骨髓炎及内置物感染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成为骨科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而生物膜的形成是感染性骨缺损的重要因素.随着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骨科及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取得成功,PRP具有的抗菌和促愈合能力使其能够作为新型生物材料负载抗生素并成为感染性疾病包括感染性骨缺损的新治疗手段.笔者从PRP负载...  相似文献   

13.
75例颅骨缺损患者个性化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不同材料个性化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头颅CT超薄扫描(层厚1.5mm),三维重建,模拟缺损颅骨补片,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根据不同部位和缺损的情况,选用了硅橡胶、骨水泥及钛钢材料制作缺损颅骨及颅骨补片模型,经患者认可后手术植入。结果75例中采用嵌入性修补材料(硅橡胶、骨水泥)40例、覆盖性修补材料(钛网)35例,补片与颅骨均完整适配,术中均未经修整,平均手术时间45rnin。83%(63例)患者认为基本或完全恢复了原有颅形。术后并发症有:头痛5例,3个月后均自行消失;术后出现积液12例,其中8例未经处理,于10天后吸收,3例经过1~4次的抽吸后吸收,1例额颞部骨水泥修补者,因感染取出修补材料,1年后改用钛网修补;松动及移位2例,均为颞部缺损采用丝线固定方法,其中1例1年后改用钛网修补,另1例于3个月后自行稳定。嵌入性修补材料与覆盖性修补材料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颅骨缺损部位,选择修补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颅骨外形,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及VSD技术联合使用在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3~62岁,平均37.6岁。骨缺损长度2.5~10.8cm,平均6.7cm,软组织缺损面积(1.5cm ×3.5cm~4.5cm ×8.8cm,平均2.7cm ×6.4cm)。一期清创,清除感染及粉碎严重的骨质,胫骨干骺端截骨,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VSD护创材料覆盖创面,术后1周行皮肤及骨组织同时推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23个月,平均15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并骨性愈合,患侧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1.5cm,创面均愈合。外固定指数1.3~2.5个月/cm,平均2.05个月/cm。结论联合Ilizarov及VSD技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疗效满意,实现了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同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材料在骨内的超微结构和组织学特征,评价该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预制兔DBM,按0.2的DBM质量比制作CPC/DBM/rhBMP-2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A组,n=12)、CPC(B组,n=10)、医用骨水泥(C组,n=7)分别植入兔股骨髁部骨缺损,在植入后第6、12、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第6周,A组中复合材料-骨界面模糊,宿骨发出纤维连续通过界面,编织骨样结构开始向材料内部长入。第12周,A组中血管和成骨细胞在复合材料内部生长,产生新骨。第24周,A组中骨缺损已修复,形成骨性连接,材料大部分被新骨替代。B组术后第6周CPC-骨界限清晰,未见新骨向材料内部长入,第24周骨缺损部位仍为CPC填充,材料内部未见新骨出现。C组材料直至第24周尚未与宿骨形成任何连接。A组材料在成骨细胞活性、血管化程度和新骨生长速度方面均优于B组。结论将DBM质量比为0.2的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内可以促进细胞、血管、新骨的长入,且易降解及被自体骨替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清创骨折内外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肢表现为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形成,创区反复渗液、流脓,胫骨平均缺损长度为(4.5±1.5)cm。先行感染病灶清除术,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待创面稳定后再行自身髂骨植骨加负压封闭引流(VSD),最后根据植骨创面大小及肉芽生长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修复术闭合创面。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4~12个月)。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的平均时间为18d(15~35d)。11例中2例植骨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例予以植皮手术,其余6例中随意筋膜皮瓣修复4例,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例。所有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骨质缺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侧骨质缺损患者20例,在二期翻修时采用异体植骨,其中16例股骨侧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打压植骨,4例股骨侧使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Harri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3个月(4~61个月),X线片上无明显异体骨溶解征象,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4.2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7.7分,患者满意率为90%,在最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患者.结论 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后股骨侧骨质缺损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弹性牵引外架结合部分钩骨腕掌关节面移植在手指指间关节结构性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学部收治陈旧性指间关节部分结构性缺损患者17例(17指),男性15例15指,女性2例2指;年龄20~ 55岁,平均32.2岁.重物挤压伤6例6指,电锯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7例骨折后下肢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8.9岁。骨缺损部位:胫骨40例,股骨17例。所有患者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修复下肢骨缺损,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Enneking系统评价方法对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4个月,移植骨瓣与胫骨或股骨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为3~7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的下肢功能Enneking系统中肢体疼痛(3.8±1.0)分、功能活动(3.2±0.7)分、自我感受(3.5±0.8)分、支具使用(4.0±0.6)分、步态(3.1±0.7)分、行走能力(2.9±0.8)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的(4.4±0.5)、(4.5±0.3)、(4.4±0.4)、(4.8±0.2)、(4.2±0.6)、(4.2±0.5)分(P0.05),术后12个月患者的Enneking总分(26.5±2.8)分显著高于(20.5±2.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手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