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腹部损伤常见并发症,常并发于腹膜后脏器损伤。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极易被忽视,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其治疗原则目前意见不一。我院1988~1998年期间共治疗57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病人,现对此加以总结及讨论,并提出其治疗原则。临床资料57例病人中,男性47例,女性10冽,年龄对~46岁。开放性锐性损伤47例,闭合性钝性损伤周例。52例行血肿切开术病人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5例米切开者中,1例术后死亡,经尸检证实为骼血管破裂,另回例肝后血肿合并肋骨骨折,其余3例为下腹部血肿。在57例病例中,胰腺损伤者5例,其中3例…  相似文献   

2.
孙方利  潘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7):652-652,673
超声检查作为有价值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腹部脏器损伤的常规检查。本文通过对我院2000年6月~2006年10月因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住院患者声像图及手术病理对比或住院保守治疗并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的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声像图特征。1材料与方法本院2000年6月~2006年10月因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住院手术保守治疗的患者157例,其中男性96例,女61例,年龄7~62岁。肝损伤45例,脾损伤62例,胰腺损伤4例,肾脏损伤13例,肠管及肠系膜损伤12例,腹膜后血肿5例,膀胱破裂4例,多脏器损伤12例。仪器采用Philip…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血肿因其解剖特点和症状不典型,具有确诊率低、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等特点,腹膜后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开腹手术。非手术治疗观察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中途转开腹也比较常见,而开腹手术存在止血困难、易感染、创伤较大等棘手问题。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技术快速发展,对于出血严重的腹膜后血肿,可以通过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技术明确出血源、出血速度,同时给予相应栓塞治疗,较传统手术方式有创伤小、效率高、风险低的特点,为患者赢得了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腹膜后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1~68岁,平均42岁。穿透性腹部损伤9例,钝性腹部损伤51例。单部位损伤12例,多发伤48例。合并颅脑损伤9例,胸部外伤15例,四肢骨折16例,共损伤腹盆腔脏器125例次。受伤就诊时间为20min~3d,平均2.2h。所有患者行剖腹探查手术45例(打开后腹膜血肿探查19例),非手术治疗15例。结果本组患者中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6.7%),死亡原因分别为大血管损伤及严重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术后并发症包括胃瘘1例,胆瘘2例,十二指肠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痊愈。结论 CT检查和剖腹探查是确诊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有效手段,是否打开腹膜后血肿探查依据血肿的动态情况及位置,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5.
钝性创伤性腹膜后大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膜后血肿(下称血肿)的处理较复杂,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现就我院1976年至1989年收治并得到统计的73例腹膜后大血肿的诊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临床资料73例中,男58例,女15例。年龄7~62岁。盆腔血肿29例,肾周血肿25例,胰、十二指肠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5年 6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5 6例腹膜后血肿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本组 5 6例中 ,行十二指肠修补术 3例 ,十二指肠切除、肠吻合术 1例 ,胰体尾切除术 4例 ,胰近端结扎及远端胰空肠Roux y吻合 1例 ,血肿切开引流术 17例 ;肾切除 2例 ,肾修补术 1例 ,髂外静脉修补术 1例 ,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 2例。结果 本组治愈 5 2例 (92 % ) ,死亡 4例(8% ) ,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严重合并伤。结论 腹部外伤时 ,应高度警惕腹膜后血肿的存在 ,并早期纠正休克 ,结合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 ,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并强调按照不同部位的血肿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科1990~1998年收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34例,治愈29例。本文总结我们在诊断、手术治疗、呼吸机治疗方面的经验。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24例,女10例,年龄18~69岁,平均49岁。休克12例,ARDS6例,MOF4例,DIC1例。结果伤后就诊时间20分~12小时,平均2.5小时。术前确诊28例,手术探查确诊6例;入院24小时内确诊28例,3天内确诊6例,漏诊率17.6%。漏诊病例中血胸3例,腹膜后血肿2例,支气管断裂1例。开胸手术18例,胸腔镜下手术7例,非手术治疗9例。2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因PaO2<8.0kPa(60mmHg),颅脑创伤、严重呼吸困难等而行…  相似文献   

8.
术前介入化疗在大肠癌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大肠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后化疗。但是,由于大多数大肠肿瘤病人发现较晚,术中发现大多发生淋巴结转移,给手术根治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3年开始联合放射线介入科开展了手术前介入化疗配合手术根治及手术后再次化疗的疗法联合治疗大肠癌共17例,疗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大肠癌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47岁,平均56.5岁。其中升结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3例。1.2方法对已经结肠镜确诊为大肠癌的病人,暂不立即进行手术,而是先通过介入方法进行化疗。介入疗法运用解剖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与教训。方法对199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8例中,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者39例,首发症状为邻近脏器压迫症状者27例,其他原因剖腹时发现3例,无症状9例。手术治疗56例,其中良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完全切除率88.9%(24/27);恶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57.1%(16/28)。恶性肿瘤术后6例接受化疗,2例术前行放疗,4例术后接受放疗。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出院。手术病例中死亡2例,痊愈38例,好转7例,9例病情无变化出院,42例手术病人获得随访,良性肿瘤已生存5~10年14例,恶性肿瘤已生存3~5年5例。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消化道造影、B超、CT、MRI都有重要价值。治疗,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密网支架联合覆膜支架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进行治疗的4例颅内难治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及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49~59岁,复发血泡样动脉瘤1例,大动脉瘤1例,巨大动脉瘤2例。手术中应用密网支架先跨越瘤颈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PHILOS接骨板手术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7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4岁(59~83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8例,均有原...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呃生分析了1989 ̄1996年6月间在我院心内科和急诊科接受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的73例,AMI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显示:溶栓后再灌注率为49.3%,再灌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血管未再通者,说明UK对高原地区的AMI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14例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高龄胃癌患者常伴有梗阻、出血、并存病多(61%),肿瘤切除率为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05—2005—06我院收治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3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2例,死亡1例;胃镜下止血1例,止血成功。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例病人经手术切除脾脏后治愈。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的治疗应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应简单有效,对于区域性门脉高压引起的出血应选择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Fernandez I型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Fernandez I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手术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16~66岁,平均39.73岁。中医手法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9.13岁。手术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医手法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94例患者得到6~18个月随访,平均11.6个月,中医手法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腕关节功能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手法组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手法组并发症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Fernandez I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加速疼痛肿胀消退和愈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应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15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43A2型3例,43A3型10例,43B1型2例,均合并腓骨下端骨折;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线距踝关节面1.6~4.5cm,平均2.8cm;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7例(Gustilo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2例)。GustiloⅢA型2例急诊行清创、腓骨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余患者术前行跟骨骨牵引。运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术中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2例切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于术后16~24周(平均20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73~95分,平均89.5分,其中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随访期间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术中利用微创置板技术,并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外侧髌旁切口膝关节半伸直位关节外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其中胫骨上1/4骨折1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7例;均符合髓内钉固定治疗。24例患者均采取经外侧髌腱旁入路,关节外髓内钉植入技术,并得到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客观的活动度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来反映膝前痛程度、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由于采用了髌旁外侧切口,切口均良好愈合。所有24例患者在术后3~6周的随访期间,80.16%的患者有膝前疼痛;但术后3个月的随访显示79.6%的患者膝前疼痛均消失,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及活动度均较满意。根据VAS评分及活动度评分,优15例,良7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91.66%。各年龄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外侧髌旁切口膝关节半伸直位关节外髓内钉技术,尤其对于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者,可以大大减少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的概率,而且手术复位操作简便,影像学透视优势明显。术后膝关节膝前痛的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胫骨上1/4骨折及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双钢板夹持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复杂Pilon骨折患者,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9—54岁,平均41岁。按照MtillerAO分型均属于C型,其中c2型4例,c3型1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全部骨性愈合,无深部感染;按照踝关节评分系统Mazur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采用合适的双钢板夹持治疗复杂Pilon骨折,能够恢复关节面平整性,增加踝关节稳固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钢板联合钛网或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在治疗颈椎创伤、脊髓型颈椎病等疾病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联合钛网植骨或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骨折28例,脊髓型颈椎病17例,颈椎滑脱9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22~69岁,平均50.2岁。结果本组4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均已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椎间高度的丢失。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术前为7.6(3.3~10.9)分,术后6个月为10.8(7.5~14.9)分,改善率为(57.8±9.7)%;术后12个月为11.2(7.9~15.4)分,改善率为(59.8±9.5)%;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38例(80.1%)植骨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显示无内固定物松动,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椎间高度的丢失。术后6个月47例全部植骨融合。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联合钛网植骨或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术后可即刻获得稳定,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Trivex透光直视旋切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8例,单纯激光治疗9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治疗9例,激光治疗加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60例。结果78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5个月至2年。术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9例,皮肤Ⅰ度烧伤19例,炎症反应4例,隐神经损伤15例,皮下血肿3例,手术后曲张静脉残存2例。结论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不当有关,仔细操作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