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对265例SLE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感染率62.3%,医院感染率为21.9%,狼疮活动组和病情稳定组的感染率分别为68.3%和49.4%,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老年组、成年组、小儿组的感染率分别为65%、62%和6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基础病的严重程度;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原发病误诊;住院时间太长。感染明显影响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系统系红斑狼疮(SLE)患者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SLE患者大剂量激素(甲基泼尼松龙200 mg以上×3)冲击治疗的患者(冲击组)和314例非大剂量激素冲击患者(非冲击组),对2组感染发生率、感染时间、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年龄、病程、免疫抑制剂和冲击前激素用量、受累脏器、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冲击组(分别为66.9%,32.2%,P〈0.01),冲击组与非冲击组感染高峰均位于半年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组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检出率高于非冲击组(P〈0.05),革兰氏阳性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2)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感染累及多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黏膜是SLE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受累系统,呼吸系统居首位.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狼疮患者可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必须严格掌握病情,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覃贵铭 《柳州医学》2005,18(3):146-147
目的研究分析狼疮性肾炎(LN)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住院治疗的LN59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于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和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狼疮性肾炎医院感染率为60.6%,病情恶化的13例中12例并发感染,其中6例直接死于严重感染;狼疮性肾炎临床活动、病理类型呈Ⅲ、Ⅳ型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狼疮性肾炎激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亦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感染率较单用激素明显增高(P<0.01),而常规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间歇冲击治疗,较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医院感染率高达60.6%,这与狼疮临床、病理活动,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长期住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重症患者医院感染进行临床分析,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入住医院NICU重症患者,完善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其发生感染的情况,并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NICU重症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6.7%;感染组患者患糖尿病、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白蛋白水平分别为70.0%、75.0%、70.0%、(29.2±3.1)g/L,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45.0%、50.0%、40.0%、(36.8±4.1)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长期卧床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NICU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NICU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糖尿病史、长期卧床及白蛋白水平低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要积极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CV后,对乙肝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对23例重叠HCV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A组)和50例单独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B组),分析其HBeAg,HBV-DNA,抗-HBcIgM及其临床表现、临床体征、ALT、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结果:A组HBeAg阳性率26.1%低于B组56%(P<0.05),DNA阳性率A组30.4%低于B组62%(P<0.05),抗-HBcIgM阳性率A组17.4%低于B组46%(P<0.05)。A组引起重度肝损害的阳性率为34.8%,B组为14%(P<0.05),提示慢性乙型肝炎重HCV感染,HCV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重叠感染发生重度肝损害的机会大。  相似文献   

6.
潘玲  黎伟  廖蕴华 《广西医学》2014,(2):204-206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低钾血症37例(27.0%)。低钾组与非低钾组比较,年龄、血钾、血磷、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尿素清除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血糖、TC、TG、C反应蛋白、血钙、血钠、甲状旁腺素、尿量、超滤量、性别、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腹膜平衡试验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老年组低钾发生率为41.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8.1%(P<0.05)。营养不良组血钾水平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而低钾患病率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血钾与血尿素氮、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评分、肌酐及血磷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超滤量及尿素清除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低钾发生率较高。血钾与年龄、营养状态及贫血密切相关,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尹海燕  曾瑜 《广东医学》2006,27(3):411-412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肠道外高营养合并应用抗生素组52例;B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抗生素)56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分别进行抗感染疗效判断和测定患者体重、血脂、肝功能、血常规、痰培养及X线胸部照片等检查。结果治疗第7天后A组抗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优于B组的76.8%(P〈0.01);A组治疗14d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与B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道外高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增加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加强抗感染疗效。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感染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为策略,研究对象为1999-2001年在两家教学医院住院的SLE合并肺部感染连续性病人126例。以32例死亡者为病例组,另外94例存活者的为对照组。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病原体、SLE各种并发症,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主要的治疗方法,实验室各常规,生化、免疫学指标、各辅助检查等48项,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LEDAI积分的OR=1.18(95%CI:1.03-2.27),血浆白蛋白水平(g/L)的OR=0.91(95%CI:0.82-0.98),尿量(L/24hr)的OR=0.64(95%CI:0.46-0.81),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OR=0.82(95%CI:0.74-0.89),环磷酰胺冲治疗的OR=2.05(95%CI:1.02-4.13)。结论:合并肺部感染的SLE住院病人中,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加尿量和运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率,而SLEDAI积分增高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分析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IgM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尿路感染率、腹泻发生率等观察项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1.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9±3.8)分(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营养水平,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CE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承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ACE抑制剂(苯那普利片)和降糖药,对照组只口服降糖药。疗程6个月。结果:ACE抑制制剂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P<0.05),显著增加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P<0.0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CE抑制剂是安全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何善寿  钟挺  熊上中 《广西医学》2001,23(6):1384-1395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患者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患者分组观察,观察组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氨噻肟钠2.0Did 7d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不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46例继发感染12例(26.08%),而对照组40例继发感染21例(52.5%)(P<0.005);死亡率观察组死亡8例(17.40%),对照组死亡14例(35%)(P<0.05)。结论:早期,规则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风湿性疾病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将110例伴有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分为合并感染组(n=34)与未感染组(n=76),比较2组间血清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合并感染组CRP、ESR均高于未感染组(P〈0.01)。合并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与未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合并感染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相比,风湿性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血清CRP明显增高。风湿性疾病患者病情活动时血清CRP大多正常或略高。血清CRP对鉴别风湿性疾病病情活动与合并感染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玉屏益肺汤治疗老年慢阻肺并感染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玉屏益肺汤合西药治疗老年人慢阻肺并感染40例,以常规西药治疗36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控制感染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0%、58.33%(P<0.05)。  相似文献   

14.
吴晓丹  杨毅  龙武彬 《四川医学》2009,30(2):174-17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加例SLE患者并带状疱疹感染(SLE带状疱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无感染的SLE患者20例(SLE对照组)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皮损分布为颅神经3例、颈神经5例、胸神经4例、腰神经5例、骶神经3例,治疗时间(15.7±2.536)d。与对照组相比,SLE带状疱疹组血清蛋白、SLE—DAI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的治疗时间较长,预后好,血清清蛋白低、SLE-DM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CTX冲击治疗是SLE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明超  韩晓静  刘鸣  张玉玲  张竹青  李明  朱芸 《浙江医学》2018,40(22):2473-247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SLE并发ONFH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ONFH的SLE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初诊时临床指标、实验室化验指标、糖皮质激素(GC)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并发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初诊时年龄、BMI、血管炎、雷诺现象、大关节炎发生率、尿蛋白、尿茁2-微球蛋白、ESR、补体3、补体4、IgG、初诊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初始GC用量、应用GC冲击治疗的例数、病情反复致GC复加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血管炎、大关节炎、应用GC冲击治疗及病情反复致GC复加是影响SLE并发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GC冲击治疗、病情反复致GC复加、肥胖、血管炎、大关节炎可作为SLE患者并发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年1月至201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住院的46例SLE并发胰腺炎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SLE并发胰腺炎的发生率为0.88%(46/5233),男女比例为7:39,平均年龄(33±13)岁;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的比例为20:3(分别为40例和6例)。SLE并发胰腺炎时多系统受累明显,急性胰腺炎多发生于SLE活动期。SLE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1.0%(17/21)出现高TG血症,且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患者T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0.023)。SLE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37.5%(15/40),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缓解病情。仅有5例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1周之内出现急性胰腺炎,多数病情较轻。合并感染是SLE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叭)。SLE并慢性胰腺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以腹痛、黄疸、胰腺密度不均和胰腺肿大常见。1例患者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为SLE的首发表现。结论SLE并发急性胰腺炎更常见且更严重,病死率较高。伴发的高TG血症可能诱发或加重急性胰腺炎。治疗SLE并急性胰腺炎应积极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合并感染是SLE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对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风湿病患者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为预防患者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175例,按照其 HP 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89)及非感染组(n=86),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消化道损害率感染组(15.7%)显著高于非感染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溃疡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吸烟史、饮酒史及风湿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损害[比值比(OR)=4.055,95%可信区间(95% CI):1.942~6.380]与非感染组(OR =1.227,95% CI :0.385~0.9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 可导致伴有 HP 感染风湿病患者上消化道损害发生率显著上升,在今后的治疗中,应注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的配合使用,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促进其溃疡的自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升血方剂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9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XELON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升血方剂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后检测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稳定率为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42.55%(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 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70.21%、70.21%、17.02%、14.89%,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85.11%、87.23%、25.53%、23.40%,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 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方剂能有效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治疗的效果。方法187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9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9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变化及术后肺部感染、术野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EN组较PN组体重、自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改善明显(P〈0.05),术后肺部感染、术野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氨曲南治疗36例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72例次医院内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①氨曲南治疗组36例40例次(简称治疗组);②头孢氨噻肟治疗组32例(简称对照组),回顾性地比较两组方案治疗医院内感染患者的疗效,结果示:①治疗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75.0%vs50.0%、22.5%vs28.1%、2.5%vs15.6%、0.0%vs6.25%,P<0.05);②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0.32%vs69.23%,P<0.05)。表明对采用氨曲南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具有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