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痫青少年发生焦虑及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癫痫患儿为病例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青少年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再将病例组分为发生焦虑抑郁障碍组及未发生焦虑抑郁障碍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的SDS、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癫痫并发抑郁及焦虑组病程、发作频率、抗癫痫药物的种数及类别与不并发焦虑及抑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作频率和抗癫痫药物的种数是癫痫青少年焦虑及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发作频率、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种数是患癫痫青少年焦虑及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规律用药及控制癫痫发作次数可能有助于青少年焦虑及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入院时有无自杀行为将80例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自杀未遂21例,无自杀行为59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应对方式问卷(CSQ)、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及操作(SD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多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性别、疾病诊断类型、焦虑抑郁因子、自责应对方式、退避应对方式、合理化应对方式、父母支持等因素在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焦虑抑郁、自责应对方式3个因素对自杀行为影响较大。结论 女性、焦虑抑郁、自责应对方式是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人格特质,分析其人格特质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A型人格问卷、D型人格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乐观量表对7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进行调查,以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脑卒中患者组A型人格和D型人格比例、TAS-C总分、时间紧迫感、敌意竞争性与DS14总分、消极情感和社交抑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型人格、D型人格及消极情感、社交抑制都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P<0.01).时间紧迫感、敌意竞争性、消极情感与焦虑及消极情感、社交抑制与抑郁均呈正相关(P <0.05,P<0.01),消极情感、社交抑制与乐观度呈负相关(P<0.05,P<0.01).回归分析表明:消极情感与焦虑、抑郁相关,时间紧迫感与焦虑相关,社交抑制与乐观度相关(P<0.01).结论 D型人格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中的作用,为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HO健康问卷、生命质量、Beck抑郁和焦虑问卷、Braatte冲动问卷和Buss攻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应付方式等问卷对在急诊室留观诊治的132例自杀未遂患者和按1:1匹配筛选的躯体疾病对照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差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17.07±3.07)分和(9.76±7.11)分;对照组(13.42±3.31)分和(17.08±3.81)分,均P<0.05],Beck抑郁和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15.22±11.22)分和(27.87±7.24)分;对照组(6.87±6.36)分和(26.22±5.44)分,均P<0.05];自杀未遂患者的冲动性和攻击性高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 87.67±20.08)分和(73.74±19.61)分;对照组(73.34±14.54)分和(63.78±16.44)分,均P<0.05];社会支持利用评分低于对照组[(6.53±1.84)分和(7.78±1.72)分,P<0.05];自杀未遂组患者自责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3.42±2.44)分和(2.35±2.04)分,P<0.05],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年限、生命质量、健康状况、Beck抑郁评分、冲动性评分、合理化、支持利用度、计划性评分、躯体冲动、愤怒等11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自杀未遂者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焦虑抑郁、冲动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在自杀行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与认知倾向、应付方式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10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来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认知倾向问卷、应付方式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青少年认知倾向、应付方式、家庭环境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前孕妇学校对初产妇分娩前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不予以产前孕妇学校培训,观察组接受产前孕妇学校培训。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前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及助产分娩率、剖宫产分娩率、产程时间、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妊娠期接受孕妇学校培训可有效改善分娩前紧张及恐惧心理,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7.
张立芳  李仓霞  李博  肖文 《河北医学》2013,(8):1220-122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同期36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测评,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找出急性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症情绪检出率与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危险因素,患者文化程度高和患者对疾病了解多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而患者工作压力和患者疾病预后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较高,其焦虑抑郁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50例FD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1)、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合用帕罗西汀组.治疗2个月后(两组失访2例和4例)观察患者上述量表评分的变化及其与消化不良症状变化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TAS、HAMD、HAMA总分高,MMPI提示人格有偏移.治疗后,合用帕罗西汀组的HAMD分、HAMA分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FD患者的人格因素和述情方式有明显异常,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常规治疗加帕罗西汀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从而有助于消化不良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罗秋华  黄静 《海南医学》2008,19(5):19-20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的相关心理因素。方法对90例头晕患者和50名正常人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合用帕罗西汀组,治疗2月后(两组失访4例和6例)观察患者HAMD、HAMA量表评分的变化及其与头晕症状变化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TAS、HAMD、HAMA总分高,MMPI提示人格有偏移。治疗后,合用帕罗西汀组的HAMD分、HAMA分及头晕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头晕患者的人格因素和述情方式有明显异常,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常规治疗加帕罗西汀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从而有助于头晕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长治市人民医院CCU并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将评分≥9分的1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评分9分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对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观察组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CHF病程、住院次数、合并并发症、文化程度和独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CHF病程、合并症、住院次数、独居是CHF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7、2.65、1.43及2.09(P0.05)。结论病程、合并症、住院次数、独居是CHF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病前家庭因素。方法对61名门诊抑郁障碍青少年家庭采用定性家庭访谈问卷,与57名正常青少年家庭对照。结果患者组80.3%病前有人际关系困难、47.5%有早年负性生活事件(分离、虐待等)(P〈0.05);患者组父母44.3%有心理障碍(P〈0.05),在教养孩子方式上比对照组缺乏或过度关心、控制(P〈0.01),63.9%患者家庭存在情感表达困难(P〈0.01),54.1%患者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P〈0.05),后者与婚姻不良有关。结论家庭在抑郁障碍青少年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预防及早期治疗策略时需考虑家庭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杨琪  周晓琴  岳云玲  刘勇 《安徽医学》2013,34(12):1746-174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3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3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应付方式、求助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应付方式的自责、退避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格特征不稳定、社会支持不足、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不良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5例有自杀行为和733例无自样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有阳性自杀家族史和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及有幻觉,妄想,抑郁等阳性症状的患者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阳性自杀家族史,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幻觉,妄想,抑郁应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虎晓岷  尹晓涛  王家同 《医学争鸣》2005,26(16):1523-1525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产生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对92名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自杀未遂者在HAMD分数、过去一年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负性生活事件分值、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的分值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主观社会支持、HAMD分值.结论: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A J Zametkin  M R Alter  T Yemini 《JAMA》2001,286(24):3120-3125
Adolescents who kill themselves invariably have an underlying psychiatric disorder. Biological markers are not yet clinically useful for identifying adolescents at risk, and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data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suicidal teenagers. A case of a 16-year-old scholar and athlete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how multiple risk factors and a family diathesis often go undetected, resulting in tragic consequences. Psychiatric, familial, genetic, and social risk factors of adolescent suicide are reviewed, and the efficacy of lithium and antidepressant pharmacotherapy in reducing suicide rates is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screening adolescent patients for depression is emphasized. Although teenage suicide is rare and hard to predict, identifying and treating adolescents at risk is essential to further reduce teenage suicide.  相似文献   

16.
吴玲  王小丹  田冶 《海南医学》2013,24(21):3249-3251
目的 了解海南医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其自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11个专业共696名海南医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调查表和自杀意念调查表(SIOSS)进行调查.结果 ①海南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5.4%,自杀意念率男性高于女性(=7.161,P=0.006).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口所在地在农村和高抑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对方式、较高的客观支持和高自尊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 自杀意念在海南医学院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且自杀意念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防止自杀意念转变为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处理模式(PRECEDE-PROCEED)健康教育对热性惊厥患儿家属健康认识认知度、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86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家属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属在此基础上施以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变化、配合情况、患儿转归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治疗认知、护理认知及健康态度与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患儿退热、止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儿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对热性惊厥患儿家属进行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对相关健康知识认知度,缓解负性情绪,有利于保证家属配合临床相关工作顺利进行,护理满意度高,且可降低惊厥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3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80)和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50)。采用中文版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和相关障碍筛查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来进行心理因素的调查评估,采用IITC电子Von Frey测痛仪器进行皮肤压痛阈值的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高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CDI总分、皮肤压痛阈值均低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判别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AUC分别为0.724、0.618,两者联合检测后,对应的AUC为0.767。结论 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妊娠少女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少女妊娠相关的个人因素,为少女妊娠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126名妊娠少女和126名非妊娠少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妊娠少女与非妊娠少女在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分量表得分未见显著差异,分量表躯体化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分量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对照组得分高于研究组;与非妊娠少女相比,妊娠少女的教育程度和教育期望值较低,对青少年性行为和青少年妊娠更多表示无所谓,身边更多同龄人怀孕。结论妊娠少女怀孕后存在一些顾虑和担心,但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未发现与非妊娠少女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教育期望和对性行为及妊娠的态度是少女妊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的健康教育。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结果2组病人出院时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中除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出院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 < 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后3个月(P < 0.05)。结论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健康教育中,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