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我院1990-04-2002-04外科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共计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常规病理检查手术切除88例甲状腺癌中共检出9例微小癌,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9例均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核沟及纤维性间质反应。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乳头状癌变形的特殊表现,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inoma,TMC)指癌灶直径≤10mm的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隔脏器转移均称为TMC。由于癌灶微小,术前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常因其他甲状腺病变行手术治疗或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时才确诊。临床原发肿瘤隐匿,以单发居多,亦可多发,虽然癌灶微小,却可有淋巴结和血行转移,临床漏诊和误诊率较高。我们收集TMC53例,通过临床病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各肿瘤所占比例及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认识。方法对74例腮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4例病例中,40岁以上中老年人共56例,占75.68%;74例病例中,良性肿瘤60例,占81.08%,恶性肿瘤14例,占18.92%。其中良性以多形性腺瘤多见,占53.33%,其次为腺淋巴瘤,占40.00%。恶性肿瘤以腺泡细胞癌多见,占35.71%。结论74例腮腺上皮性肿瘤中以良性肿瘤多见,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居多,腺淋巴瘤次之。恶性肿瘤以腺泡细胞癌多见,其次为腺样囊性癌。腮腺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良性多于恶性。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自1963年至1995年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40例,其中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27例,均经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兹报告并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性22例,女性18例,男与女之比为1.2∶1。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的声像图特点 ,以提高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 9例甲状腺肿瘤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内部以混合回声为主 ,周边大都有声晕 ;甲状腺乳头癌以低回声为主 ,并伴不规则形态的液化、钙化 ,边界失落 ,后方常有衰减 ;良性肿块内部和恶性肿瘤一样 ,在彩色多普勒上也显示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RI也可较低。结论 甲状腺肿瘤的声像图有其自身特征 ,通过对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肿块血供等的分析对鉴别良、恶性肿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病理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和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结果32例患者中9例术前应用输尿管镜技术确诊,13例尿瘤细胞阳性。32例标本术后病理证实移行细胞癌28例,腺癌2例,鳞癌2例。对其中25例随访8个月~5年,2例1年内死亡,5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输尿管癌的病理类型及细胞的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可以改善输尿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冰冻切片诊断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冰冻切片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提高甲状腺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减少甲状臃恶性肿瘤的漏诊。方法 回顾性对比观察248例甲状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 冰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217例。恶性肿瘤22例,延迟9例;石蜡切片对照良性病变220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冰冻切片假阴性诊断3例(1.21%),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5.16%。结论 提高切片质量,掌握正确的取材方法,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识别和鉴别能力,可提高甲状腺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为临床病理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救治的患者的年龄、发病的部位、免疫组化和病理组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位于外上象限30例(60.0%),内上象限8例(16.0%),乳晕下6例(12.0%),外下象限4例(8.0%),内下象限2例(4.0%);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5例,非浸润性癌9例,浸润性特殊型癌6例;ER、PR和c-erbB-2在乳腺癌的表达率分别53.4%、50.1%和58.9%.结论:熟悉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理和功能,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990—2004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7例,就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块。良性肿瘤23例,占40%,恶性肿瘤34例,占60%,平均病程21.6个月,70%恶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内,良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上。术前确诊率为68%,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1.3%,90.9%。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91.3%,恶性肿瘤32.4%,术后复发6例,3例再次行根治术。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侵犯脏器者采用累及脏器一并切除,不能切除和切除后再发的主张探查活检和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罕见病例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OSP)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化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OSP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病变一致,瘤组织主要为乳头状结构,瘤细胞梭形、短梭形、圆形、柱状,胞质内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深染,无异型。乳头的瘤细胞2~10余层,灶性区域细胞呈实体团状,有的表层细胞有纤毛,底部细胞多有明显的细胞间桥,密布充满黏液的细胞,形成微囊和微脓肿。乳头间可见退变细胞、细胞分泌物和陈旧性出血形成的无结构之坏死;有的乳头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透明变性。细胞微囊内黏液AB染色呈强阳性、PAS阴性;瘤细胞CK显强阳性,Vim间质阳性,Ki67阳性细胞〈5%,Cga、Syn、阴性。结论 OSP罕见,易复发,恶变率高,系潜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本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14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教训。方法对我院1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部包块。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91.6%,94.2%。其中良性肿瘤44例,占38.6%,恶性肿瘤70例,占61.4%。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95.5%,恶性肿瘤切除率85.7%。术后良性肿瘤复发4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31例,26例行根治术,5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RPT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PRPT的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侵犯脏器者应采用将累及脏器一并切除,不能切除和切除后再发者宜探查活检和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