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灵枢·官针》篇主要介绍古代在治疗上公认的合乎规定的针具和针法。本文从中分析归纳出其对痹证的针法,从对痹证的分类诊断上,详细论述了对不同的痹证采用的古针法。1 痹证的诊断11 定性诊断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热邪胜者为热痹。12 定位诊断 《素问·痹论》将痹证分为五体痹、五脏痹、六腑痹。其中五脏痹、六腑痹为痹证久治不愈内舍五脏六腑所致脏腑病变,不属于本文痹证范畴,故略而不述。五体痹按病位分为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皮痹主要… 相似文献
2.
3.
笔者自1988年从医,粗通针灸之术。然经过数千次的观察,发现用静针即普通针刺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远不如用动针即运动针法的疗效快速。盖静针的通经之力缓慢而且强度太小,而针后加活动能增强和加大其经络之气的通行之力,使疗效快速而稳当。早期用速刺法配合运动针法治疗颈肩腰 相似文献
4.
传世之《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系王冰之后人所著,非《素问》旧文。据王玉川教授考证,这二篇《素问》遗篇约成书于北宋咸平四年至景 二年(公元1001~1035年),原文、注文均出自同一人,作者为兼通医学的道人[1]。林亿等重修《素问》时以此二篇晚出而轻之,宋以后人亦不甚留意。其实《刺法论》是一篇非常珍贵的针法文献,是继《内经》、《难经》之后对针刺法的又一次较系统的总结,对金元时期的针法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代高武将该篇的刺法总结为“气交暴郁刺”、“司天不迁正刺”、“司天有余不退位刺”、“司气失守刺”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主症、病位、病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素问》冲疝与《灵枢》奔豚的实质,认为二者是异名同病,而前者概括,后者具体,前者可以包括后者。 相似文献
6.
7.
8.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其基本含义是指在针刺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调节患者之神和调整医生之意,使心手相应,形神合一,便于得神取气,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提示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性。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诠释和阐述,都非常重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阅读应用经典奠定了基础,为做好临床树立了典范。笔者临证亦重视治神,在历代医家强调“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启迪下,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意气针法,验之于临床,每获良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祖国医学确立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种类较多,"龙虎交战"针法是一种补泻兼施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众多复式补泻手法之一,首见于徐凤《针灸大全》中,后世各代医家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和扩充,多将其用于临床镇痛以治疗各种痛症,疗效确切。文章结合古今文献对龙虎交战针法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法结合普通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灵龟八法针法结合普通针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普通针法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PQ量表得分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结束后NPQ量表得分更低(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法结合普通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是我国秦汉以前医疗水平的代表性著作,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为后世针灸学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五行道地,异法方宜"、"取类比象,遂生经络"、"以痛为输,渐以定穴"、"补虚泻实,凝神侯气"四个方面来探讨《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以溯古求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灵枢开阖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灵枢开阖针法,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和HSS评分及血清IL-1、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WOMAC评分和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WOMAC评分、VAS评分和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及膝关节屈伸不利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及膝关节屈伸不利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1、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采用灵枢开阖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血清IL-1、TNF-α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邢俊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5):5307-5307
笔者2000—2004年采用巨刺滞针法治疗急性肩周炎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7岁;45~50岁12例,>50~60岁13例,>60~67岁5例;病程最短3 d,最长7 d,大多数3~5 d;右侧患者23例,左侧患者7例。1·2治疗方法施术者右手托住患者病侧肘部,轻轻做上举、后伸、外展等活动,左手于患肩部寻找压痛点,逐一做好标记,然后取健侧肩对应部位为治疗点。以28号2寸毫针刺入0.5~1.5寸,沿单方向连续捻转,人为形成滞针后,患者出现局部沉、痛等针感,然后施大幅度提插泻法1 min,并令患者做病侧肩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