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好发率、好发部位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450例,按类别、发生部位、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骨肿瘤患者215例(47.78%),好发于骨软骨瘤病(77例,35.81%);恶性骨肿瘤患者178例(39.56%),好发于转移瘤(80例,44.94%);骨瘤样病变25例(5.56%),好发于单纯性骨囊肿(9例,36%);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32例(7%),好发于腱鞘巨细胞瘤(12例,37.5%);结论:骨关节肿瘤良性多于恶性,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黄尧  操基玉  程自平 《安徽医学》2017,38(2):144-146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2014年收治的1393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和疾病分布规律.结果 13939例患者中,男性7709例(55.31%),女性6230例(44.69%).不同年份间男性病例数均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79岁(83.5%),心血管疾病种类排在前2位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7101例(50.94%)和高血压病1501例(10.77%).结论 2012~12014年心血管疾病病例数逐年增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是主要发病种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4546例患者的病种与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儿科住院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病种以支气管肺炎最多(26.6%);年龄段以<1岁最多(44.5%),随年龄增长住院人数递减;<1岁以小儿腹泻占首位,>1岁以支气管肺炎居首;冬春季节以支气管肺炎最多,夏季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首,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人数也最多,秋季则以小儿腹泻列第一。结论: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疾病谱的主要病种,疾病谱随季节和年龄有明显的变化,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某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特征,为合理制定卫生事业管理发展规划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新疆某综合医院确诊住院死亡病例,共计4 81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男性住院患者病死率(1.10%)高于女性(0.597%);死亡比例最高的集中在年龄≥60岁患者(61.34%);死亡人数最多的前4位民族分别为汉族(3 496例)、维吾尔族(978例)、回族(149例)和哈萨克族(125例);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构成住院死亡的主要疾病,占全部死亡数的58.15%。结论死亡病例特征分析对开展健康教育及针对性别、年龄、民族的预防保健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我诊所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女性正畸患者的TMJOA发病率(5.42%)高于男性正畸患者(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检出率均较安氏Ⅰ类、安氏Ⅲ类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在正畸治疗中较为常见,多与性别、年龄、错类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肺纤维化患者临床特征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方法:采集2002年8月—2011年8月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肺纤维化患者的信息,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患者一般住院信息、合并疾病、中西药联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461例肺纤维化住院患者中,男863例(59.06%),女488例(33.40%),性别缺失患者110例。60~74岁患者最多共473例,年龄缺失患者271例,入院科室主要为呼吸科共926例(63.38%),住院天数为8~14 d者最多共522例(35.73%),花费在5000~10000元的最多共428例,花费缺失患者160例,最常见的是痰热壅肺证为40例(25.81%),合并病最多的为肺部感染共555例(37.99%),使用频率前20位的西药以氨溴索最多共842例(57.63%),使用频率前20位的中药以复方甘草最多共161例(11.02%)。中西药联用普遍存在,复方甘草与氨溴索经常联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氨溴索联合使用次之。从药物类别角度分析,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其他西药最为常见;从药理作用角度分析,最常和中药联合使用的西药类别为解痉、抗炎、抗免疫类。结论:肺纤维化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人为多,合并疾病以肺部感染和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疾病为主;临床治疗中西药联用普遍存在,复方甘草最常与其他西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为银屑病病因及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参考。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在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确诊为银屑病的190例住院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男女比例 3.13:1,患者年龄集中在40~70岁;银屑病类型以寻常型最多(64.73%),红皮病型次之(18.42%);银屑病类型在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能回忆明确诱因的患者有19例,其中因药物诱发最多(5例),喝酒(4例)诱发次之;96例银屑病患者的伴发症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较多(24.21%)。结论:银屑病患者住院的季节性不明显;住院人数男性多于女性;中重度患者应综合考虑临床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个体因素等制定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住院及远期死亡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该差异是否与年龄有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行单纯PCI治疗的2493例患者,并进行随访,记录临床情况及随访数据.按照性别及年龄分组(<65岁和≥65岁)比较它们之间基本临床特征、住院死亡率及远期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术前合并主要疾病的比例较男性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血运重建史较男性少,住院死亡率女性高(1.1%:0.1%),且主要表现在低龄组(0.7%:0%);中位数随访时间555天,随访率93.4%,女性远期死亡率高于男性(HR 3.012,95%CI 1.094~8.293);按照年龄分组显示,远期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仅表现在低龄组(HR 4.203,95% CI1.355~13.032),而高龄组则无差异(HR1.700,95% CI0.496~5.787).结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女性术后住院及远期死亡率均高于男性,但仅表现在<65岁的低龄女性.低龄女性是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京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2年住院患者4778例31日内重复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重复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布、付费方式、疾病构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女性重复住院率明显高于男性;医疗保险(18.6%)和公费医疗(14.5%)的患者重复住院率显著高于其他费别患者;60岁~69岁组的患者重复住院率最高,为20.6%。重复住院率前三位科室为肿瘤科(63.1%),康复科(59.4%),血液科(54.9%);重复住院率前三位的疾病为肿瘤(58.5%),循环系统疾病(10.1%),呼吸系统(9.9%)。结论影响重复住院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病种、住院天数、性别和费别。在评价医疗质量时,根据病种情况综合分析重复住院率可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2011—2013年机采血小板志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招募策略,更好地保留献血者,保障供血安全。方法根据《无偿献血登记表献血者基本信息》登记的相关信息,对2011—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3 368人次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2011—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结构保持稳定。按性别统计,男性3 069人次(91.12%),女性299人次(8.87%),男女比例为10.2∶1,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以男性为主。按年龄统计,18~25周岁259人次(7.69%);26~45周岁2 513人次(74.61%);46~55周岁596人次(17.69%),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周岁。按文化程度统计,高中1 134人次(33.66)最高,初中873人次(25.92%)次之。按职业统计,其他2 156人次(64.01%)最多,工人569人次(16.89%)次之,职员534人次(15.8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志愿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为主;学历以高中和初中较多;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周岁;职业以其他为主,职员和工人为铺。对于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较低的机采血小板献血情况,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96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者年龄、性别、发热、出疹、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EV71型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1~3岁(77.4%),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62∶1);主要症状为皮疹(100.0%)、发热(89.9%)、易惊(54.8%)和肢体抖动(54.0%);经对症治疗,1~2期患者全部痊愈,6例3~4期患者死亡。结论:EV71型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3岁,常伴随发热和皮疹,早期患者均可痊愈,3~4期病例预后较差,应注意重症病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Cui H  Wei ZM  Cai JF  Li Y  Fan L  Hu YX  Liu L  Zhang M  Liu AM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9):1498-150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人群分布特征和顺位及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10年3月20日间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卫生部北京医院的住院病案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现况调查。结果(1)入选患者4960例,男性3570例,女性1390例,平均年龄(72.2±10.4)岁。(2)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合并症患病比例在COPD患者由高到低顺位为高血压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分别为40.3%、18.8%和6.9%。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合并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在≥80岁组却明显下降。(3)女性和男性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比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40~49.9年龄段,不同性别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从50岁以上各年龄组,女性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比例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4)男性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比例也呈增龄性改变,但女性在年龄≥80岁后,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比例降低(P<0.05)。不同年龄组COPD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的差别从60岁以后开始出现,在60~69.9岁、70~79.9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比例高于男性(P<0.05);≥80岁女性患病比例降低但与男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男性和女性在≤80岁的COPD患者合并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且在60~69.9岁、70~79.9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合并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岁组男性和女性的患病比例均降低,但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4960例40岁以上COPD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患病比例与年龄和性别特点对临床COPD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明确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分析梅州地区急性中毒原因与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本院急诊科室收治559例急性中毒患者,男230例,女329例,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年龄(38.7±5.9)岁,主要集中于21~40岁。中毒患者直接来本院就诊448例(80.1%),由外院转诊111例(19.9%),农村患者多于城镇患者。急性中毒患者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待业人员居多。中毒时间集中于1~2月、5~6月和11~12月。中毒途径中口服中毒比较常见,占67.5%。自杀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因家庭纠纷、恋爱婚姻等问题自杀的患者较集中。主要毒物为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和酒精。有机磷农药与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女性病例数明显多于男性。酒精中毒患者,男性病例数显著多于女性。559例急诊中毒患者,痊愈出院462例(82.6%),病情好转出院78例(14.0%),死亡19例(3.4%)。结论:根据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应对策略,从而降低中毒发生率及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患者超长住院日的临床特征,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第一季度159 977例出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界定患者住院天数≥50 d为超长住院日患者,筛选出938例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超长住院日患者住院天数、性别、年龄、有无手术情况、医保类型特征、疾病构成及科室分布情况。结果:2019年第一季度该院出院159 977例患者,住院日总计1 354 918 d,平均住院日(8.47±4.24)d。超长住院日患者938例(0.6%),住院日总计62 411 d(4.6%),最长住院日为287 d,平均住院日为(66.54±23.20)d。住院天数为50~59 d的患者占比最高。超长住院日患者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无手术者比例高于有手术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69岁。超长住院患者的医保类型集中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超长住院日患者的疾病构成比最高为恶性肿瘤,其次是损伤、中毒和外因与循环系统疾病。前10位科室超长住院日患者共611例,占全部超长住院日患者65.14%(611/938),主要集中在放疗科与康复医学科。超长住院日患者在神经外科虽占比最少,但平均住院日最长。结论:医院应加强肿瘤疾病的监控和管理、缩短术前住院日。加强区域内医联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开展双向转诊积极缩短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正畸美学区,包括面下1/3前牙区牙槽骨、切牙位置以及唇部软组织在不同矢状面型、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12~50岁汉族人,根据不同矢状骨面型、性别和年龄分组。根据头影测量ANB的角度分为3组:骨性Ⅰ类(1°5°,18例,30%),骨性Ⅲ类(ANB≤1°,19例,31.7%);根据性别分组:女性41例(68.3%),男性19例(31.7%);根据年龄分组:青少年组12~19岁22例(36.7%),青年组20~29岁20例(33.3%),中年组30~50岁18例(30%)。分别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分组以及年龄分组采用方差检验和多个独立样本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性别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不同矢状骨面型之间,骨性Ⅱ类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及切牙过度萌出,骨性Ⅲ类患者下唇缘点的唇厚度最小;2不同性别之间,骨和软组织的各项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3随年龄增长,切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切牙的位置以及唇部软组织变化明显,而牙槽骨的宽度和骨皮质厚度基本稳定。结论正畸美学区在不同的矢状面型、性别和年龄间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疾病临床特点,为口腔内科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4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结果:4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男性267例(占66.75%),女性133例(占33.25%);年龄5~20岁187例(占46.75%),21~50岁115例(占28.75%),51~65岁98例(占24.50%)。400例患者共520颗患牙,其中恒牙467例,占89.81%,乳牙53例,占10.19%。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病、牙髓病。治疗方式根据比例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牙髓治疗。结论: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和牙周炎患病人数最多,并且主要以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藤县人民医院985例住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人群、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85例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4岁,主要集中在1~3岁(66.50%);性别分布为男性647例(65.69%),女性338例(34.31%);散居儿童居多820例(83.25%),幼托儿童151例(15.33%);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 (93.40%);临床上以皮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结论 手足口病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1~3岁年龄组病例数最高,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93-195
目的:探讨并总结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患者的特点和护理方法,提高临床诊断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3例因食用小龙虾致R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异性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30例,平均年龄(38.13±11.86)岁,女性73例,平均年龄(37.52±12.69)岁,年龄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小龙虾"后98.06%的患者出现肌肉酸痛,主要累及颈背部、腰部肌肉;其次分别为肌肉无力(89.32%),触摸痛(49.51%),胸闷气促(36.89%),面色苍白(19.42%)及恶心(12.62%)等。仅3例患者出现酱油色尿(2.91%),2例出现大汗淋漓(1.94%);所有患者经治疗护理后CK及CK-MB迅速下降,出院时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龙虾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掌握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且未行再灌注治疗的全部AMI病例,对比不同年龄和性别AMI患者住院期间缺血复发(包括心绞痛和再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有1?315例患者入选,男性897例,女性418例。在≤60岁, 61~80岁和≥81岁三个不同的年龄组,女性患者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8.4%、 37.8%和53.8%,P均<0.05);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6.0%、30.0%、49.2%和4.1%、10.0%、32.3%, P均<0.05);缺血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分别为34.4% vs 22.1%, P<0.001;11.7% vs 7.8%, P<0.05),排除年龄因素后,性别对死亡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死亡率也高于男性,但排除年龄因素后,不同性别死亡率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妮  王晨霞  白延平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35-1637
目的:探讨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特征构成,探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8例住院期间死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并存疾病、梗死部位、发病至死亡时间、致死原因等资料。结果:因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的住院患者中,男性20例(71.4%),女性8例(28.6%);28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并存疾病中,高血压病16例(57.1%),吸烟者18例(64.3%),血脂代谢异常者18例(64.3%);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共16例(57.1%);主要死亡原因中,致命性心律失常11例(39.3%),泵衰竭10例(35.7%)。结论:因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8例患者均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并存疾病;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以广泛前壁多见;恶性心律失常及泵衰竭是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对危险因素积极干预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有效措施,在发病时间窗内及时再灌注治疗是挽救生命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