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卧位旋牵推拿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放松类手法加卧位旋牵法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放松类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卧位旋牵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可解除肌肉紧张,松解黏连,纠正寰枢关节紊乱,恢复患者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针刀医学把上段颈椎所发生的颈椎病统称为寰枢关节紊乱,而造成寰枢关节紊乱的原因主要是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及力学平衡失调~([1])。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有一组以项枕部酸胀僵硬、眩晕、头痛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阳性体征主要集中在上颈椎,且不同于一般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我们归为"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2])。其发病主要受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姿  相似文献   

3.
寰枢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颈枕肩部酸胀疼痛,同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正骨手法众多,笔者将其主要归纳为牵引端提、定点扳法、不定点扳法、脊柱微调、龙氏手法五大类,各手法均有其特点与优势。本文就近年不同医家正骨手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寰枢关节紊乱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寰枢关节紊乱与椎动脉供血关系密切,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分析寰枢关节紊乱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得出其机制为寰枢关节紊乱使得两侧椎动脉同时受到压迫或牵张刺激而痉挛,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使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  相似文献   

5.
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发现许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伴有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出现寰枢椎齿侧间隙不对称,C2棘突变偏歪等,易导致误诊、漏诊,单纯使用活血化瘀,改善脑供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科采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手法复位纠正寰枢关节失稳,中药热敷舒筋通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寰枢关节紊乱8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寰枢关节紊乱可导致头晕、头痛、头颅旋转受限等症状,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枢椎齿状突偏歪及寰枢关节间隙的改变,扳法对治疗此病有很好疗效,为证实根据影像学表现施以单侧扳法与盲目双侧扳法的疗效差异,笔者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收治的80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少年儿童,由于寰枢关节在颈椎中具有最大的活动度,且以旋转活动为主,因而是最不稳定的部位,常导致颈椎功能不良。自2000年至2004年间,我科收治了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儿35例,现就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岩  杨威  李吉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87-1888
目的:正脊手法配合针刀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90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采取正脊手法配合针刀疗法治疗,1周1次,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39例,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正脊手法配合针刀疗法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下尺桡关节紊乱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 ,其主要表现为腕部疼痛 ,活动时加重 ,休息时减轻或消失 ,前臂旋转明显受限和不同程度的腕关节伸屈受限。泽州县人民医院自 1988年 6月~ 1998年 9月共收治下尺桡关节紊乱患者 30例 ,除 4例行尺骨小头切除术外 ,其余 2 6例行下尺桡关节融合并尺骨截骨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中 ,男 8例 ,女 18例 ;年龄 2 2岁~ 64岁 ,平均年龄 42岁 ;左侧 9例、右侧 17例。其中前臂旋转范围在 0度~ 30度之间的 8例、30度~ 90度之间的 11例、余为 90度~ 12 0度之间。本组病人均有腕部外…  相似文献   

10.
寰枢关节在解剖学上具有独特性,因此寰枢关节紊乱的诊断很大程度取决于影像学。X线、CT、MRI三种方法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广泛使用推拿、牵引、针灸、中药、针刀等传统方式保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尤其在熟悉寰枢关节解剖特点与诊断依据的基础上所行的再配以正骨手法,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X线片影像学检查研究 40例枕颈痛中 ,6例寰枢关节不稳 ,4例寰枢关节不稳伴退变 ,5例寰枢关节退行性改变 ;87.5 %的患者存在着下颈段增生性改变。提示 40岁以上的枕颈痛患者中 ,应考虑寰枢关节骨关节炎的存在 ,如X线片表现为寰枢关节不稳 ,可能是关节退行性改变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 ̄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  相似文献   

13.
综合疗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关节半脱位在临床系骨科常见病,本文采用牵引,复位加中药治疗120例,有效率达95%。提示对本病的治疗采用综合方法较之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尹东  李荣祝 《广西医学》1998,20(1):83-84
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31例报告广西区人民医院骨科尹东李荣祝白崇恩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又称寰枢关节旋转脱位—固定(1)。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不易被重视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它是寰椎在枢椎上旋转并发生寰枢关节绞锁。临床特点为突发性斜颈、头颈疼痛、僵直及旋转受限...  相似文献   

15.
陈嘉华 《河北医学》2013,19(3):419-420
目的:分析寰枢椎弓根钉联合枢椎椎板钉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15例患者进行后经一侧下颈椎椎板钉寰枢固定、一侧下颈椎椎弓根钉;双侧融合治疗固定、后经一侧下颈椎椎板钉与枕骨枕颈固定、一侧枢椎椎弓根钉。结果:手术顺利,患者均未出现椎动脉、脊髓损伤等症状,活动受限、活动障碍等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针对性地进行随访中,所有患者寰枢椎关节全部复位,大部分病例2-6个月植骨部位达到骨性愈合。随着随访的时间延长,患者颈椎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恢复加大,屈伸活动范围也相应的增加,多半恢复正常。13例患者状态良好,2例病情缓和。结论:寰枢椎弓根钉联合枢椎椎板钉固定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问题。方法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内固定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椎失稳症。结果随访超过3个月的4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均能下床行走活动。结论当寰枢椎间不稳定时应行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内固定寰枢椎后路融合术,保留寰枕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8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颈枕后路钉棒系统辅助下齿状突复位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8例,所有患者都选用强生公司钉棒系统、Y型枕骨板和钛棒,其中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及双侧C3侧块螺钉固定3例,行右侧C2椎弓根螺钉、左侧C3侧块螺钉及双侧C4侧块螺钉固定1例。术前后均行X光片、CT扫描观察齿状突复位效果及螺钉位置,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钱氏线( CL)、寰椎齿突间隙(ADI)和延髓脊髓夹角(CMA), 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8例患者中手术后齿状突均达到不同程度的复位,CT复查螺钉位置理想,所有病例均形成良好骨性融合。随访2~40个月, 所有患者术前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固体食物困难,对症治疗1月后好转。结论 颈枕后路钉棒植入并撑开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解除齿状突脱位导致的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18.
环枢关节紊乱症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病变、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环枢关节正常解剖改变,如关节松动与移位,并产生以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颈椎病30%左右,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仰头摇正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环枢关节紊乱所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常因忽视对颈椎的检查而误诊。我院2002年6月-2004年5月,有64例患者长期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梅尼埃综合征、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低血压、脑缺血、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治疗效果不佳。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和参考有关资料,改进诊治方法后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寰枢关节半脱位型颈椎病及推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非手术疗法多用中医推拿。但习惯上人们就不太注重它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更新,古老而奇特的中医推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2概念寰枢(C1-2)关节半脱位导致的颈椎病从临床表现上分是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亚型。从解剖生理上看,每颈椎(寰椎C1)与第二颈椎(枢椎、C2)之间无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又接近水平,决定其稳定性差。如果由于长时伏案,低头工作的劳累,急慢性损伤、退行性病变等使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松弛,加上一些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