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董建勋 《海南医学》2010,21(4):89-90
目的评价第一恒磨牙拔除方丝弓矫治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拔除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门诊26例因牙列拥挤并伴有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充填要求矫治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拔除病患的第一恒磨牙,使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26例患者经20—29个月(平均25.3个月)矫治。患者牙弓间隙关闭,覆骀、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正常,面部侧貌协调。结论第一恒磨牙容易龋坏,导致残冠、残根。在牙列拥挤的拔牙矫治中可选择减数拔除病残的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经过仔细的支抗设计和精心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拔除第一恒磨牙的矫治方案。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收治的42例牙齿拥挤,需矫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拔除第一恒磨牙前进行矫治,观察组21例患者拔除第一恒磨牙后进行矫治。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562±25d,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545±22d,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牙根平行,前牙覆颌正常。结论:拔除第一恒磨牙临床矫治,在合理利用支抗的情况下,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畸矫治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成 《河北医学》2002,8(3):210-211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大面积龋坏致牙冠严重缺损,或因明显根尖病变而拔除后,关闭拔牙间隙的矫治方法及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对12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总结,结果:拔牙间隙完全关闭,达到完全远中关系,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矫治设计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位,维持口腔的功能,熟练掌握间隙关闭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敏 《中外健康文摘》2012,(39):106-107
目的探索及评估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结果,方法12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k畸形患者,拔除1~2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2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3—39个月,平均27.6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k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1.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治疗力量合适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2.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第一磨牙(尤其是下颌第一磨牙)因萌出时间早,功能负荷重,窝沟结构薄弱,容易出现龋坏,导致残冠、残根。因此,在正畸治疗时常存在第一磨牙龋坏而无法保留的情况。在明确第三磨牙牙胚存在且发育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矫治方案设计时,对拔牙牙位选择,依照留好牙,拔坏牙的原则,就会考虑拔除不宜保留的第一磨牙进行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本文对17例恒牙[牙合]初期拔除第一磨牙的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拔除第一磨牙方法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24例拔除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0~25.3岁,平均年龄16.2岁.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共拔除42颗第一磨牙,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正畸治疗,矫治后牙齿拥挤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矫治时间为16.0~29.1个月,平均20.4个月.结论:经过正确诊断设计,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6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畸形患者,拔除1~4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 26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7~28个月,平均22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拔除病变第一磨牙进行错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探索及评估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结果,方法12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k畸形患者,拔除1~2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2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3—39个月,平均27.6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k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1.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治疗力量合适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2.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吴建华  夏华新 《安徽医学》2011,32(7):957-959
目的 分析第一磨牙被动拔除临床意义及相关矫治设计.方法 选择31例需拔牙矫治病例,全景片显示有第一磨牙存在严重龋坏、根尖周病或牙周病,患侧第三磨牙(或牙胚)存在.选择拔除有问题的第一磨牙,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28例患者拔除的第一磨牙间隙关闭,牙齿排齐,面型改善明显,咬合关系正常.3例因第一磨牙严重牙周病、残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拔除无法保留的第一磨牙后应用正畸方法关闭间隙的疗效.方法 拔除第一磨牙后应用方丝弓技术将第二磨牙前移至理想的位置.结果 37例患者中,35例咬合功能良好,患者较为满意.结论 第一磨牙缺失后应用方丝弓技术将第二磨牙近中移动是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研究分析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临床疗效以及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等。方法:本组病例为伴第一恒磨牙严重病变或缺失的牙列拥挤患者20例(男5人,女15人),平均年龄为(17.9±3.9)岁,拔除病变的第一磨牙,运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解决牙弓拥挤或前突后,剩余拔牙间隙则前移第二磨牙关闭,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特点和适应证。结果:20例患者经过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平均疗程(20.5±4.8)月,上下牙列排齐,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接触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改善。结论: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把握矫治方法和技巧,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碧兰麻(主要成分4%阿替卡因)与2%利多卡因在上颌第一磨牙活髓拔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4例患者128颗需要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碧兰麻和利多卡因进行颊粘膜下浸润麻醉。对患者麻醉注射时疼痛程度、拔髓时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持续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时注射疼痛明显小于利多卡因,拔髓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利多卡因,两组差异显著(P〈0.01)。碧兰麻起效时间短于利多卡因,维持时间长于利多卡因。结论碧兰麻局部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氏I类错骀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I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垂直及水平位置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I类错殆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水平向位置及舌骨垂直向位置的测量指标均增大,多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I类错骀畸形经过两年的拔牙矫治后舌骨位置趋于较后下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正畸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下牙槽神经损伤.方法:对32例全景片和CT证实的下颌阻生智齿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采用正畸牵引技术经2~11周的牵引,当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经正畸牵引拔牙的32例患者未发生下唇麻木.结论:应用正畸牵引拔牙技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避免...  相似文献   

15.
向学熔  林居红  范小平 《重庆医学》2002,31(12):1167-1168
目的:探讨第一恒磨牙近中根纵裂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73例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纵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牙均有不同程度的松动、深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绝大多数患牙为活髓牙(96%),牙体完整无龋;咬合创伤是较常见的诱因,占66%。结论:临床上如发现第一恒磨牙疼痛明显、牙体完整无龋,有牙齿松动、深牙周袋及咬合创伤史,应高度怀疑近中根纵裂的可能,拍X-ray牙片可明确诊断;为了避免近中根纵裂的发生,对于松动的第一恒磨牙,应以预防性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牙颌面硬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牙颌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的变化,再根据这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以及拔第一双尖牙还是拔第二双尖牙治疗进行分组.33例中有12例采用了不拔牙治疗,13例采用了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8例采用了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20项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临界病例不拔牙组在治疗前的牙颌面硬组织结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拔第一双尖牙组的前颅底平面-下牙槽座点角(SNB角)比拔第二双尖牙组的SNB角小(4.0±1.3)°(P<0.01);治疗后拔牙组与不拔牙组以及拔第一双尖牙组与拔第二双尖牙组之间的差别主要为牙位改变.结论:临界病例很难通过常规头影测量来区分是否需要拔牙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前牙矢状方向突度及倾斜度的变化,而颌骨位置关系及垂直方向上下颌、牙合、颅底平面角没有显著性差别;与拔第一双尖牙相比,拔第二双尖牙可以较好的保持上切牙的唇倾度不减小,且拔第二双尖牙对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效果与不拔牙治疗相近,但拔第一双尖牙可以明显减小上下前牙的突度和倾斜度.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root canal treatment is to thoroughly clean the root canal system and fill it in all its dimensions.1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entire root canal system must be adequately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72-74
目的探讨使用根管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遗漏近颊第二根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实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X线片的特点,牙冠和髓底的形态特点判定是否有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MB2)的存在。使用斜方形开髓入口,探查工具为小号K锉,必要时可以借助根管手术显微镜定位MB2根管。镍钛机使用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1%NaClO对根管系统进行冲洗,冷牙胶侧方加压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记录近颊根的根管分型、MB2根管畅通情况及VAS评分情况。结果再治疗内共出现MB2根管52例,疏通43例(82.7%)。近颊根双根管比较常见的是2-1型和2-2型。治疗中无任何器械折断和管壁侧穿的情况。治疗后患者VAS评分[(2.6±0.8)分]较治疗前患者VAS评分[(4.6±1.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3,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并且有着弯曲、隐蔽和狭窄等情况,增加了治疗难度,临床医生有意识的寻找并结合显微镜下的可视化操作可以提升MB2根管的发展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16例患者,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在应用摆式矫治器前、上颌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牙齿测量项目、骨骼及软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16例经过(5.1±1.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呈中性偏近中关系。矫治后,前牙覆盖增加,覆减小;上唇突度增加;下后面高距、下颌综合长度、升支高度有所增加,而上下颌骨变化较小。结论: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疗效可靠,可用于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的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