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在追溯O139霍乱传染来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4年7起因聚餐暴发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之间,及其与常规监测中从外环境、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毒力基因(ctxAB),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72株O139群霍乱弧菌中所有4株从河水分离的菌株ctxAB阴性,其余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其中的67株菌以Not I酶切后PFGE可分为16个型别.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PFGE型别一致,并且也为产毒株.7起暴发中分离的菌株型别各不相同.结论2004年四川省O139霍乱暴发感染来源复杂,提示并非因为菌株在该地持续存在而引起,但甲鱼可能是2004年度霍乱聚餐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追溯霍乱传染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4年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的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追溯传染源 ,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O139群霍乱弧菌编码脂多糖 (LPS)特异性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复核菌株 ,霍乱毒素 (CT)基因引物PCR检测霍乱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进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  2 5株受试菌株LPS基因 2对引物PCR结果均为阳性。所有 6株河水中分离的菌株均为CT基因阴性 ,其余均具有CT基因。 2 4株菌PFGE可分为 13个型。结论 LPS基因PCR检测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受试菌株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河水中分离的 6株菌是非产毒株 ,其余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环境水分离的O139群非产毒株之间以及产毒株与非产毒株之间遗传相关性较远。产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四川省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带型一致 ,在国内首次以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甲鱼可能是四川省近年霍乱疫情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2005年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5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以及霍乱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疫情分离的菌株与海、水产品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编码脂多糖基因(LPS)和霍乱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6株霍乱弧菌14株LPS阳性,为O139群霍乱弧菌;另2株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2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1株O139群霍乱弧菌ctxAB阴性,其余13株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6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5个型别.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流行株与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PFGE型别一致,且同为产毒株.结论:甲鱼等海、水产品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严重,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近期霍乱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追溯江西省霍乱暴发传染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2006年5月江西省聚餐暴发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在外环境及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毒素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株与暴发相关分离菌株中,无论来自病例、带菌者、疫区污水、水产品的菌株均为产毒株。30株O139群霍乱弧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从甲鱼、牛蛙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型别与此次暴发的优势PFGE型别一致,并且也为产毒株。两起暴发包括多起聚餐,从中分离的菌株优势型别相同,传播媒介为甲鱼、牛蛙,均购于同一水产批发部,说明为同一传染源。结论携带O139群霍乱毒素基因的甲鱼、牛蛙是引起本次多起聚餐暴发霍乱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5年-2010年湖南省霍乱疫情分离到的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的病原学特征,研究疫情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AB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对疫情分离代表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结果:33株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9.39%和75.76%,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以及丁胺卡那100%敏感;毒力基因的PCR结果显示为所有疫情分离的O139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即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阳性;24株分离自2005年和2010年的7起疫情里的O139霍乱弧菌进行PFGE分型及聚类分析后,共分为3个PFGE带型,所有菌株的带型相似率在83%~100%之间。结论:湖南省2005年-2010年霍乱疫情以O139群为主,引起疫情的全部为产毒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之间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之间存在着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和进一步的分子分型分析,有助于霍乱的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6.
陈福辉  杨梦  程慧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221-3223,3229
目的掌握江西省外环境中霍乱弧菌菌型分布、毒力基因、耐药现状,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对外环境中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同时以主要毒力基因ctx为引物对检索的霍乱弧菌进行PCR扩增,并应用K-B纸片法对部分菌株进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2012年期间,共从外环境中分离到霍乱菌株156株。毒力实验结果显示37株O139群中15株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毒力基因(ctx)条带,而119株O1群除2株小川型外,其余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ctx)条带,与阴性对照一致。药敏结果显示:O139群和O1群对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90%以上敏感。结论江西省2009-2012年间外环境中分离到的霍乱弧菌中,O139群与O1群并存,O1群为优势菌;水产品中O139群菌株绝大多数为产毒株,而O1群菌株绝大多数为非产毒株。应重点加强水产品的霍乱监测。药敏结果供霍乱治疗和必要时的预防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珠江河口水体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布状况,分析菌株的分子特征和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珠江河口水体中分离的59株O1群和10株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体外检测ctxA、tcpA、ace、zot、tcpl,hlyA、toxR和ompU等毒力相关基因,并进行毒力相关基因分型分析,对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消化后的基因组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图谱,得到菌株带型相似性的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 2009-2010年共采集1 152份水体标本,分离得到O1/O139群霍乱弧菌69株,其中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59株(小川型18株,稻叶型41株),O139群霍乱弧菌10株.PCR检测69株菌ctxA全部阴性,hlyA和toxR全部阳性,基因分型可分成9个型.稻叶型菌株中,34.15%(14/41)为hlyA+ toxR+ ompU+ ace+ zot+ tcpⅠ+型;小川型菌株中,66.67%(12/18)为hlyA+toxR+型;O139群菌株中,70%(7/10)为hlyA+ toxR+型.PFGE分型发现,O139群菌株PFGE相似度为69.9%~ 95.5%;O1群菌株相似度为72.8%~ 100.0%,可分成3个聚类.结论 在霍乱流行间歇期,该地区外环境水体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广泛存在,基因型别多样.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江西省霍乱弧菌流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分析爆发性流行和环境与食品监测菌株的特征及相关性,我们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江西省2004年部分O1群、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江西省人群中霍乱弧菌菌型变迁、毒力基因、耐药情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对人群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同时以主要毒力基因ctx为引物对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改良K-B纸片法对部分菌株进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6-2008年期间,共从人群中分离到霍乱菌株139株(O139群136株,O1群小川型3株),其中从患者中分离到O139群41株、O1群小川型1株;从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O139群95株、O1群小川型2株。毒力实验结果显示O139群中除1株外,其余的均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毒力基因(ctx)条带,而O1群小川型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ctx)条带,与阴性对照一致。药敏结果显示:O139群和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均对利福平、丁胺卡那、氟哌酸、环丙沙星、头孢噻肟100%敏感,耐药性在90%以上的药物是四环素、强力霉素。结论江西省2006-2008年间人群中分离到的霍乱弧菌中,O139群与O1群小川型并存,O139群为优势菌;O139群菌株绝大多数为产毒株,小川型均为非产毒株。药敏结果供霍乱治疗和必要时的预防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6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分析疫情分离的菌株与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进一步研究本菌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PCR检测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8株霍乱弧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8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结论首次从牛蛙中分离到产毒株。甲鱼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传染来源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海、水产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珠江河口水体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型特征,探讨环境水体监测的方法和疫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珠江河口选择24个水样采集点,每月采集一次,进行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并利用实时PCR监测样品增菌液中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采样同时测定气温、水温等气象资料.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监测期间共采样862份,霍乱弧菌分离阳性率7.77%,实时PCR阳性率为26.33%.按月的水样检测阳性率与水温变化趋势相似;城区监测点阳性率高于其他区域,在一家海产品批发市场排水口下游检测到产毒O139群菌株;菌株的菌型构成中,分离菌株主要为非产毒株;O1群E1 Tor小川和稻叶型以及O139群菌株的分离无季节变化趋势;PFGE分析75株分离株被分为49种带型,相似性为57.4%~100%,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结论 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多样性.水体监测提供产毒菌株的指示,可作为环境危险评价的指标,且能在霍乱弧菌的监测和霍乱疫情预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GB 4789—2008和WS 289—2008,对患者肛拭子以及外环境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学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7份患者肛拭子中检出6株非O1群霍乱弧菌,4份外环境样本中检出1株非O1群霍乱弧菌,7株菌霍乱肠毒素Ctx AB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显示患者分离株与外环境分离株分子带型同源。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为非O1群霍乱弧菌污染外环境所致。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传染病暴发溯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年湖南省霍乱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比较霍乱疫情分离株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追溯传染源。方法对疫情与监测分离到的42株霍乱弧菌进行常规生物分型和PCR检测毒力基因,对23株代表株进行药敏试验,对18株代表株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从湖南省霍乱疫情中分离10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ctxA阳性率100%。常规监测分离霍乱弧菌32株,其中O1群15株,全部为ctxA阴性株;O139群17株,ctxA阳性率94.11%。23株霍乱弧菌耐药结果显示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47.83%、56.52%,发现1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PFGE方法显示有5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率在82%~100%之间,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结论湖南省霍乱弧菌存在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很可能是湖南省霍乱疫情发生的主要传染来源,海、水产品的监测是霍乱防控的重点;要密切关注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东省外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携带及基因分型特征,为霍乱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2009年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水体分离株69株,水产品分离株16株和同期病例分离株5株,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ctxA、ace、zot、tcpA、tcpI、hlyA、ompU、toxR等8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分型分析.结果 90株O1/O139群霍乱弧菌均携带hlyA和toxR基因;5株病例菌株中有3株携带8种毒力基因,另外2株小川型菌株为非产毒株,基因型为hlyA+toxR+ompU+zot+tcpA+tcpI+型和hlyA+toxR+tcpA+型;水体菌株中,稻叶型菌株以hlyA+toxR+ompU+ace+zot+tcpI+型(34.15%)为主,小川型(66.67%)和O139群(70%)以hlyA+toxR+型为主;水产品菌株中,稻叶型菌株以hlyA+toxR+ompU+tcpI+型(75.00%)为主,小川型菌株各种基因型别均有分布,无明显优势基因型别.结论 广东省外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以非产毒株广泛存在,毒力基因型别多样.  相似文献   

15.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对O139霍乱弧菌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探讨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分型方法。方法:用SfiⅠ酶和NotⅠ酶切O139群霍乱弧菌染色体DNA,经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片段分离。结果:14株O139群霍乱弧菌经SfiⅠ酶切后电泳分离可得一个PFGE型,用NotⅠ酶切电泳可分为2个PFGE型。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发现微小差别有助于分析追踪疫情和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10年度安徽省霍乱疫情的流行菌株进行实验检测,从病原学角度分析本年度霍乱的特征。方法应用常规细菌学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46株霍乱弧菌的基本特性、致病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特征进行实验检测。结果 46株菌株O1群小川型44株,O139群2株,实验菌株对15种抗生素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耐药性;所有菌株均携带有肠毒素(CT)和毒素共调菌毛(TCP)毒力基因;PFGE图谱聚类可分作5个型别,93.2%的O1群菌株(41/44)具有相同的分子分型。结论 2010年度安徽省流行的霍乱以O1群小川血清型为主要病原菌,流行菌型的更迭明显,6个市发生的疫情检获的O1群菌株93.2%具有相同的分子分型,表现出极高的病原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9-2013 年霍乱病例及环境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9-2013 年广东省霍乱病例来源、环境(水体和海水产品)来源的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血清分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PCR 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 , 研究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血清型、抗菌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2009-2013 年广东省共分离得到各类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190株(病例16 株, 外环境174 株)。病例来源菌株分为O1 群稻叶型(3 株)、小川型(7 株)和O139 群(6株)3 种菌型;其中10 株ctxA 基因阳性, 2 株小川型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5 株菌对11 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 3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受。外环境来源菌株中53 株稻叶型, 22 株小川型和2 株O139 群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2 株O139 菌株检出ctxA 基因阳性;25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耐受, 其中有2 株同时对11 种抗菌药物中的7 种耐受, 以水产品中的稻叶型菌株为主(13株)。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 菌株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型别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稻叶型和O139 群病例菌株的带型聚集在同一个聚类中, 小川型病例菌株带型分散在不同的聚类中, 病例来源菌株与环境来源菌株的带型差别较大。结论 广东省O1/O139 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 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 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广东省腹泻病例非O1/O139 群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及分子特征,为霍乱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广东省腹泻病例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20株,以及同时期海水产品分离株4株,采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毒力基因PCR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分析其耐药性及分子特征。结果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0.8%(17/24),37.5%(9/24)和20.8%(5/24);对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则完全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的菌株均携带hlyA和toxR基因,而所有菌株均未检出ctxA、tcpA、ace、zot、st等5种毒力基因。菌株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型别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病例菌株与海水产品分离株的带型差别较大。结论 广东省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较高,需加强腹泻病例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999~2005年广州地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代表菌株的致病基因型和PFGE型别,确定霍乱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同源性,研究本地霍乱弧菌的分子特性。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I,以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分型处理软件BioNumerics Version对PFGE图谱做聚类分析。结果本地霍乱弧菌代表株中存在3种致病基因型(A、B、C型),病例分离的霍乱弧菌多为A型基因,而环境分离的霍乱弧菌则多为C型和B型。总共96株霍乱弧菌分为60个不同的PFGE型,带型范围:8 kb-650 kb。相同或相近的PFGE型(相差1~3条带)存在于多次霍乱暴发疫情分离株中、环境分离霍乱与临床株之间、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分离霍乱弧菌间,不同的PFGE克隆型(4~6带及以上)的流行病学联系也较远。结论将致病基因分型、PFGE型与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揭示了本地霍乱菌株从受污染的珠江水及水产品传递给人并引起霍乱暴发、散发的特征,提示开展霍乱菌株PFGE分子分型监测及加强地区间合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5年-2010年霍乱弧菌监测中分离的25株疑似菌株进行系统鉴定。方法: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VITEK32)、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25株菌鉴定为霍乱弧菌的有21株,与霍乱弧菌发生交叉凝集4株;病例监测主要为O139霍乱弧菌、外环境监测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病例监测菌株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其他菌株均不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药敏实验结果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武汉市霍乱弧菌在病例监测中主要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外环境监测中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不同型别菌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