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入院患者躯体状况评估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自制新入院病人躯体状况评估量表,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的1234例新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9例与对照组615例;对照组新入院患者只按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精神科常规护理外应用入院患者躯体状况评估量表,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身躯体情况评估,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时检查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科新入院患者躯体状况评估可以提高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和能力;增加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协调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关系;有效避免医患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徐倩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46-647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共选取精神病患者143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及精神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治愈、复发率、家属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人文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和投诉、提高了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精神科意外伤害行为主要是指精神病患者在进行住院诊疗过程中,因病人的病情变化以及非主观因素所出现的突发事件[1],主要包括自伤、自杀、伤人、外走、毁物等意外情况。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对病人的身心造成危害,还对医院、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精神科意外是精神科临床工作中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4.
王春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61-2862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批准,私自离开医院,即视为外走(逃跑)。精神病患者由于诸多因素,尤其受症状的影响发生外走,怎样预防患者外走是精神病房日常护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患者外走的行为发生,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现将我院精神科6年来发生的66例患者外走事件,从护理角度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晓艳  张萍 《吉林医学》2005,26(7):695-696
目的:使精神科护士在认真执行护理常规,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应依法行医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精神科意外事件、治疗护理操作及观察、服务态度、设施建设和家属精神卫生知识掌握等方面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医患纠纷与该类疾病的特殊性护理工作的责任感、服务态度、安全设施、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安全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地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单正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802-802,816
对精神科门急诊中有冲动伤人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兴奋、躁动、情绪失控、幻觉、妄想状态及处置不当等可能原因与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精神科门急诊中有冲动伤人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兴奋、躁动、情绪失控、幻觉、妄想状态及处置不当等可能原因与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椰 《中国医院》2011,15(12):73-7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走行为的原因及方式,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强化精神科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宁波市康宁医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发生外走行为的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精神症状因素是引发患者外走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再次是管理因素。结论:认真评估住院患者病情,全面掌握病情,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是预防患者外走的前提;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病房环境设施及物品的安全检查,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是防止外走的重要环节;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发现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预防患者外走行为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张秋玲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34-1436
目的:针对精神病患者的高危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各种意外医疗事故发生的目的。方法:设置长沙市精神病医院男病室2009年3月至9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0例,作为非护理干预组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6例(因提前出院20例),实际146例,作为护理干预组,观察4周;将两组患者的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暴饮暴食、拒药藏药、体位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症状列为高危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这些行为与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程、病种、用药等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高危行为比较,护理干预组中的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均比非护理干预组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因素对照显示:30岁以下,初中文化以下,首次住院者,病程4年之内者,病种精神分裂症,联合用药者的高危行为得分更高(P<0.01);经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不同病程,不同用药患者的高危行为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护理业务素质,高危行为风险知识,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病室内的环境和设置要适应精神科患者的需求,这样有利于预防和有效避免精神病患者的各种意外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刘美秀  余芳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64-2165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入住我院的所有精神病患者.结果:1 307名精神病患者有28人发生意外,意外发生率为2.1%.其中意外死亡4例,死亡率为0.3%,外走3例,外走率为0.23%,滑倒21例.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医院护理质量、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的关键,精神科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是医疗纠纷的重点,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有全局意识、前瞻意识、做好精神护理意外事件的预先控制.  相似文献   

11.
陆叶  沈甘霖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45-1847
目的:加强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预防或减少骨折意外发生。方法:将两个精神科康复病房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利用骨折风险预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骨折风险预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骨折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骨折风险预案的临床应用,可以有效防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骨折意外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精神科护士长节假日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也是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1].精神科护士长要充分认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才能确保病房的护理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在节假日期间,由于护士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加之部分精神病患者思念亲人心切,心理问题多等特点,给护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是医疗纠纷发生的温床.所以探讨与研究精神科护士长节假日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护士长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浪精神病病人的医院感染原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48例流浪精神病人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124例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124例进行矫正健康教育,观察1年,对比两组精神病病人的医院感染率,并分析感染原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原因主要包括:病房环境卫生、护理操作不当、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知识缺乏、消毒灭菌效果差等等;秋冬季感染人数多于春夏季,年龄大的感染人数多于年龄小人数,病程长的感染人数多于病程短的人数.结论流浪精神病人由于其自身原因和医院原因,导致其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方面需要采用合适的护理对策,如行为矫正方案加以护理,进而提升患者的主动防护意识,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精神科病房使用电子监控系统,对患者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封闭式男、女四个病房收治的1584例精神病患者发生的意外事件为对照组.选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封闭式男、女四个病房收治的1608例精神病患者发生的意外事件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按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上加电子监控.结果 观察组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子监控系统的应用,对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有加强作用,且能够还原事实明确事故原因及责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妇产科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产科护理纠纷问题,必须明确纠纷问题产生原因,妇产科护理人员也应该增强法制意识、改善工作态度、学会正确的护患沟通,提高工作能力,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这样才能避免产生护理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以住院治疗的80例精神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的心理应激方面、暴力因子的NO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因子的NO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护患纠纷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30件护患纠纷事件进行回顾,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分析30件护患纠纷事件,有10件是精神病患者引发的安全事故,有8件是由护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有6件是病房内缺乏完善的安全设施引发;有6件是护理护士本身原因引发的。结论:根据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规范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护理防范,可有效解决精神科护理中的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8.
精神科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意外事件的发生呈突发性和难以防范性,对精神科护理安全和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也是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认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对策,才能确保病房的护理安全,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研究精神科噎食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分析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干预和防范措施,方法: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噎食15例,男13例,女2例,发生率0.71%(15/2100).结果:抢救成功率100%,结论:精神科噎食病例的急救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措施得力,而及时发现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加强患者饮食管理,细心观察,掌握重点人群的监护是防范噎食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精神病患者外走与护士素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 ,未经医生批准 ,私自离开医院 ,均可视为外走。精神科患者外走 ,数年来不断发展。给精神科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也给患者的身心增加了危害。为避免精神病患者外走 ,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注重分析了外走患者本身的原因和病房安全措施的漏洞。但忽略对精神科外走患者与护士素质的关系分析。本文对自 1981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1日 ,在我院发生的 90例外走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重点对讨论精神病患者外走与护士素质的关系。1 资料分析资料来源 :1981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1日的护病记录、病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