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心理护理配合针刺等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理护理配合中医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03年~2006年在我院心身科接受治疗的6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于6周前后给予SDS、SAS量表测定分析。结果:治疗后SDS、SAS总分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总分值,两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配合中医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2.
王维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73-77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疗效,治疗组进行心理治疗,对照组给维生素B1、谷维素片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均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结果提示,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治疗有效。结论:中老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出现的精神神经及心血管症状的患者,心理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法,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临床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相同,实验组加用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及生物反馈训练等,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经系统心理治疗与干预后SCI-90部分因子分,焦虑、抑郁评分等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心理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对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期间的127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并与127例非肿瘤疾病的男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对照。将伴焦虑或(和)抑郁症状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治疗组、氟西汀治疗组以及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组,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结果:前列腺癌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实体肿瘤的患者(P〈0.05),患者经心理治疗或氟西汀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理治疗较氟西汀治疗疗效更为显著(P〈0.05),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较单独采用氟西汀或心理治疗的HAMA、HAMD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疗效满意,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度洛西汀组各32例,度洛西汀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治疗,心理治疗组患者在度洛西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疗程2个月,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心理治疗组患者HAMA、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度洛西汀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度洛西汀组(81.3%vs65.6%)(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度洛西汀可明显改善躯体化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值得退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对性心理咨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咨询治疗。采用自拟乙型肝炎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无差异性(t=0.98,P>0.05),采用针对性心理治疗后,治疗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负向心理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患者作为干预病例,利用完全随机法根据患者入院号,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2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情志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利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向心理情绪变化差异,并通过远期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结果:干预组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远期观察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日常活动能力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负向心理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对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8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指数(PASI)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尤以心理治疗组分值的降低更为显著(P〈0.05)。心理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47%、88.37%,对照组为35.71%、57.14%,心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及SD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尤以心理治疗组患者显著(P〈0.05)。结论心理治疗对于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临床状态医学"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心理疏导,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状态自评量表、NIHSS量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量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状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状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NIHSS量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升高总体状态自评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中医情志护理在提高骨科手术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及其对改善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于本院老年骨科进行手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焦虑抑郁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且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和焦虑、抑郁情绪,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实施“三全”干预模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影响程度和不良情绪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研究对象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三全”模式即“全人干预、全心中医情志干预和全程疾病干预”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入院第1天)和干预后(1年后)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入组和实施后测评。对前后2次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 检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模式干预前其疾病影响程度、焦虑、抑郁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模式干预后其疾病影响程度之躯体功能影响(SD-Ⅰ)、社会心理影响(SD-Ⅱ)、其它3个维度测评得分以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态,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以及观察组自身前后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 P〈0.01)和极显著性差异(均 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三全”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减轻疾病影响程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刘倩 《中外医疗》2014,33(4):167-168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该院临床心理科接受治疗的神经症患者78例,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即对患者的护理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治疗结束后,护理前后的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HAMA、HADM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使住院时间缩短,帮助患者迅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于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措施对体检心理性亚健康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给予中医健康宣传、针灸、拔罐、药茶、药膳等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6个月后观察对于SCL-90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偏执指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项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措施对心理性亚健康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后,观察组冠心病病人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观察组病人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指导,疗程共10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记录护理前后的睡眠时间;同时应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情志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睡眠时间延长[(6.29±0.77)h,(6.70±0.66)h](P〈0.01);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实验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经卡方检验,医保的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后,焦虑的发生率较低(P〈0.01),而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较大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低(P〈0.05,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同时医疗费用的来源,年龄和文化程度可能会对情志护理的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单燕舞 《中国医药导报》2014,(19):145-147,151
目的研究手外伤患者实施手术后出现抑郁及焦虑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浙江省慈溪市中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700例手外伤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选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每个手外伤术后的患者出现抑郁及焦虑的原因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文所选的手外伤患者,术后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原因主要为:①术后伤口愈合不理想;②医疗费用相对较高,家庭负担相对较重;③术后失去了原有的劳动能力;④手的美观受到影响;⑤疼痛难以忍受;⑥考虑致伤纠纷,担心事故的责任。护士应对术期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克服其不良情绪。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手外伤患者术后出现的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缓解其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尽快度过心理创伤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M测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有效实施,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结合艾灸疗法对卒中后抑郁心脾两虚型的效果。方法:将54例卒中后抑郁心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及艾灸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24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SDS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结合艾灸疗法对卒中后抑郁心脾两虚型效果肯定,能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抑郁状态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