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立中国农村6~23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国农村婴幼儿喂养指数与儿童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利用2005年中国农村儿童营养监测调查数据,根据6~23月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建立年龄别婴幼儿喂养指数,并分析婴幼儿喂养指数与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的关系。结果中国农村婴幼儿喂养指数为(8.61±2.56),6~、9~和12~23月龄儿童喂养指数均与LAZ显著相关(P<0.01),9~和12~23月龄儿童喂养指数与WAZ显著相关(P<0.05)。调整了相关影响因素后,婴幼儿喂养指数与儿童LAZ、WAZ依然显著相关(P<0.01),其中24小时辅食添加种类和辅食添加次数、1周内辅食添加与LAZ相关(P<0.01),母乳喂养、24小时辅食添加次数和一周内辅食添加与WAZ相关(P<0.05)。结论婴幼儿喂养指数可以反映我国农村儿童的喂养状况,并评价婴幼儿喂养行为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及对体格发育的影响,探讨改善婴幼儿辅食喂养的途径。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贵州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通过膳食回顾法调查过去24小时婴幼儿食物摄入情况,分析辅食添加时间、辅食种类、喂养频率等。用年龄别身高Z值(HAZ)和年龄别体重Z值(WAZ)判断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分析辅食添加与生长迟缓、低体重的相关关系。结果辅食及时添加率为91.1%;首次添加辅食以谷类泥糊状食物为主,约占75%;摄入频率最高的是谷物、根茎、块茎类食物(94.1%),摄入频率最低的是其他蔬菜水果(30.5%),动物性食物(肉类)摄入率仅33.8%;母乳喂养婴幼儿频次合格率63.8%,种类合格率64.8%,频次和种类同时合格率(即辅食合格)仅43.5%,18~23月龄辅食合格率最高(56.7%);非母乳喂养婴幼儿频次合格率22.5%,种类合格率71.5%,频次和种类同时合格率(即辅食合格)仅16.7%,18~23月龄辅食合格率最高(20.2%)。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不合格者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高于辅食合格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不合格者生长迟缓率高于辅食合格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食不合格者低体重率略高于辅食合格者,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存在问题,部分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不合理,辅食合格率较低。不合格辅食是导致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重要原因,应改善辅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食添加时间现状及其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采用多阶段群组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南部11个国家贫困县的1802名6~12月龄婴幼儿作为基线调查对象,共进行四期调查,每次调查间隔6个月。通过自制问卷收集婴幼儿辅食添加相关资料,利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测评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状况,并利用标准量具衡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生成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以及身高别体重(WHZ)指数。采用方差分析法评估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样本地区仅32. 93%的婴幼儿满6月龄开始辅食添加时间,其余样本婴幼儿添加辅食时间过早或过晚。在较长时期来看,辅食添加时间与婴幼儿认知能力得分呈现相关关系,第三和四期追踪调查显示,6月龄以后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别为81. 24和78. 40)更低(F=11. 86,P<0. 05;F=4. 24,P<0. 05),6月龄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认知发展优势逐渐显现。辅食添加时间与WAZ、HZA、WHZ均无长期的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陕西省南部贫困农村地区仍存在辅食添加不合理的行为。辅食添加时间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成都、昆明和贵阳地区3644名6~24月龄健康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母乳、配方奶及辅食添加相关资料,应用辅食添加频率综合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评分和分级;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并计算Z评分以评估生长发育状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不良率的关系。结果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小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城市分别为0.10和0.11(P0.05),农村分别为0.20和0.14(P0.05)。农村婴幼儿消瘦率随辅食添加频率水平升高而降低。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大于等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均不存在相关。结论辅食添加频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影响,西南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可通过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控制婴幼儿人群的消瘦比例。  相似文献   

5.
Yan L  Zeng G  Sun Y  Li Z  Dong W  Pan L  Wang Y  Lai J 《卫生研究》2012,41(2):209-214
目的建立6~24月龄中国婴幼儿喂养指数,为综合评价婴幼儿喂养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以2002年Ruel和Menon提出的喂养指数概念为基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喂养建议和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建立喂养指数确定各变量分类及分值,利用四川、河北、黑龙江三地区城乡6~24月龄共1738名婴幼儿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和身长别体重(WHZ),分析喂养指数与婴幼儿Z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喂养指数由持续母乳喂养、奶瓶使用、过去24小时膳食摄入种类和膳食摄入频率、过去一周辅食添加天数、配方奶首添时间、除配方奶外其他辅食首添时间7部分组成;城市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农村(P<0.05);城市6~8月龄组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低于9~24月龄组婴幼儿(P<0.05);城市婴幼儿喂养指数与WAZ、WHZ显著负相关(P<0.05),农村喂养指数与HAZ显著正相关(P<0.05),与WHZ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喂养指数可有效评价我国6~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成都、昆明和贵阳地区3644名6~24月龄健康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巷调查收集婴幼儿母乳、配方奶及辅食添加相关资料,应用辅食添加频率综合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评分和分级;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并计算z评分以评估生长发育状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不良率的关系。结果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小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城市分别为0.10和0.11(P〈0.05),农村分别为0.20和0.14(P〈0.05)。农村婴幼儿消瘦率随辅食添加频率水平升高而降低。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大于等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均不存在相关。结论辅食添加频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影响,西南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可通过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控制婴幼儿人群的消瘦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婴幼儿喂养指数(ICH)评价陕西省汉中市6~ 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及其与体格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汉中3201医院及城固县、南郑县、洋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随机抽取1 418名6~23月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6~8、9~11、12 ~ 23月龄组分别为482、457、47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幼儿基本情况及其喂养状况,父母家庭一般情况等信息,测量其身长与体重,进行ICFI评分(满分为16分),计算婴幼儿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分析ICH与WLZ、WAZ和LAZ的相关性.结果 1 418名婴幼儿ICFI得分为8.98±2.53;6~8、9~11及12 ~ 23月龄组ICFI得分为8.07±2.77、8.99±2.41和9.88±2.01,其合格率分别为32.2%、43.3%和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67.189,P<0.05;x2 =76.826,P<0.05).农村与城市ICFI得分为8.70±2.51、9.20±2.52,农村喂养指数合格率为39.5%,城市喂养指数合格率为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5,P <0.05;x2=15.140,P<0.05).ICFI得分不合格组的WAZ和LAZ均低于喂养指数合格组(t值分别为2.739、4.056,均P<0.05).6~8、9~11及12 ~23月龄组ICH得分均与LAZ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7、0.112、0.227,均P<0.05),6~8、12 ~ 23月龄组ICH得分均与WAZ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9、0.161,均P<0.05),6~8月龄组ICH得分与WLZ呈正相关(r值为0.152,P<0.05).结论 ICH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婴幼儿群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综合评价陕西省汉中市6 ~ 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方法2009—2015年在湖南省54个贫困县按乡级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方法,调查15 248名6~23月龄婴幼儿,测量其身长、体重,依据《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WHZ、WAZ、HAZ和年龄别BMI Z评分,得出婴幼儿消瘦发生率、低体重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以及低体质指数发生率,并以《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为参数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结果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女童和男童体重均值分别为9.17和9.79 kg,身长均值分别为75.53和77.19 cm,BMI均值分别为15.96和16.40,男童体重、身长及BMI均值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体重=25.9,P0.01;t_(身长)=15.3,P0.01;t_(BMI)=17.9,P0.01)。6~23月龄婴幼儿中不同月龄组男性儿童身长、体重与WHO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1;t=37.0,P0.01;t=40.1,P0.01;t=12.3,P0.01);不同月龄组女性儿童身长、体重与WHO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1;t=31.2,P0.01;t=30.5,P0.01;t=13.9,P0.01)。6~23月龄婴幼儿消瘦发生率为3.9%,低体重发生率为5.1%,生长迟缓发生率为7.2%,低体质指数发生率3.9%,男性的低体重发生率和生长迟缓发生率高于女性,随着月龄增加,低体重发生率和生长迟缓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χ2=6.2,P=0.04)。结论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存在比较严重的营养和生长发育落后问题,与《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差距明显,应提高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和儿童喂养知识水平,有效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王奇  韩萍  孙定勇  王玲  王旗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555-155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母亲分娩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方法 使用WHO的Anthro 2010软件,分别计算160名婴幼儿在满1、3、6、9、12、18月龄的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Z值评分,以WHO参考人群为标准评估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结果 共调查满18月龄存活婴幼儿160人,其中HIV阳性婴幼儿32例,HIV阴性婴幼儿128人;除3月龄以外,HIV阳性婴幼儿低体重发病率均高于HIV阴性婴幼儿(P<0.05);6、12、18月龄HIV阳性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均高于HIV阴性婴幼儿(P<0.05);3月龄以后HIV阴性婴幼儿年龄别体重Z值(WAZ)增长趋势优于HIV阴性婴幼儿(P<0.05),随访期间阴性婴儿WAZ值为-0.59~0.79,阳性婴儿的WAZ值为-1.41~-0.04;年龄别身长Z值(HAZ)2组婴幼儿在9、18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阴性婴儿HAZ值为-1.22~-0.17,阳性婴儿HAZ值为-1.89 ~-0.90;HIV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幼儿在多个月龄的体重、身高值与正常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南省农村地区HIV阳性产妇分娩婴幼儿的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HIV阳性婴幼儿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陕西省商南县0~5岁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及辅食添加状况,为改善农村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陕西省商南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共调查儿童458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喂养状况等.结果 陕西省商南县0~5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儿童低体重占4.0%,生长迟缓占11.5%,消瘦占2.7%.6~23月龄婴幼儿的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在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339和16.713,均P<0.05),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在不同辅食添加种类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陕西省商南县0~5岁儿童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营养状况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记录完整的健康婴儿428人,根据其生后前6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在生后3,5,8,12,18,24个月测量身长、体重,进行年龄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AZ)、年龄别身长标准差评分(HAZ)、身长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AZ)及6-8个月和12-24个月时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3月龄时体重和年龄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AZ)、身长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HZ)母乳喂养组均高于其他喂养组(P〈0.05),12,24个月时体重和年龄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AZ)及18个月年龄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AZ),身长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HZ),部分母乳喂养组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8个月以前的身长3组喂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身长和年龄别身长标准差评分(HAZ),部分喂养组高于其他2组。3组喂养方式的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组婴儿6个月以前的体重占优势,以后体重增长减慢,12个月以后部分母乳喂养组的体重占优势。12个月以前的身长3组喂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4个月的身长,部分母乳喂养组占优势,3组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情况及喂养行为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共得到10 084名6~24月龄婴幼儿体测数据及喂养行为现状,计算获得年龄别身长(HAZ),分析各喂养行为与HAZ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3年中国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7.17%,男童(8.87%)高于女童(5.35%);家庭年人均收入较高和母亲学历较高者婴幼儿生长迟缓发生率较低;大城市、中小城市、非贫困县和贫困县生长迟缓发生率分别为2.83%、5.33%、7.66%和14.36%,呈依次增加趋势;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的主要喂养行为因素为过去1周各类食物摄入频次。结论中国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状况在贫困农村依然呈较高水平,而喂养行为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建议倡导科学喂养,尤其应重视婴幼儿的辅食添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对6~24个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12个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奉节县6~24个月龄婴幼儿900名,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450名。对照组儿童不进行营养干预,干预组儿童在保持原有的膳食结构基础上每天补充一包富含高密度营养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干预时间为12个月。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测定两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Hb)水平,分析两组婴幼儿在营养干预12个月后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身长别体重(WHZ)、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Hb值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营养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各月龄段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WHZ、WAZ、HAZ和Hb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高0.26、0.24、0.59和11.3 g/L,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贫血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6~24个月龄婴幼儿补充富含高密度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12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可以显著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2002年全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建立我国婴幼儿喂养指数,评价喂养情况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喂养方式,选择母乳喂养、是否用奶瓶喂养、膳食多样性、食物频率等变量,建立喂养指数评分体系,评价喂养指数评分与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和身长别体重(WHZ)关系。结果城乡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1),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加,喂养指数评分显著增加(P<0.05),喂养指数得分与WAZ、HAZ和WHZ显著相关(P<0.05)。结论喂养指数可以作为一项综合判断婴幼儿喂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任凌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1984-1986,1990
目的评价辅食营养包和开展健康教育对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8月在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系统管理的6-11月龄的散居儿童自愿接受营养包强化干预的76名儿童作为干预组,同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未接受营养包强化干预的7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常规给予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均在正常母乳喂养、保持其正常辅食添加的前提下追踪观察至24个月,在6~11、12~17、18~24月龄时分别为两组婴幼儿测定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并在6~11、18~24月龄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分析两组婴幼儿在不同月龄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体重别身长(W/H)、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血红蛋白值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干预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增加1.09 kg(t=-9.82P0.01);平均身长增加2.23 cm(t=-7.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WAZ(-0.46 vs 0.08,t=-6.97,P0.01)、H AZ(-0.74vs-0.17,t=-4.48,P0.01)、W HZ(t=-2.36,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89 g/dl提高到11.85 g/dI(t=-3.85,P0.01),贫血检出率由33.8%降至18.9%(χ2=48.63,P0.01)。结论通过给婴幼儿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中国食物与营养监测数据,描述1992~2005年中国婴幼儿喂养的改善情况。方法以各种辅助食品开始添加的时间和添加频率描述了我国婴幼儿辅助喂养的改善。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中国儿童各种辅食添加时间和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1992年~2005中国婴幼儿,特别是农村婴幼儿辅食喂养的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婴儿6个月龄按时添加奶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与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呈负相关。没有按时添加奶及其制品对婴幼儿生长迟缓的相对危险度为1.378,对低体重的相对危险度1.189。每天添加牛奶,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对婴幼儿身高增长和体重增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15年来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的改善,与农民收入增加后婴幼儿辅助喂养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7.
46个农村贫困县婴幼儿辅食添加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我国西部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辅食添加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辅食添加率、辅食添加时间和辅食添加频率来分析辅食添加状况,用年龄别身高Z值(HAZ)和年龄别体重Z值(WAZ)判断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结果 所调查婴幼儿谷类辅食的添加率88%,植物蛋白添加率最低为44.7%。五大类辅食的添加率都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每一个月龄段各类辅食的添加率都以谷类最高,依次为蔬菜,动物蛋白,蛋类和奶类,植物蛋白最低。辅食开始添加较迟,平均时间在6个月以后,鸡蛋、肉类和蔬菜在8个月左右,豆制品最晚,平均为10个月。4~6月龄每天吃鸡蛋和肉类的比例分别只有16.6%和15.4%,12个月龄以后每天能吃到鸡蛋的比例不到60%,肉类则更低不到50%,6个月龄以后五大类辅食添加组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发病率都低于未添加,12~24月龄段这种差别最大。结论我国西部农村要幼儿辅食添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添加时间不合理,品种单一和实际摄入量低。应该多渠道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大力提倡添加鸡蛋,植物蛋白如豆制品以及蔬菜等,农村地区容易获取的营养丰富的食品,以满足要幼儿生长发育对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需求。进而改善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省北川、理县两个地震重灾区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方法 测量了北川县擂鼓镇、曲山镇和理县杂谷脑镇、薛城镇和朴头乡478名6~23月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Hb)水平,6~11、12~17、18~23月龄段婴幼儿分别为190、144、144名;分别计算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身长别体重(WHZ);分析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贫血率情况.结果 6~23月龄男童和女童WAZ平均值分别为-0.97~-0.13、-0.67~-0.23,HAZ平均值分别为-1.23~-0.31、-1.25~-0.38;北川18~23月龄婴幼儿的WAZ(-0.89±1.16)和HAZ(-1.20±1.60)与6~11和12~17月龄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Z分别为-0.32±0.92、-0.47±1.00,HAZ分别为-0.58±0.98、-0.68±1.34;F值分别为7.161、4.584,P值均<0.05);理县18~23月龄婴幼儿的WAZ(-0.65±1.03)和HAZ(-1. 11±1.15)与6~11和12~17月龄的婴幼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Z分别为-0.23±0.93、-0.58±0.52,HAZ分别为-0.51±1.55、-0.80±1.19;F值分别为3.156、4.345,P值均<0.05).北川和理县18~23月龄婴幼儿低体重率分别为15.6%(12/77)和9.1%(6/66);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6%(20/77)和24.2%(16/66).北川18~23月龄婴幼儿的消瘦率达到了9.1%(7/77).北川、理县婴幼儿贫血率分别高达49.6%(123/248)和78.8%(178/226).中度贫血率达到7.7%(19/248)和19.9%(45/226).结论 震后北川、理县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不佳;贫血率较高.18~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更为严重,应采用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幼儿肥胖发生状况及家长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12个社区中1~35个月儿童4654人为研究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长别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计分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其中215名肥胖儿家长和215名正常体重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肥胖发生率为4.7%。肥胖儿中父母超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肥胖儿总的能量摄入高于正常体重儿,生后4个月内肥胖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应关注喂养方式,包括提倡母乳喂养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永宁县婴幼儿营养状况的调查,了解永宁县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以及喂养状况,为婴幼儿合理喂养、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永宁县1个社区和1个乡镇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婴幼儿一般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身长)、体重,采用WHO推荐使用的Z评分方法来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结果:城镇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为27.3%,农村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为34.7%,母乳喂养率较低。城乡婴幼儿各类辅食添加率差异较显著,城镇≤6月婴幼儿主要添加蛋类、乳类和水果,农村谷类和乳类添加较多,6月龄婴幼儿各类辅食添加率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城乡差异,除谷类、蔬菜、豆类添加率农村高于城镇外,其他辅食添加率均为城镇高于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低体重率为3.55%,消瘦率为2.03%,发育迟缓率为15.48%,超重率为9.64%,且农村高于城镇。因为农村婴幼儿发育迟缓率较高,实际属于生长迟缓型肥胖。结论:大力宣传提倡母乳喂养,全面加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与指导,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婴幼儿抚养人应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