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福平联合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1所医院临床患者送检的105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鲍氏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利福平联合亚胺培南、利福平联合美罗培南联用后,其MIC50和MIC90降低,联合效应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与亚胺培南联用后,相加作用为72.64%高于与美罗培南联用52.83%;部分菌株显示协同作用,其中与亚胺培南联用协同作用为3.77%,与美罗培南联用协同作用5.66%。结论利福平与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联用后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部分为协同作用,对于严重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采用利福平和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某院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12例,常规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12 h重复给药;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再0.4 g泵入11 h,后以0.4 g持续泵入12 h,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测定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结果常规给药组与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分别为(55.52±26.04)、(59.22±41.88)mg/L,给药24 h血清浓度分别为(8.21±6.04)、(9.11±5.09)mg/L;脑脊液峰浓度分别为(16.31±11.15)、(8.82±8.91)mg/L,给药24 h脑脊液浓度分别为(6.12±2.34)、(5.71±4.72)mg/L。常规给药组药物脑脊液穿透率以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比计算(AUC_(脑脊液)/AUC_(血清))0~12 h为63.3%,12~24 h为59.0%;持续给药组0~12 h为25.4%,0~24 h为47.4%。以目标细菌MRSA95%的最低抑菌浓度(MIC_(90))为2 mg/L计算,常规给药组AUC_(0-24)/MIC_(90)为192,持续给药组AUC_(0-24)/MIC_(90)为184。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标准剂量去甲万古霉素,常规及持续给药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均可达目标细菌的MIC_(90)。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对临床分离自呼吸道感染的10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05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美罗培南、舒巴坦/米诺环素、舒巴坦/利福平联用后,其MIC50和MIC90降低,联合效应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与亚胺培南联用后,相加作用最高86.41%,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76.19%;部分菌株显示协同作用,其中与米诺环素联用协同作用最高20.19%,其次是与美罗培南联用17.14%。结论舒巴坦与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米诺环素或利福平联用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对于严重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可采用高剂量的舒巴坦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96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161例,感染组采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作为初始经验治疗药物。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脑脊液漏等资料,归纳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无菌采集患者脑脊液或引流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测脑脊液白细胞数目、葡萄糖和蛋白质水平,评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结果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7.86%(35/19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62.86%,耐头孢吡肟16株、耐亚胺培南2株、耐美罗培南1株;革兰阳性菌13株占37.14%,耐青霉素G 10株、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OR=1.790,P=0.027)和脑脊液漏(OR=1.826,P=0.016)是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脑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总病原菌清除率均为85.71%,且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数目和蛋白质分别为(9.72±2.20)×10~6/L和(0.52±0.13)g/L低于治疗前(P0.05),葡萄糖为(4.61±1.05)mmol/L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采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作为初始经验治疗药物,清除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141株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分析141株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堵南的耐药率最低(6.4%)、其次为美罗培南(20.5%)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9.7%),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81.5%);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约在5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MER)与米诺环素(MIN)及头孢哌酮/舒巴坦(CFS),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60株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判断联合效应.结果 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后,FIC≤0.5的占28.3%、0.5~1的占53.4%、1~2的占18.3%、FIC>2的为0;美罗培南与米诺环素联用后,FIC≤0.5的占10.0%、0.5~1的占75.0%、1~2的占15.0%、FIC>2的为0;上述药物组合联用后,各药的MIC50与MIC90明显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左移.结论 美罗培南与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两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31例使用美罗培南、30例使用亚胺培南治疗的成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菌学培养结果以及不良反应,临床分离菌分别进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疗效均较好,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3.5%和86.7%,P>0.05;本组患者咽拭子、血、尿培养共获90株病原菌,经治疗后,美罗培南组病原菌清除率为77.6%,亚胺培南组为63.4%,P<0.01;另外,这两种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而轻. 结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疗效确切安全,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感染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危险因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3月对医院65例早产儿确诊感染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122例早产儿对美罗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比较,对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天数≥1个月、接受过机械通气≥5d、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静脉营养≥2周、使用美罗培南抗菌药物治疗(≥7d)、使用三代头孢抗菌药物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美罗培南治疗(≥7d)为独立危险因素(OR=2.756,95%CI 1.083~7.014)。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早产儿美罗培南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其耐药性发生,有利于控制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连花清瘟联合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菌株及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配制连花清瘟浸膏粉溶液,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连花清瘟、美罗培南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体外抑菌浓度,计算抑菌指数(FIC)并进行比较。结果连花清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128、64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8、128、128mg/mL;联合用药后,能够提高CR-AB对连花清瘟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其中有协同效果的组合浓度分别为连花清瘟16mg/ml、美罗培南16μg/ml。结论连花清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连花清瘟联合美罗培南对CR-AB有协同作用,可为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联合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医院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2例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联合美罗培南鞘内注射,而对照组81例患者仅使用美罗培南鞘内注射,鉴定患者病原菌分布,治疗后检测病原菌清除率并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结果、体征和脑脊液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42.9%和23.9%;治疗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为8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3%(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及蛋白质水平分别为6.31±1.97×106/L、5.42±1.15mmol/L及0.54±0.15mg/L,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联合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美罗培南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试验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6株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占18.75%;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MDR-ABA占83.3%,产AmpC酶的MDR-ABA占5.5%,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44.5%;美罗培南与阿米卡星联合抑菌指数(FIC)<2的占77.78%.结论 MDR-ABA的产酶率和耐药性极其严重,临床对MDR-ABA引起的感染应慎用碳青酶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可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及多黏菌素B等联合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前瞻性、开放性、非比较的方法研究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进入研究前,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者血液培养进行病因学调查;入选病例使用美罗培南1g/8h静脉内给药,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7 d。结果35例(66.04%)患者治愈或好转,6例(11.32%)死亡,有11例(21%)出现临床并发症,但同美罗培南无明显关系。结论美罗培南是有效、耐受性良好的药物,本研究中死亡率较低同诊断后首先使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及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特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4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纸片扩散法检测其中234株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年分离的77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76.5%,且主要集中于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等科室;2005年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其他年份的分离株,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MI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高,出现多药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高于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霉素(FOS)与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XDRAB 50株,采用微量肉汤法和棋盘法测定FOS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4种常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药物单用和联用时细菌形态变化。结果 4种抗菌药物与FOS联合使用在体外对XDRAB抗菌活性较单用增强,FOS联用美罗培南FIC值显示协同与相加作用分别占32%和46%;FOS联用左氧氟沙星(LVX)占58%和26%;FOS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占32%和54%;FOS联用阿米卡星(AMK)则占44%和38%;FIC值显示FOS与4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协同与相加作用约占80%;扫描电镜观察到1/4MIC浓度的FOS单用时,细菌肿胀变形,而与其他4种抗菌药物1/4MIC联用时,细菌变形坏死。结论联合使用FOS能增强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4种抗菌药物对XDRAB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分析开颅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方法,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术后颅内ABA感染患者50例,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及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对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ABA耐药性、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检出50株ABA,其对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100.0%、98.0%和96.0%,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4.0%、56.0%和60.0%;颅内ABA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结论开颅患者术后颅内感染ABA的耐药性较高,应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及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与利奈唑胺在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颅脑手术且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为美罗培南组45例和利奈唑胺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8(IL-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治疗后,美罗培南组患者IL-8和hs-CRP水平低于利奈唑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美罗培南组NIHSS评分低于利奈唑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B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无差异,治疗后,美罗培南组患者的进食、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等维度得分均高于利奈唑胺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在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效果优于利奈唑胺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分析开颅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方法,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术后颅内ABA感染患者50例,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及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对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ABA耐药性、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检出50株ABA,其对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100.0%、98.0%和96.0%,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4.0%、56.0%和60.0%;颅内ABA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结论开颅患者术后颅内感染ABA的耐药性较高,应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及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鞘内注射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医院6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采用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引流时间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和临床主要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主要指标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91%、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样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25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以不添加美罗培南(空白)及美罗培南1/4 MIC、1/2 MIC、MIC和MBC绘制鲍氏不动杆菌生长曲线,采用结晶紫半染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MIC为2μg/ml, MBC为32μg/ml。24 h的生长周期中,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与空白组比较,1/2 MIC、MIC及MBC组各孔OD_(570nm)值降低,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0.05)。各组绿色荧光均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空白组和MBC组分别在24 h和48 h时绿色荧光最强。与空白组比较,1/2 MIC、MIC及MBC组鲍氏不动杆菌bap、filA及pbp-1a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 美罗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bap、filA及pbp-1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90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标本,采用Microscan Wallk 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患者送检脑脊液标本共106份,细菌培养阳性54份,阳性率为50.94%;分离出病原菌71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41株占57.7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8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均>5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相对耐药性均<50.00%。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显示,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