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采用呼吸机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n=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节省ICU住院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t通过探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中的作用,明确了该护理策略是预防VAP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急诊ICU室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机械通气患者356例为观察组;未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机械通气患者372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vAP感染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观察组以慢性阻塞性肺病诱发VAP的比率较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VAP感染率经口插管较气管切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减少其死亡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对脑创伤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04至2018-04转入神经重症ICU行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90例,常规护理的同时,行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组)。另选择90例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谵妄类型及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ICU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12.86±3.24)d vs(16.24±2.63) d,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52% vs 66%,P<0.05),谵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27±0.59)d vs (4.79±0.5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构成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脑创伤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军事医学与特种学科治疗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ICU舱集束化护理小组给予舱内综合护理。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后, 统计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各项措施的执行率, 比较2组患者的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脱机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开展培训明确职责、体位管理、饮食管理的执行率为100%, 口腔护理、吸痰护理、气囊压管理、气道湿化、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执行率为96%, 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的执行率为92%。观察组患者误吸、VAP发生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16%、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脱机时间为(8.16±2.67)d, 比对照组的(13.26±3.93)d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舱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规范操作流程, 优化...  相似文献   

5.
许一凡 《西南军医》2014,(4):396-398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6例)采用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TNF-α表达水平,并予以APACHEⅡ评分和记录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PaOj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O2、PaO2/FiO2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尸〈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和住ICu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80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并进行相关卫生宣传教育及心理方面的指导;观察组(n =4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死亡率、VAP发生率、呼吸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及撤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12.42±1.35)及护理满意度(8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54,70.0%)(P<0.05);观察组死亡率(10.00%)及VAP发生率(1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35.00%) (P <0.05),呼吸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2.20±3.10)d较对照组(20.30±4.50)d明显缩短(P<0.05),而撤机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不但可提高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还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及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抢救ARDS/MODS的疗效,探讨诊断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将1996-06~2006-12收入ICU中心的624例危重急症病例按统一标准筛选出符合ARDS/MODS 64例,根据ICU专业建设不同年份分为1996-06~2000-12(A组n=21)、2001-01~2004-06(B组n=22)、2004-07~2006-12(C组n=21),3组均按高海拔地区ARDS/MODS评分系统相关指标参数进行统计,比较3组入住ICU的APACHEⅡ、MODS、SSS评分、住ICU时间、带机时间和结局。结果:住ICU时间、带机时间C组明显短于A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个不同时期MODS多脏器指标参数、APACHEⅡ总分、MODS总分评估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由普通病房转入ICU时间、上机时间、上机适应证的掌握和诊断救治技术等因素是影响治疗结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切开(early tracheostomy,ET)与晚期气管切开(late tracheostomy,LT)对重型脑外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行气管切开需长时间机械通气、GCS<9分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67例.依据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d为ET组81例,>7d为LT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特征、PDT前后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PDT后住ICU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创伤指数和开颅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显著缩短了PDT前机械通气时间[(5.16±1.33)d∶(11.64±4.25)d,P<0.01)]、PDT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5.0d∶17.0d,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8.0d∶26.0d,P<0.05)以及PDT后住ICU时间(中位数16.0d∶21.0d,P<0.01)和ICU住院时间(中位数21.0d∶32.0d,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死亡率(17%∶14%,P>0.05)和住院死亡率(25%∶2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ET组60d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和ICU住院率较LT组显著降低.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可行早期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海拔地区重症脑损伤患者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观察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VAP发生率、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海拔2 260m2012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需行气管切机械通气重症脑损伤患者41例,伤后24小时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间断声门下吸引组(IASS组)21例和非声门下吸引组(NASS组)20例,两组均选择polyvinyl chloride(7~8)号高容量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其中IASS组气管套管带声门下吸引装置。所有患者保持30°仰卧位,气管套管套囊压力25cm H2O,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按需吸痰,IASS组每小时行声门下吸引一次。所有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吸痰与非吸痰时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IASS组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吸痰次数、咪达唑仑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NASS组。所有患者吸痰时颅内压明显高于非吸痰时。两组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高海拔地区、重症颅脑损伤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及吸痰次数,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颅内压波动,降低镇静剂使用量,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肺水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将54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PICCO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容量管理.比较两组治疗第1、2、3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等.结果 治疗第2、3d,观察组心率(HR)、CVP及心排量指数(CI)与第1d相比显著改善,且HR及CI指标明显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第2、3d,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与第1d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d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3例,观察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 86 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否输血、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资料,并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4例 (16.28% ), 设为感染组; 未发生感染 72 例 (83.72% ), 设为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感染组年龄≥65 岁、手术时间≥2 h、切口类型为Ⅲ类、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ICU 入住时间≥7 d 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χ2= 9.260、11.427、9.108、5.917、16.124、9.101、15.849, P = 0.002、P = 0.001、P = 0.011、P = 0.015、P < 0.001、P = 0.003、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 h、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合并糖尿病是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为 1.190 ~ 9.430、1.550 ~ 17.957、1.328 ~ 17.859、2.244 ~ 16.702, P = 0.022、0.008、0.017、0.000)。结论 ICU 骨科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与手术时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优越性.方法 本研究设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14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n=128).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5.8±4.2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2.4±8.6d)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4±9d和12±8d).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VAP发生率(4.7%)、再插管率(6.2%)均较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为21.8%、16.4%)显著降低(P<0.05),住RICU时间(10±7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5±11d)显著缩短(P<0.05).结论 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导向性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estrictive fluid management strategy,RFMS)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将采用RFMS治疗的20例患者设为导向治疗组,采用常规液体管理治疗的28例患者设为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伤后3~7 d的24 h总入量、24 h总出量、血乳酸值、氧合指数以及伤后28 d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情况。结果 (1)伤后3~7 d,两组患者24 h总入量无明显差异(t=1.977、1.975、1.956、1.670、1.987,P=0.054、0.054、0.057、0.102、0.053);除伤后3d两组患者24 h总出量无明显差异(t=1.847,P=0.071)外,伤后4~7 d,导向治疗组患者24 h总出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4.053、2.939、3.068、2.470,P=0.000、0.005、0.004、0.017)。(2)伤后3~4 d,两组患者血乳酸值与氧合指数无明显差异(血乳酸值:t=0.273、0.244,P=0.786、0.809;氧合指数:t=0.711、1.111,P=0.481、0.272);伤后5~7 d,导向治疗组患者血乳酸值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2.086、4.247、10.216,P=0.043、0.000、0.000),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2.778、2.092、2.811,P=0.008、0.042、0.007)。(3)伤后28 d内,导向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t=2.717,P=0.009),A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χ2=3.918,P=0.048)。结论在满足液体复苏基本目标的前提下,伤后3~7 d以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7 mL·kg~(-1)·m~(-2)为液体治疗导向指标,对患者实施RFMS既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组织灌注充足,又能促进液体负平衡,改善氧合状态及肺功能,减少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肺康复在高原地区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75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其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37例,观察组为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早期肺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最佳活动水平ICU活动量表(IMS)评分、氧合指数、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I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原地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运动水平,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63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组(2007年2月一2008年8月,n=248)VAP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B组(2008年9月~2010年2月,n=215)接受VAP预防及干预。结果①A组248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发生的患者因素有患者年龄大、出现昏迷、伴有原发性肺部疾病,医源性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长、采用平卧位、无使用抗生素、使用H2受体阻滞剂、使用皮质激素;②B组21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经VAP预防及干预后,有1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72%(13/215),两组的VAP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析VAP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首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窗为切换点序贯治疗AE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ICU给予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作为序贯组,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后拔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照组为AECOPD合并呼衰的患者3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又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窗在AE-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行有创-无创切换可降低再插管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胸部物理干预(CPI)在预防重型颅脑创伤(STBI)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月-2019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STBI患者156例临床资料,男性97例,女性59例;年龄22~70岁,平均44.73岁。依照干预方法分为CPI组(n=87)与对照组(n=69)。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CPI组给予常规干预+CPI。CPI:胸部叩击、手法振动、膨肺、机械吸引、使用振动排痰机。观察两组脱机、发生VAP及出ICU后30d内死亡情况,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出现VAP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2)、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临床肺部感染积分(CPIS),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等炎性因子。结果 CPI组成功脱机率高于对照组(94.25%vs. 71.01%),VAP发生率及出ICU后30d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2.99%vs. 46.38%,15.94%vs. 30.43%,P<0.05)。CPI组出现VAP时间多于对照组[(4.97±0.53)d vs.(3.59±0.38)d],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9.36±0.95)d vs.(12.86±1.47)d,(15.64±1.65)d vs.(19.08±2.43)d,(19.97±2.18)d vs.(28.75±3.19)d,P<0.05]。干预后,CPI组OI、SpO2均大于对照组[(357.98±37.93)mmHg vs.(326.97±34.75)mmHg,(99.78±10.19)%vs.(95.46±9.86)%],APACHE II、CPIS、IL-8、IL-10、HMGB1均低于对照组[(13.88±1.53)分vs.(15.96±1.75)分,(2.64±0.08)分vs.(3.21±0.34)分,(18.27±2.19)ng/L vs.(22.98±2.37)ng/L,(10.28±1.16)ng/L vs.(12.63±1.38)ng/L,(42.97±4.41)pg/mL vs.(50.86±5.18)pg/mL,P<0.05]。结论 CPI可有效促进STBI患者痰液排出,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改善肺功能,降低VAP发生率,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管理。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90例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20~82岁,平均51.27岁。以数字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人工气道的建立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操作便捷与迅速,且能确保最理想的气道通畅方法为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内行插管术通气方式加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4类通气方式加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抢救中的插管时间,插管平均次数及成功率和并发症,脱离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0d病死率和吸入性肺炎等。结果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均存在差异;除A类气管内行插管术一次成功率相对较低,其他均一次性成功,且复苏成功率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通过给予综合管理治疗后其ARDS、围插管期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72±1.84)d,ICU住院时间(13.78±1.6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1±2.13)d,(17.58±2.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管理中,人工气道的建立需因地、因人及因时制宜选择不同的建道方法,确保患者通气顺畅,有效保持肺功能。采用综合管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时间,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0年~2009年收治的46例连枷胸伴肺挫伤的临床资料。治疗分组:A组(牵引治疗组)12例、B组(包扎治疗组)13例、C组(手术固定组)21例。C组治疗方法包括在胸腔镜指引下行止血、肺修补及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A组比较,B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增高(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1),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低(P0.05),疼痛指数下降(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死亡率无影响。总体上,手术内固定优于牵引治疗和包扎治疗,而包扎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0例.观察机械通气期间患者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用量,气道力学参数中吸气峰压(PIP)、平台压(Pplate)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15例(75%)治愈出院,5例死亡.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13±7.5)d]显著低于IPPV组[(21±11.6)d](P<0.05).BIPAP组安定、吗啡和万可松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P<0.05);IPPV组PIP、Pplate和PEEP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关系协同性好,缩短了治疗ARDS的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