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0年青岛市夏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5—9月青岛市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随机抽取其中260例病人进行大便标本病原学检测,并与260例细菌性腹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腹泻病人数占就诊腹泻总人数的60.6%,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8.0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48.1%),发热(46.8%),水样便(43.8%)。大便病毒检测阳性率40.8%,其中轮状病毒(36.8%)、星状病毒(23.6%)和诺如病毒(22.6%)为主要病原体。与细菌性腹泻相比,受凉诱因、有无发热、是否水样便、腹泻次数以及腹鸣等症状差异有显著性(χ2=4.207~7.964,P<0.05)。结论2010年夏季腹泻以病毒性腹泻为主,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抗病毒治疗不能显著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2013年腹泻儿童轮状病毒与腺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用免疫层析快速法对2013年1月~12月的278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780例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715例(25.8%),腺病毒阳性83例(3.2%),轮状病毒与腺病毒双重感染25例(0.9%)。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位于6月和10月~12月,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期位于5月和9月~10月。年龄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但主要集中在6个月~12个月的婴幼儿。结论:新乡地区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腺病毒,双重感染不易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3年~2015年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腹泻儿童的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门仍就诊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结果:39 199份粪便标本中,总阳性例数为505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2.91%,其中RV阳性检出率为10.34%,Ad V阳性检出率为2.64%;男∶女=1.79∶1;不同月龄组中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9,P=0.000),其中12~23月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3.92%),48月龄组以上检出率最低(9.21%),RV在各月龄组的检出率均高于Ad V;RV在12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11月份,8月份阳性检出率最低;Ad V在6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5~7月呈现一个小高峰。结论:轮状病毒和肠腺病毒的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不容忽视。建议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检测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人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包括病原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中西医治疗和预防措施等,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湖州市轮状病毒(RV)感染所致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住院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654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4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者188例,阳性检出率28.75%.84.57%的RV腹泻发生在6~<24月龄的腹泻患儿.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体,各年龄组男女人群都可感染,其中0~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应加强对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监测,尤其是对婴幼儿感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7.
阳莉  卢建溪  王强  黄建华  周才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181-1182,1187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非腹泻人群肠道腺病毒的分布特点。方法采集73例成人、41例儿童共114例非腹泻人群的粪便样本,进行体外细胞感染实验,同时提取粪便悬液过滤上清基因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PCR阳性者进行克隆、测序以及基因型分型。结果114份样本中,共有12份样本检出腺病毒,阳性率为10.5%(12/114)。其中儿童组阳性率为14.6%(6/41),成人组阳性率为8.2%(6/7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序列分析显示,12份样本分别属于人腺病毒5型(3份)、7型(2份)、12型(3份)72-48型(4份)。成人的人腺病毒型别为5型、7型、及48型,婴幼儿的人腺病毒型别为12型、48型。结论广州地区人群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人腺病毒5型、7型、12型及48型的存在,其中12型及48型为首次发现,并且12型仅在婴幼儿中发现。此外,文献报道人腺病毒48型为罕见血清型,但其占本研究中阳性样本的33%,其在我国是否属于罕见,需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海南省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小儿AD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ARI患儿40 587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采取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ADV、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等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血清ADVIgM抗体阳性定义为ADV感染,对ADV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 587例ARI患儿血清ADV-IgM检测总阳性率为1.90%(771/40 587)。2012-2020年各年的ADV-IgM阳性率分别为0.35%、5.31%、1.24%、0.17%、0.67%、1.49%、2.45%、1.92%和1.67%,其中2013、2018年的ADV-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各年间ADV-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60,P<0.05)。女性ADV-IgM阳性率为2.09%,显著高于男性1.79%,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某哨点医院门诊腹泻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现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广州市某哨点医院门诊腹泻儿童的人口资料学和粪便标本,采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隐孢子虫卵囊。结果348份粪便标本中隐孢子虫的检出率为3.45%(12/348),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为主(n=10),检出率在患者的性别、年龄、月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布有2个高峰,分别为3-4月和11-12月。检出的12株隐孢子虫经测序分型,8株为C.hominis,4株为C.parvum,其中Ia亚型6株,Ib亚型2株,IIa亚型3株,IId亚型1株。结论广州某哨点医院腹泻儿童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高发于春季和冬季,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主要流行C.homini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病细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年来儿科住院部326例腹泻病患儿进行大便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细菌性肠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细菌病原学检查阳性68例,77株,阳性率20.86%。致泻性大肠杆菌23株,白色念珠菌13株,普通变形杆菌12株,奇异变形杆菌10株,枸橼酸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志贺氏痢疾杆菌2株。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但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对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3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2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5例,病毒性脑炎3例,低血糖症2例。结论: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原因多样化,与电解质紊乱、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毒性脑炎、低血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55例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的粪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年龄1~29个月。结果显示,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组每克湿粪α1-AT含量分别为0.49±0.29mg、0.68±0.32mg均显著大于正常组0.27±0.25mg(P分别<0.05,0.01);急性腹泻组为0.36±0.27mg,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增加,但显著低于慢性腹泻组(P<0.05)。我们测定的每克湿粪α1-AT正常值<0.52mg。提示随着腹泻病程延长粪α1-AT量增加,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时血浆蛋白经肠道丢失增加,表明迁延性、慢性腹泻是一种蛋白质丢失性肠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83年6月—10月间411例小儿急性腹泻门诊病例细菌性病原学和临床进行了观察,共检出致病菌132株,总检出率为31.1%,以志贺氏菌检出率最高,空肠弯曲菌次之,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14株,测不耐热肠毒素全部阴性。复方新诺明对福氏痢疾杆菌的敏感度已由70年代的97%下降到7.89%,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胃泌素的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4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和30名健康儿童血清胃泌素进行测定。结果 腹泻患儿血清胃泌素的浓度为(107.33±46.29)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6.61±12.46)ng/L。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6.
报告1991年夏季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致病性孤菌的检查结果。在2080例患者粪便中分离出致病性弧菌375株,检出率为18.03%。其中以气单胞菌为主,占58.14%(218/375),副溶血性弧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次之,分别为31.73%(119/375)、8.0%(30/375),其他弧菌占2.13%。表明在引起腹泻的病原菌中,致病性弧菌已占相当的比例。揭示在进行腹泻病人细菌学检查时,应重视对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983——1984年青岛、淄博两地区的108份轮状病毒标本进行了RNA电泳型分析。发现同一时期两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亚群不同,同一地区存在两亚群毒株的共同流行。共检出13个不同的电泳型,其中包括五个特殊的电泳型。本文还对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多形性出现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秋冬季青岛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方法 2006年9~12月,采集青岛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大便样品共38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结果 在38份样品中检测到轮状病毒7份,阳性率为18.42%;检测到星状病毒4份,阳性率为10.53%; 检测到人杯状病毒6份,阳性率为15.79%.其中1份混合感染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1份混合感染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未发现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 2006年秋冬季,引起青岛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3种主要病毒中,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人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100例秋季腹泻患儿的大便渗透压,结果表明,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其大便渗透压的高低与年龄、病程无关,与大便次数有关,脱水性质多数为等渗性脱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岛市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情况及二者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年龄≤14岁哮喘病儿372例,其中单纯哮喘232例(Ⅰ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140例(Ⅱ组),选取非呼吸道疾病儿童372例作为对照组(Ⅲ组)。通过家长笔答问卷,调查病儿一般情况、伴发疾病、家族史、个人过敏史、治疗情况等。结果Ⅰ、Ⅱ组有家族及个人药物过敏史者明显多于Ⅲ组(χ2=47.11~149.73,P0.05),Ⅱ组有皮肤过敏史者明显多于Ⅰ组(χ2=8.50,P0.05)。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病儿中有63例(45.0%)先发生变应性鼻炎,55例(39.3%)先发生支气管哮喘。72.1%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病儿接受了鼻炎治疗,以单用或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和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措施。结论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两者有一定关联性,积极联合防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