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观察固骼生人工骨在颌骨囊肿术后填充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病例报告]按照常规方法给83例颌骨囊肿病例摘除囊肿病变组织,用自体血液充分搅拌固骼生人工骨后填充颌骨囊肿缺损.83例应用固骼生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反应,其中81例修复成功,X线检查结果示固骼生与宿主骨紧密接触,无脱落,术后随访2年见骨缺损被完全修复.83例中2例因切口缝合部位粘膜撕裂而修复失败.[讨论]固骼生安全无毒,使用方便,易塑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可替代自体骨材料应用于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修复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8月~2005年7月应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来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22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80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见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可形成优势互补,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修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谭桢  赵劲民  杨志  丁晓飞  姚军 《广西医学》2013,(9):1222-1223
目的探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40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先行病灶刮除术,再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区。术后每2~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40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15个月。疗效优26例占65.0%,良9例占22.5%,可4例占10.0%,差1例占2.5%。疗效为差的1例患者术后复发,经再次行病灶刮除+植骨术治愈。结论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是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作用与重建方法.方法 32例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伴有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刮除病灶后采用高速磨钻打磨腔壁,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骨,锁定接骨板桥接固定骨折断端.结果 术后随访10 ~42个月,平均27.6个月.27例病变愈合良好,骨缺损修复,骨折愈合,肿瘤没有复发.32例中复发3例,再骨折2例,均再次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后痊愈.结论 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充填治疗长骨良性骨肿瘤伴发病理性骨折安全、有效.术中彻底刮除病灶,高速磨钻打磨肿瘤壁,打压植骨,同时选用合适的锁定接骨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及骨折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良性骨肿瘤病灶清除术及骨折术后骨缺损的重建方法,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及骨折术后骨缺损38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免疫排斥反应,25例得到1~2年随访,38例骨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表明,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及骨折术后骨缺损,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没有较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江长青  张文涛  肖德明  李伟  张红雷  杨恒 《重庆医学》2015,44(12):1650-1651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局部切除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对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其中骨软骨瘤3例 ,骨囊肿2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 ,骨样骨瘤2例.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定位 ,置入关节镜及刨刀进入病灶区 ,在关节镜监视下局部切除肿瘤 ,并用等离子刀处理切除肿瘤后创面 ,对存在骨缺损病例以同种异体骨充填.结果 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入路切口小于3个 ,切口长度小于1 .5 cm ,其中2例充填同种异体骨.随访8~12个月 ,平均10个月 ,无复发、骨折及功能障碍 ;术后X线片显示病变切除彻底 ,骨缺损病灶同种异体骨充填完全.结论 深部骨良性肿瘤在关节镜监视下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局部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填充材料与自体骨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3月,选取52例良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行肿瘤刮除术,A组瘤腔用颗粒型及条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填充材料填充,B组用自体骨填充,伤口常规缝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材料填充组与自体髂骨填充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失血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对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疗效相当。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填充材料是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8.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骼生应用于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四肢骨折经实施内固定术后,在骨折线周围及骨缺损内均匀植入适量的固骼生材料治疗四肢骨折患者88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应用固骼生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全部骨折临床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固骼生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时植入骨骼生能明显加速骨折愈合过程,降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黄彰  梅宝珊 《中原医刊》2000,27(11):1-2
目的:介绍动用胎儿脱钙骨基质(DBM)治疗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2例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病灶清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以DBM进行充填。结果:DBM植入后4周,骨缺损处已有新骨生成,8周以后成骨作用显著,密度逐渐均匀,相互连成一片。10~12周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DBM有促进成骨作用。结论:DB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诱导成骨作用。彻底的病灶清除,合适量的DBM植入残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肢体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总结1991年2月至2004年2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肢体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1~44岁,平均22.1岁。手术方法均采用病损局部开窗配合高速磨钻切刮术,术后腔内用石炭酸、75%酒精灭活。病损切刮术后骨缺损填充采用自体骨10例,异体脱钙骨2例,人工骨4例,骨水泥填塞4例。对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损术后采用内固定,对于病损较小,不影响骨骼强度者不用内固定。本组15例行内固定术,5例未作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皮缘坏死等手术并发症。其中1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2.6年。11例患者病损区植骨均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一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采用病损局部开窗配合高速磨钻切刮术,病损腔内灭活,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切除后形成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应用异体骨治疗135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后骨缺损病例。结果在随诊的104例患者中,除1例因感染手术失败,7例肿瘤复发外,其余96例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均得到良好治愈,平均愈合时间9.7个月。未发现由于植入异体骨而引起传染病发生。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自体髂骨相比,此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以及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骨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骨显像放射性分布特点,阐明不同病理类型的四肢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99mTc-MDP骨显像放射性分布特点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选择行99mTc-MDP骨显像表现为四肢骨放射性分布异常患者76例,将99mTc-MDP骨显像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和放射性分布特点的差异,采用半定量法(T/N)检测病灶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和良恶性病变组间T/N值的差异。结果:①76例四肢骨肿瘤及骨肿瘤样病变中良性病变24例,恶性病变52例。②年龄及病变部位。良性病变中骨巨细胞瘤患者年龄为(42.1±17.4)岁,发生部位为膝关节周围;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年龄为(48.0±17.1)岁,发生部位为股骨近端。恶性病变中转移癌患者年龄为(64.0±14.2)岁,均发生在股骨干;骨肉瘤患者年龄为(30.3±15.3)岁,发生部位为长骨骨骺端;尤文氏肉瘤患者年龄为(49.2±4.7)岁,股骨骨骺及骨干均可见;纤维肉瘤患者年龄为(39.5±17.2)岁,发生部位为长骨远端;软骨肉瘤患者年龄为(63.0±14.8)岁,发生部位为长骨近端,长骨骨骺端及长骨骨干均可见。③放射性分布特点。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纤维肉瘤和软骨肉瘤呈"楔形"和"团块状"分布为主,骨巨细胞瘤缺损范围较尤文氏肉瘤及纤维肉瘤更大,骨肉瘤及软骨肉瘤中心区缺损罕见;纤维结构不良和骨转移癌主要呈"条形"分布,骨转移癌累及双侧骨皮质为多见伴中心区放射性缺损,而纤维结构不良沿单侧骨皮质放射性分布均匀。④恶性病变组T/N值(3.38±1.95)高于良性病变组(1.43±0.51)(t=-11.35,P<0.01)。结论:根据四肢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99mTc-MDP骨显像特点可初步推测病变的病理类型,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低抗原脱钙骨 (AAA骨 )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 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 ,其骨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 ,术后随诊 42例 49处骨缺损 ,每 2个月复查X线照片 1次 ,随访时间 1~ 3年。结果 :49处骨缺损均在 9个月内骨性愈合 ,平均时间为 6个月 ,优良率达 93%。结论 :AAA骨与红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其疗效显著 ,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良性骨肿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m×2 cm,最小0.8 cm×0.5 cm×0.5 cm.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查血生化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X线显示:1月后管状骨周围有骨痂生长,3月植入的珊瑚骨密度开始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4月达到临床愈合,18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 天然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而且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基本与骨形成达到同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用组),另65例患者接受单纯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用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不良事件、人工骨完全吸收后的骨质愈合情况等.结果 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26.2%(17/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完全吸收后,遗留明确或可疑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29.2%(1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两者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降低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后遗留骨缺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大段冷冻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冷冻大段同种异体骨和关节移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1~1999年间,应用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随访资料完整的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8~71岁,平均42.5岁,异体半关节移植48例,骨段移植2例,异体骨 人工关节4例。异体骨移植长度12~25cm。普通髓内钉固定16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8例,螺丝钉固定15例,重建钢板固定2例,克氏针 螺丝钉固定3例。结果:54例患平均随访时间4.5年(0.5~9年),异体骨愈合53例,不愈合1例。主要并发症:肿瘤局部复发4例,感染4例,骨折2例,关节面塌陷3例,关节强直2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21例,良18例,中8例,优良率87%。结论:冷冻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是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对22例四肢骨肿瘤截除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其中吻合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移位移植7例,手术效果满意。本术式的适应症为:长管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肿瘤较局限,全身情况较好者,骨肿瘤截除后缺损在7cm以上者。同时讨论了该术式在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无机骨(自制)复合自体骨髓作为移植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13例(联合应用内或外固定),其中骨巨细胞瘤7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5例,骨肉瘤1例.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肿瘤复发外,其余患者移植骨均与宿主骨融合.结论:无机骨骨髓复合物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