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市地区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病毒感染与心脏病,特别是与心肌炎的关系,引起临床医师们的极大注意。在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中,一般认为柯萨奇B 组病毒嗜心脏性最强,并确认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内虽有关于柯萨奇B 组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血清学研究的报导,但有关东北地区,特别是哈尔滨地区柯萨奇B 组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研究情况尚未见报导。为了提供防治哈市地区柯萨奇B 组病毒性心肌炎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1年至1982年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查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双份血清柯萨奇B 组病毒中和抗体,为了探讨细胞免  相似文献   

2.
一、病因目前,已知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几十种,但以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最为常见。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此病毒分 A、B 两组,其中以 B 组为最常见,世界各地均有报告。据报道,39%的心肌炎是由柯萨奇 B 组病毒引起,它在婴幼儿中亦为最常见的病原体,且死亡率较高。埃可病毒也很常见,病情一般较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轻。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它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但以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B CBV)感染最多见。国内上海、北京、长春等地均有病毒性心肌炎与CBV感染关系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显著增多,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的直接作用,包括急性病毒感染及持续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B组病毒与心肌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较多的柯萨奇B组病毒为抗原,检测了31例急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及恢复期血清,以及21份对照者血清的中和抗体。结果发现有51.6%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柯萨奇B组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提示在病毒分离阳性率较低的情况下,采用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作抗体测定,对了解心肌炎的病因学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自1955年在南非首次报告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以来,至今已有大量的报道,对本病的认识开始加深。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很多,据国内儿科方面的资料,除柯萨奇B组病毒外,已分离出的有埃柯病毒、灰髓炎病毒、腺病毒、疑似疱疹病毒和一些毒型待定的病毒。病毒性心肌炎和有关心肌疾病的绝对或近似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报告,因为许多  相似文献   

7.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此类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25%~50%急性心包炎患者、36%~65%急性心肌炎患者有近期或复发的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 group,CVB)感染。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一直未明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对这类病毒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现就柯萨奇病毒致心肌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IL- 6、IFN- γ及 Ig G亚类变化 ,进一步探讨在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细胞因子及 Ig G亚类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47例柯萨奇 B组 (Cox 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IL- 6、IFN- γ及 Ig G亚类水平。结果 :柯萨奇 B组 (Cox 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 IFN-γ、IL - 6均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 ;Ig G1 、Ig G2 、Ig G3明显降低且 IL - 6与 Ig G1呈负相关。结论 :人血丙种球蛋白可作为 IL - 6的拮抗剂用于小儿柯萨奇 B组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IL-6、IFN-γ及IgG亚类变化,进一步探讨在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细胞因子及IgG亚类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7例柯萨奇B组(Cox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IL-6、IFN-γ及IgG亚类水平。结果:柯萨奇B组(Cox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备血清IL-6、IFN-γ均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IgG1、IgG2、IgG3明显降低且IL-6与IgG1呈负相关。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可作为IL-6的拮抗剂用于小儿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特异性病毒所致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种炎症。临床并不多见 ,但近年有增多趋势。本病可为流行性 ,在病毒感染流行期中约 5 %的病人发生心肌炎 ,也可能散在发病 [1]。1 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无论国内外 ,心肌炎大多为病毒所致。已知很多病毒可引起心肌炎 ,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 A、B组病毒、孤儿病毒、流感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较为常见。其中柯萨奇 B引起者约占 5 0 %。此外 ,埃可、风疹、腮腺炎、水痘、天花和肝炎等 2 0余种病毒均可致病[2 3 ]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两方面因素有关 :(1)…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霞 《海南医学》2004,15(7):130-131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临床上以柯萨奇病毒(Coxsackie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较常见。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MC)最常见的病毒包括B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人们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是从1952年才开始的。当时是柯萨奇B 病毒在罗德西亚的婴儿室中流行(1)。以后成人的柯萨奇 B 病毒心肌炎相继也有报告(2)(3)(4)。病毒心肌炎的发病率在意大利有一统计、在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普查、患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病案,可以肯定的在  相似文献   

13.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因果关系已日趋明确。本文回顾性地对3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了柯萨奇B病毒(CBV)中和抗体检测的远期观察,希翼了解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PCR检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的价值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孙绪丁韩秀珍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吕晓霞王春霞柯萨奇病毒是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我们应用PCR技术对收住我院的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了检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月~1...  相似文献   

15.
自1992~1994年我们进行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肠道病毒病原学诊断的临床研究,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小儿肠道病毒心肌炎病原学检测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上升的趋势。肠道病毒是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常见病因,其中柯萨奇B族占心肌炎病原的1/2  相似文献   

16.
唐英蓉  胡开华 《重庆医学》1993,22(4):206-207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由多种病毒引起心肌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逐年升高趋势.因内外报道以柯萨奇(COX)B组2、4型病毒引起心肌损害最多见.而(COX)B组心肌炎与临  相似文献   

17.
建立反向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可疑为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7%,结果说明该法在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立反向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可疑为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7%,结果说明该法在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芪注射液佐治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现多认为由柯萨奇等病毒引起,临床上常对症治疗,并辅助一些营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我们在近3年采用黄芪注射液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柯萨奇病毒人群感染率高,感染后可致多脏器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其中以病毒性发疹、流行性肌痛、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最常见。此外它还可引起肝脏损伤。我科自2001年6月~2002年6月,诊治柯萨奇病毒性肝炎5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是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柯萨奇病毒RNA(COXV-RNA)均阳性,并且除外甲、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