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血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与脑梗死的关系及改善脑梗死预后措施。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A)组18例、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22例和血糖正常组(C组)25例。均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案,同时控制血糖。比较3组患者病情及预后。结果A组、B组大面积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C组(P〈0.01),且A组亦高于B组(P〈0.05);A组、B组总有效率均低于C组(P〈0.01或P〈0.05),且A组低于B组(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积极控制血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5例作为A组,另选15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作为B组。分析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情况。结果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B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比例低于B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比例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血脂水平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有重要影响,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关系,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漂移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62例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T2DM分为合并T2DM组(A组,n=38)和非合并T2DM组(B组,n=24),对两组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发病24h内确诊,遵循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给予相应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结果①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MAGE与CSS评分、Hcy、HOMA-IR、病程显著相关(r=0.531、r=0.518、r=0.360、r=-0.510,P〈0.05);CSS评分与CRP、Hcy、HOMA-IR、部分凝血酶原活动时间(APTT)显著相关(r=0.481、r=0.472、r=0.352、r=0.346,P〈0.05)。A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均高于B组(P〈0.01)。③以CCS评分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MAGE及血清Hcy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更明显,预后较差。减少血糖波动,降低血清Hcy水平,可延缓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20例.将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A组,将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B组,将糖尿病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C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梗死特点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的大面积梗死、出血性梗死、多病灶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例显著高于C组,重度神经缺损比例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情、临床特点、预后情况无明显差异,但高血压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比高血压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5.
孙岩伟 《华夏医药》2007,2(2):139-142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和早期高血糖对脑梗塞患者预後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和同期收治的120例伴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预后比较,从中分别抽取40人和24人分为A组(非糖尿病组)和B组(糖尿病组)做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分别于治疗后14天和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以评分作为标准进行预后比较。同时,将120名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根据梗塞早期血糖控制水平分为C组(88人)和D组(32人),两组分别于治疗后14天和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以评分作为标准进行预后比较。结果A组和C组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分别与B组和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组疗效及预后明显比非糖尿病组差,其中早期血糖控制不佳脑梗塞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志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22-182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血糖水平分为A组(血糖正常组)及B组(高血糖组),通过比较观察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增高组中、重型患者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组预后差于血糖正常组,血糖增高组中恶化及死亡患者所占百分比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所选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是死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存活者,对照组为死亡者。分析两组的年龄、生活习惯、既往史、病情、并发症情况,分析上述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饮酒、吸烟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颤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灶大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肾功能不全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心房颤动、梗死病灶面积较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均可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了解上述因素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3月经CT或MRI证实的2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102例)、应激性高血糖组(65例)和糖尿病组(57例),并对各组患者患病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的后循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及应激性高血糖组大面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好转率(23.08%,15/65)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56.86%,58/102)(P〈0.01)和糖尿病组(49.12%,28/57)(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16.92%)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2.28%)及血糖正常组(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早期有效监测并控制血糖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ICU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其中A组血糖≤6.0mmol/L,B组血糖为6.1~10.0mmol/L,C组血糖≥10.0mmol/L,对比和分析3组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短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短于C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C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对ICU患者的预后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而言,血糖水平应控制为6.1。10.0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系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重型神经缺损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平均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中完全需要帮助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一般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e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urop stroke score,ESS)评分,测定FBG、HbA1c、hs-CRP,按FBG、HbA,C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 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且其hs-CRP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 高FBG伴HbA1c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高,病情重.  相似文献   

13.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进行研究,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且病情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汀给药时机对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其中A组患者在rt-PA溶栓后给予他汀10 mg/d口服治疗,B组患者在rt-PA溶栓前给予他汀1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MMP-9、HMGB1、IL-17水平等。结果 B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治疗前(P<0.05);B组患者治疗后HMGB1、MMP-9及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溶栓前给药用于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下调HMGB1、MMP-9及IL-17水平,改善其临床预后,且未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优于溶栓后给药。  相似文献   

16.
银杏达莫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春华 《海峡药学》2009,21(6):111-11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急性脑梗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银杏达莫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用银杏达莫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8例,均为首次发病.依据发病前有无TIA发作将患者分组,其中无TIA者80例为对照组,合并TIA者38例为试验组.记录两组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比较其脑梗死面积、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脑梗死面积[(5.3±1.8) cm3比(8.7±2.1) cm3]及MESSS评分[(15.4±3.2)比(19.6±3.4)]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64.4±5.7)比(52.6±5.5),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5.8±1.1) mg/L比(8.5±1.6) mg/L,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3.0±0.6)g/L比(3.8±0.8) g/L,P<0.05].结论 老年性TIA有助于降低继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脑梗死临床分析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脑梗死老年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60岁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结果①观察组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轻度、重度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脑梗死的发生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一定关系;且病情多较重;痊愈率低。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为军 《中南药学》2008,6(4):498-500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8mg,均加入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连用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1.4%(P〈0.01);2组治疗14d后N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28d后有显著改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