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接受急诊护理的2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前的113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的113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急救不到位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急救不到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室中对于患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8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90例观察组以及90例对照组患者,对照组仅接受急诊科常规监护,观察组则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缺陷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缺陷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室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护理质量分数、护理合格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陈美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72-2773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84例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则给予一般护理形式。结果从抢救开始到休克纠正时间,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抢救效果,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全程护理措施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分析这种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急诊在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急诊危重患者在抢救期间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显著提升了抢救成功率,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接收的84例AMI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按照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同期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科接收的84例AMI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设置为对照组,施以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及预后康复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院内AMI复发以及医疗纠纷等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传统急诊护理模式,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抢救效果更为突出,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手术室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一般风险管理制度,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重点加强护理标识应用,在上述时间段内手术室共收治患者470例,划分为对照组235例与干预组235例.总结2年中科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于风险管理制度质量的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为6.81%,干预组为1.28%,干预组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标识使用、用药使用干预、病史观察及术前积极评估等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干预组较低(P<0.05).结论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使用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且患者对于科室风险管理质量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6年1月开始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将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采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1)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分析这种措施取得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一共收治患者9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则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诊胸痛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救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00例,将其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抢救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2%,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4%,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未实施互利缺陷及经验分享制度的68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依照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8314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纠纷状况、缺陷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纠纷或缺陷事件15次(发生在白班8次、夜班7次),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可以明显提升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改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效益,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深入应用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文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最高层次,并介绍了图书馆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医学院校图书馆文化管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把医院各个部门和各类人员的护理工作内容和所要达到的要求、具体考核条件等用标准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定期检查考核,用以衡量各部门和各类人员护理工作完成的水平和程度。结果每项具体护理标准的确立。无一不是以服务于病人为基点,每个项目的实施前先要考虑将为病人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从五个环节人手,使全体护理人员目的明确,自觉参与质量标准化的管理。结论标准化管理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行之有效,可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项目管理促医院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玉秀 《中国医院》2005,9(10):73-74
通过介绍项目管理在医院管理部门的应用实例,反映了项目管理作为有力的管理工具,对医院管理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强调了项目管理的实用性,主要通过其对管理过程的系统化、明确化和团队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医院感染管理的程序化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武迎宏 《中国医院》2006,10(5):24-25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学术性及专业性均较强.为了克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性和随意性管理的现象,避免工作中产生的行而上学、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的状况,学习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复杂的结构形态,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完整的、规范的管理工作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部门、科室、人员的岗位责任、工作范围、操作流程、考核内容与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从而做到事事有程序,人人有责任,环环相扣,责权分明,科学地规范了工作秩序,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无效性以及推诿扯皮等消极现象,使整个管理系统协调高效地运转,让专职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不断总结、继承、提高和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不断丰富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就如何加强学校人员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问题,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3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管理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79-280,288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着一切从人出发的管理理念,把各种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贯穿于护理管理的每个环节中.结果: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基础护理、危重特级护理和护理文书达标率显著上升,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人性化管理可以不断地提高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于晓初 《中国医院》2012,16(5):9-11
护士分层管理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将护士按能力、职称、学历、年资分为N1-N44个层级,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标准、培训,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方案,从而全方位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护士长要树立新型人性化管理理念,了解并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激发不同层次护士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施人性化护理质量管理,培养护士慎独、积极上进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科室护理质量,打造出技术过硬、团结向上的护理团队。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雪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913-1914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精神科护理工作影响因素有工作心理负担重——高压力,健康危险性大——高风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高责任。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人性化管理来激励下属,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也可促进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更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切实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谭瑛 《中外医疗》2012,31(15):5-6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0月此期间住院患者240例作为实验阶段的调查对象。比较两阶段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状态和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危机式护理管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其焦虑状态减轻,对我院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管理中采用危机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