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布朗氏架是骨科患者常用的抬高下肢和下肢骨折的牵引工具,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促进消肿[1]。布朗氏架在下肢骨折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骨折时行骨或皮牵引时下肢需保持外展30°中立位,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牵引肢体往往会向布朗氏架的两侧倾斜或双下肢并立达不到牵引外展30°或中立体位的要求,甚至有患肢从布朗氏架上滑落从而影响牵引效果,临床通常使用的脱脂绷带表面粗糙、柔软性差、更换清洗不便、制作成本高,且不宜长期  相似文献   

2.
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为防止患肢过度内收致关节脱位,常应用外展支架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我科自2011年以来将原始的木制外展支架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3.
患肢抬高能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传统:1)使用一般枕头抬高患肢,但枕头有支撑力差易变形等缺点.2)使用布朗氏架抬高患肢,此方法比较笨拙,而且容易造成骶尾部的压疮,污染后更换衬垫比较繁琐.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1月我们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应用不同型号的下肢抬高垫,对患肢进行抬高,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神经内科自1998年以来从康复医学角度对偏瘫采取必要的康复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保持正确的体位1.1仰卧位取仰卧位时,在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易发生垂足及髋关节屈曲强直、外展强直等问题,可在足底放置砂袋或海绵垫,使踝关节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并在患侧臂部下方垫一个枕头,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砂袋,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等。1.2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下面用枕头支持…  相似文献   

5.
骨折会引起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临床上常采用枕头、棉被、布朗氏架等物品将患肢抬高,但病人反映均不如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于2001年制做了下肢抬高海绵垫,用于下肢受伤的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制做方法1.1取市售高弹海绵一块,将其裁成长75 cm,高25 cm,宽30 cm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一头约25 cm处裁成45°角的三角形,如图1。1斜面2上面图1下肢抬高海绵垫1斜面2上面3上布带图2下肢抬高海绵套1.2取橡胶中单一块,按海绵垫尺寸做成一个套子套在海绵垫上,缝制好,此套子可以防止血液等污染海绵垫,延长海…  相似文献   

6.
对于骨科下肢创伤,骨折及骨折术后的病人,为了减轻肢体肿胀,常需要抬高患肢,而我们在临床上常用一些代用品(枕头,被),不便于工作,还不能保证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于支被护罩,牵引滑轮,下肢抬高,改善膝关节功能位为一体的下肢肢体抬高架,并用于临床,对患肢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自2005年3月~2012年12月,本院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5例,术前和术后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同时应用多功能下肢肢体抬高架对于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有效地预防了膝关节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术后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姚婕 《海南医学》2004,15(1):98-98
下肢外展固定是下肢创伤及手术后常用的体位 ,如何能够达到下肢的外展固定 ,我们研制了下肢外展固定枕 ,经临床应用 ,取得理想疗效。1 .一般资料1 .1 下肢外展固定枕的研制该枕为等腰三角形 ,底边长 4 5cm ,高 4 0cm ,厚 1 0cm ,用棉布制成 ,其中充填蒲绒。两边各放置尼龙扣带 4条 ,用于固定。1 .2 使用方法将下肢置于外展位 ,其间的夹角为4 5° ,脚尖冲天 ,于膝关节上下段 ,摆入下肢外展固定枕 ,该枕侧边的 4对固定带 ,上方 2条固定于膝上 ,另两条固定于膝下 ,扣紧尼龙扣 ,外展固定枕即稳定的置于双下肢的中间 ,并维持双下肢与外展中立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如意金黄散外敷加抬高架减轻下肢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肿痛的护理及疗效。方法:如意金黄散加醋配调外敷患肢,并将患肢置放于抬高架上抬高患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如意金黄散加醋配调外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为两组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加抬高架减轻下肢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肿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架水平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广西省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骨科股骨干骨折患儿78例进行皮肤牵引或骨牵引,将患肢直接平放床上,垫5~10 cm厚度的软质枕头,牵引绳通过与床尾的滑轮构成牵引系统,将患肢髋关节外展20°~30°,伸直自然位,屈膝20°~30°,分阶段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及肢体畸形矫正情况。结果:第一阶段评估76例,患肢均达到固定并矫正重叠移位,骨折愈合良好;第二阶段评估64例,患肢畸形矫正满意;20例患儿显示患肢有6.6~9.3 mm过度生长,平均9.2 mm,没有明显的功能和外观的影响。结论:无架水平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屈坤敏 《广西医学》2009,31(10):1496-1497
目的研究带孔长型枕垫用于股骨颈骨折行持续皮牵引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改善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自制带孔长型枕垫于被牵引患肢;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两个普通枕接连垫于患肢。观察对比两组有效牵引、患者舒适度、足跟部、骶尾部的压疮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牵引45例(90.0%),对照组35例(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带孔长枕垫能使患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保证有效牵引,有效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和愈合。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患肢需绑紧三角枕或穿“丁”字鞋进行外固定,置于外展中立位。长期固定不变的姿势,使患者极度不舒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衰退,常合并各种慢性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均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我们对术后患者进行了舒适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手术后,能确保患者患侧下肢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外旋转,进而达到防止关节脱位提高手术效果的较佳方法。方法取临床上行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联合应用组)、钉子鞋组和梯形垫组,观察三种方式对患肢的固定效果及关节脱位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能有效达到术后患肢固定要求,未见关节脱位,其它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缺陷并有关节脱位现象,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联合应用)用于人工髋关节手术后患者的患肢固定,可克服各自单独使用存在的不足,起到互补作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5~1998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96例,除59例病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外,其余37例均行保守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护理体会如下:1保持正确体位 股骨颈骨折经手法或牵引复位后,护理中固定体位很重要,应使病人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保证牵引及外固定的效果。因皮下脂肪较薄,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卧床难免不适,因此卧硬板床上褥子应厚些,经常活动肢体,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不适。病人可适当抬高上身,但不能影响骨折局部的固定。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上的防外旋鞋。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  相似文献   

14.
李友娥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65-86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佳护理程序。方法对本组60例病人制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计划。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3d,60例病人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病人发生髋关节脱位,假肢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做好术前病人的评估,了解术前髋关节的功能,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疼痛与饮食护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鼓励病人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是防止病人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囊压力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后,以及在不同体位、不同牵引重量下患髋关节囊内压(IAP)的变化。方法采用测压仪对20例Garden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患髋关节腔穿刺测压,观察并记录在不同体位及不同牵引重量下囊内压力的改变。结果患髋关节囊内压力在股骨颈骨折后升高。其中髋关节伸直内旋位60°位、伸直外旋60°位、外展30°及60°位,中立位牵引3kg及5kg,均较中立位时高,以伸直内旋位牵引囊内压升高最明显;外展角度增大可引起囊内压升高,外展60°较外展30°囊内压升高明显;中立位牵引5kg较牵引3kg囊内压力升高明显。结论股骨颈骨折后患髋关节囊内压明显升高,髋关节外展角度的增大及下肢牵引重量的增加均可引起囊内压的明显增高,从而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给。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患髅关节过度外展及牵引重量过大,以免进一步引起囊内压升高,加重股骨头缺血。  相似文献   

16.
俸献珠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245-246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因髋关节病变人院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8.5岁。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头坏死17例。其中全髋30例,半髋16例。术后按常规给予“丁”字鞋固定患肢于外展中立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消肿、镇痛处理。术后3~7天开始针对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有规  相似文献   

17.
刘新景  张迪 《中原医刊》2005,32(2):F003-F003
骨折后肢体肿胀的原因除局部出血、血液循环障碍外。还有创伤后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患肢抬高是骨折早期减轻肿胀既经济又简单的方法。我院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对150例下肢骨折病人进行患肢抬高消肿的护理观察,发现肢体抬高、患者的体位与消肿时间有密切关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婴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特征:(1)患病下肢活动受限;(2)病肢喜屈曲,且稍外旋;(3)病肢短缩;(4)病肢皮肤皱纹多于健侧且升高;(5)病侧髋部外侧隆起;(6)外展试验阳性,即屈膝关节、屈髋关节各90度,再向外展,病侧下肢不能放平;(7)会走路的幼儿.一侧髓关节脱位为瘸步,双侧髋关节脱位为鸭步;(8)X线片示:病侧髋臼线,股骨头向上移位,头骺发育差。二、治疗方法:采用新手法复位后.配戴系列超蛙式复位架固定。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患肢需绑紧三角枕或穿“丁”字鞋外固定,置于外展中立位,长期固定不变的姿势,使患者极度不舒服,而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衰退,常合并各种慢性病,机体的不舒适是各种慢性病的诱因,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舒适的程度。我院自2004年1月 ̄2006年1月收治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现将100例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50 ̄100岁,…  相似文献   

20.
胫骨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患肢的抬高是胫骨骨折治疗和护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患肢抬高可以促进肢体的静脉循环,以利于消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肢体得以最大限度地功能康复。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260例胫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对其中的130例采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多功能下肢抬高支架抬高患肢,患者舒适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