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损伤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53例骨科四肢开放性损伤病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进行护理观察。结果53例患者经1~4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39例无骨外露,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游离植皮成功;14例骨外露,待肉芽组织生长后覆盖骨外露,再创面游离植皮,创面愈合。结论术前做好急救护理,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体位、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及功能锻炼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损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建平  张智才 《甘肃医药》2013,(11):843-845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严重软组织坏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严重软组织缺损创面引用负压引流技术(VSD),待肉芽组织生长充分后,行植皮手术治疗.结果:37例创面全部愈合,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外伤后股骨内髁骨外露,用克氏针对骨折简单有效固定,骨皮质表面钻孔,负压吸引3~4周后,肉芽组织覆盖骨面,经植皮创面愈合;28例车祸外伤后软组织坏死创面,经负压吸引治疗14天,断层皮片植皮,创面愈合;7例糖尿病足,皮肤破溃,迁延不愈,经清创后负压吸引治疗14天,植皮后创面愈合;2例痛风石破溃创面,行病灶清理、负压吸引治疗21天后,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软组织缺损治疗,能减少手术操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感染、骨外露的效果。方法6例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感染、骨外露的伤员经清创、单边外固定架固定、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采用植皮或皮辩转移等方法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本组6例伤员经综合治疗后,感染得以消除,骨外露面体积较小者被新鲜肉芽组织直接覆盖后行植皮或皮瓣转移,骨外露面较大者经骨面钻孔引导肉芽组织覆盖骨面后植皮,全部一次成活。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感染、骨外露,在有效固定了骨折的同时,负压封闭引流封闭了创腔,控制了感染,并刺激大量的肉芽组织增生覆盖骨面为皮瓣转移或植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福锦 《广西医学》2009,31(10):1492-149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7例慢性骨髓炎治疗患者先清除病灶,再给予负压封闭引流,Ⅰ期封闭创面、Ⅱ期植骨,伴有软组织缺损较多者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结果17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血液循环丰富,局部组织无水肿,通过Ⅱ期植骨、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均愈合,无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使病灶清除后的创面在封闭状态下得到充分引流,既能避免持续滴注灌洗引流不畅的问题,又能免除患者换药的痛苦,同时也能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改善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利于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踝部软组织损伤术后的护理,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和引流通畅,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方法:对64例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彻底清创,然后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生长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经负压封闭引流2~3次,每次持续吸引7~10 d后,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47例行游离植皮成活,17例行皮瓣移植成活。结论:经负压封闭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并早期行植皮或皮瓣移植,可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肢体毁损伤的病例,探讨肢体毁损伤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21例开放毁损伤患者采取急诊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保肢治疗,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21例患者经1 ̄5次VSD治疗,12例无骨外露,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游离植皮成功;5例骨外露面积小,肉芽组织覆盖骨外露后游离植皮,创面愈合;3例骨外露,行组织瓣转移覆盖创面;1例并发严重感染,截肢。结论密切的创面观察,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肢体毁损伤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全  赵永健  刘群 《吉林医学》2013,34(13):2504-2505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皮肤撕脱伤原位缝合术后皮肤坏死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12例皮肤撕脱伤原位缝合术后皮肤坏死及合并感染患者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术后-60~-50 kPa负压吸引7~10 d后全部行刃厚皮片植皮。结果: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本组12例患者中全部直接行植皮术,植皮前所有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呈粉红色颗粒状,触碰易出血,直接行刃厚皮片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及并发症。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引流充分,加速创面愈合,是一种治疗皮肤撕脱伤缝合术后皮肤坏死及合并感染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特大面积头皮撕脱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泓  杜晓扬  水庆付  钟晓红 《安徽医学》2014,(12):1687-1689
目的分期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特大面积头皮撕脱伤。方法早期应用中厚植皮的方法修复颅骨膜或软组织存在的创面;颅骨外露部行颅骨皮质密集钻孔去外板至板障层,应用VSD敷料将整个植皮区及颅骨钻孔区创面完全覆盖并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去除VSD敷料,观察植皮片存活情况并换药至颅骨钻孔区肉芽均匀覆盖,后期中厚大张网状植皮联合VSD修复残余创面。结果 5例早期移植中厚皮片基本全部存活,后期中厚植皮成活90%以上。平均住院天数约为52 d。结论特大面积头皮撕脱伤患者在急诊或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创面中厚皮片移植、颅骨外露区去外板至板障层,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植皮片成活率以及植皮片存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皮片移植在电击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俊  胡晖  杨淮河  何树清 《医学综述》2013,(20):3809-3810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皮片移植在电击伤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使用持续VSD治疗的电击伤患者37例,生命体征平稳后彻底清创,安装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床边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 d(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肉芽创面形成,行二期植皮术.结果 37例患者中21例患者一次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全部存活,16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存活.结论 电击伤创面早期清创后应用VSD待肉芽生长后行二期植皮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的疗效及护理。方法使用VSD材料对10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果3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d,创面经植皮后再次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后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3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7~10d后,创面经植皮加带蒂皮瓣修复术创面愈合,2例创面经植皮纱包加压包扎植皮成活治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负压下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外来感染的可能,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与损伤感染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将46例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损伤感染创面的患者进行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和冲洗的患者观察引流液、负压变化、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感染等.结果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46例创伤与损伤感染,术后持续负压吸引7-10d,负压维持在60-80kPa,除1例植皮失败,其余患者肉芽组织新鲜,植皮均成活,无功能障碍及护理并发症.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应加强心理和体位护理,及时处理引流管堵塞和负创材料漏气现象,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点状植皮治疗手指电烧伤后骨暴露的疗效及意义。方法电烧伤后局部换药至坏死组织脱离,肉芽生长后,手术去除暴露骨皮质,取刃厚或中厚皮片点状移植覆盖创面、包扎。结果10例患者中5例术后3—5d愈合,3例继续换药8—12d后创面愈合,2例术后16d再次点状植皮后,6d治愈。结论点状植皮治疗手指电烧伤后骨暴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对高压电损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56个上肢受伤部位患者(35例高压电损伤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个部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及局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全身和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1~3周,7d更换1次新的VSD敷料,术后1~3周拆除负压吸引装置。观察2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再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片或皮瓣封闭创面。结果试验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对照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试验组创面肉芽生长快,皮片或皮瓣覆盖后愈合快;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相对较慢。试验组皮片、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92.9%(均P<0.05),试验组皮片、皮瓣移植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2.5±2.2)、(58.3±4.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4±2.1)、(62.3±4.2)d(均P<0.05)。结论 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能明显地改善高压电损伤肉芽生长创面情况,为进一步封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V8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电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疗法2008年12月开始,临床收治四肢电烧伤30例,急诊手术清创后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天后,拆除VSD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术.结果 30例患者20例患者一次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全部存活,10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存活.结论 四肢电烧伤创面早期清创后VSD外敷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电烧伤创面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电烧伤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治疗处理方法。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1-6周,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行游离植皮,创面全部封闭。无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明显肾功能障碍和脓毒血症。结论对电烧伤后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骶部巨大褥疮的疗效.方法 对10例骶部巨大褥疮的患者经有效的清创、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行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结果 10例患者经过1-2次VSD负压引流,治疗2-4周,创面坏死组织脱落,骶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游离植皮皮片全部成活.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VSD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巨大骶部褥疮减少了褥疮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专用辅料治疗骨外露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对18例骨外露患者清创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VSD敷料)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1~2周后去除敷料,创面新鲜者取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植皮再用VSD敷料覆盖,持续负压引流,1周左右去除敷料.结果 15例创面新鲜,肉芽组织丰富,另3例再次覆盖VSD敷料1次后创面新鲜;16例植皮成活,2例去除VSD敷料后边缘少许坏死,积极换药后成活,皮片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负压引流专用敷料治疗骨外露效果好,操作简单,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对30例患者右上肢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创面,采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2期植皮或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25例患者伤后10d创面肉芽生长良好,7例行2期皮瓣修复,18例行2期游离植皮修复,皮片、皮瓣成活良好;5例伤后17d肉芽生长良好,2期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皮片成活良好。结论:和传统的换药方法相比,负压引流技术可以促创面进肉芽加速生长,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但有些方面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修复高压电击伤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32例高压电击伤创面早期清创,一期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运用其专用敷料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视创面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待创面培养出新鲜肉芽组织,二期采用皮辩移植或游离皮片移植封闭创面,观察术后皮瓣及皮片的成活情况。结果16例使用1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0例使用2次(更换一次敷料)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丰富,二期行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皮片均存活良好;16例创面伴有骨外露,行邻位或随意皮瓣转移,皮瓣存活良好。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能提高皮片或皮瓣移植成活率,减少创面植皮次数,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便于操作和护理,在治疗电击伤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张美 《吉林医学》2011,(33):7161-7162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感染性压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8例大面积感染性压疮患者的溃疡创面按外科常规清创后,将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压疮创面持续负压吸引。结果:在8例大面积感染性压疮中,引流时间10~32 d,平均17 d,形成健康新鲜的肉芽组织,伤口再上皮化和肉芽生长的速度快,有效率为100%。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感染性压疮,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