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慧琴 《吉林医学》2012,33(23):5103-5104
目的:讨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方法:对1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好转后转科,4例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方法,可有效防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邹燕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35-153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ICU3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果经严密监测和护理,我院ICU未发生交叉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论采取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等多种方法,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安亚妮 《吉林医学》2013,34(6):1090-1092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开展细菌耐药目标性检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分布、标本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开展监测,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手卫生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流程及措施,有效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方法:总结我科1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及治疗护理,1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原发病治疗效果满意,解除隔离,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结论:积极采取有效隔离及规范护理,对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及耐药状况,为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提出管理措施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我院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汇总和分析。结果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64例,感染率为15.31%,其中泌尿道21例次,占29.17%;血液19例次,占26.39%;肺部18例次,占25%;创面12例次,占16.67%;骨髓2例次,占2.78%,共检出72株耐药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首位,其次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侵入性操作多、广谱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医务人员的手和诊疗环境污染等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耐药菌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诊疗操作,防止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徐绍红 《海南医学》2011,22(14):74-75
目的讨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ICU收治的3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34例患者好转后转科,4例患者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抗感染治疗对策。方法抗感染治疗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对住院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实时监测,并进行及时的消毒和隔离。其次,严格执行相关无菌操作的规程和手卫生消毒。第三,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传播进行控制。结果通过抗感染防治,我院从2008年至今,未暴发与流行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抗感染治疗的关键是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收集五官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2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包括加强手卫生、严格执行隔离规范、加强清洁工的管理等。结果 29例患者治愈,解除隔离出院。无一例院感发生。结论耳鼻喉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多为社区感染,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加强主动筛查和病区防控管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护理十分重要,强化医护人员的防范隔离意识,能有效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多耐药菌(MDROs)感染的预防以及隔离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提供显著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结核病MDROs感染患者90例。针对医院医务人员以及MDRO感染患者,对其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预防进行调查,分析隔离措施有效实施后在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方面获得的效果。结果10名医师针对MDROs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为100.00%,10名护理人员的知晓率为90.00%;90例患者的知晓率为13.33%;在MDROs感染有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医师,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339,P<0.05)。10名医师的手卫生正确率为90.00%,依从率为90.00%;10名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为50.00%,依从率为30.00%。在手卫生正确率以及依从率方面,医师明显高于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325,P<0.05)。结论针对医院结核病患者,其在MDROs感染有关知识方面较为缺乏,需要将医务人员的预防隔离措施显著提高,最终有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金龙  都鹏飞 《安徽医学》2015,36(7):797-800
目的:了解2013年度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方法对住院的53885例患者进行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感染部位以及药敏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388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89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446例,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血液、粪便及其他分泌物,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血液内科、特诊一科、EICU、儿科血液病区;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高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细菌最多(70.5%,其中ESBL大肠埃希氏菌52.7%,ESBL肺炎克雷伯菌17.8%),其次分别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0.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7.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2%)。结论该三甲医院2013年度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较多的科室主要为血液内科、特诊一科、EICU、儿童血液病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并发症、激素的应用是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细菌是主要多重耐药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12月住院重症患者,取其下气道分泌物或痰,经培养和药敏试验,筛选出符合条件者.结果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与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年龄大于60岁,住院时间长大于7d等有关,并随住院天数的增加,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结论通过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手卫生,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使感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496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结果:通过两年持续地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科室分布前3名,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两年中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以老年病、糖尿病、肿瘤病例为常见,多重耐药菌患者数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数无比例关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存在院内传播。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的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邓粮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5-157+161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住院患者、相应科室在职的护理人员及环境表面作为本次研究组对象,住院患者共300 例,护理人员共46 例,病房共100 间。本研究采用PDCA 循环行医院感染管理,实施前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7 年11 月~2018 年5 月;实施及实施后作为研究组,时间为2018 年6 月~2019 年1 月。对比两组环境表面的清洁合格率清洁率、护理人员手卫生情况、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环境清洁率(97.0%)高于对照组(85.0%)(P<0.05),研究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0.7%)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可提高病房环境的清洁率,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手卫生等,降低患者各系统感染发生率,值得在医院中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4.
欧阳婵 《中外医疗》2014,33(2):18-1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情况,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1614人次,医院感染率为2.35%,例次感染率2.6%。感染科室以ICU、脑外科高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结论对感染高科室重点监控,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房空气质量对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43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入住安装有空气消毒机的病房,对照组入住采用自然通风法消毒的病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切口感染细菌类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减少(P<0.05);对照组病房空气细菌数随时间延长增加的幅度大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两组间细菌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病房空气质量可以降低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调查2009年8-10月深圳某医院妇产科产妇会阴侧切伤口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的原因和预防相关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的方法 ,了解某医院产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272例侧切术病人中8例发生医院感染,术后感染率为2.94%。经调查,会阴侧切缝合术后住院天数≥3d(χ2=0.01,P=0.01)、住院时有合并症(Fisher’sExectTest,P=0.04)是产科会阴侧切术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产房物品表面(>5cfu/m2)及病房空气(>200cfu/m3)细菌污染严重可能为该次医院感染发生的直接原因。结论提高手术质量,做好产后护理及产房与病房的消毒工作是预防产妇会阴侧切伤口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曹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7):930-932, 938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某院13 027份出院病人的电子病历,结合临床医师相关报告和感染科室专职人员调查结果,统计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0%(352/13 207)。其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9%(182/6 299),2016年为2.53%(170/6 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的好发科室主要为ICU、泌尿外科和神经内科;好发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亦占一定比例。除真菌外,主要分离出1 180株病原菌,感染次数较多的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革兰阴性菌822株(69.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呼吸机、行气管切开术、留置导尿管和血液透析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 结论 控制医院感染,应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分析高危因素,进而重点防控。感染控制措施主要为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医生和病人手卫生的依从性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刘玲  蒋飞  李逢斌 《海南医学》2016,(24):4082-4084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入抗生素药物治疗难治性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静脉抗感染、祛痰及机械辅助排痰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并在病变部位注入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难治性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文郎  唐恒锋  王文杰  陈爱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57-1958,1939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同时间段内普通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感染率、感染菌种、感染部位及主要细菌耐药性的对比研究,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ICU与普通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出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感染率、感染菌种、感染部位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地对照研究。结果:ICU病房患者的易感性强,细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普通病房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假单胞菌为主;ICU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普通病房严重。结论:ICU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细菌构成、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阻断病原菌在不同病房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控督导员制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并比较实施前后新冠肺炎病区医务和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结果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后,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在手卫生依从性、穿脱防护用品步骤、护目镜穿戴、口罩穿戴、医疗废物处理和物表消毒合格率等方面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能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对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