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在迅速增长?目前X线胸片?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能帮助医师对大部分肺癌作出诊断和分期判定,但对于一些早期病变的判定帮助有限?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空间分辨力较差?PET/CT的出现弥补了这两方面的缺憾,它融合专用的PET扫描仪和CT扫描仪的技术,提供了来自两种显像方式的独特信息?本文就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ET-CT在诊断巨细胞动脉炎(GC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例GC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器械检查及PET-CT结果 ,并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院4例及文献中29例患者年龄都大于50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体质量下降、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ESR、CRP升高;PET-CT提示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管壁连续性弥漫性代谢升高;该院4例患者最大摄取标准值(SUVmax)2.5~9.6.结论 PET-CT对诊断GCA尤其是早期或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有一定临床价值,对病变范围的确定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身骨显像及CT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等证实合并有骨转移的5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比较全身骨显像及CT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阳性率。结果:全身骨显像与CT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骨转移一致性差(kappa=0.231,P=0.007);全身骨显像与CT诊断骨转移阳性率分别为91.1%和57.1%。结论:两种方法均可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但全身骨显像的诊断效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增强CT对肺癌淋巴结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560枚病灶)肺癌患者,均行PET/CT和CT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PET/CT与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PET/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与增强CT对N0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N1和N2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扫描比较,PET/CT检查技术在诊断肺癌及淋巴结分期方面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核医学最高水平的标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用于病变(主要是肿瘤)定性、定量、定位、定期的分子显像系统。PET以功能代谢显像为优势,CT事MR则以显示精细解部而见长。因此,将PET与CT或MR两类分别成像的图像进行融合,实现了强强联合,既可优势互补,还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与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1周内行18 F-FDG PET/CT及增强CT检查,最终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18 F-FDG PET/CT出现4例假阳性及3例假阴性,18 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85.0% (17/20),特异性为80.0%(16/20),阳性预测值为81.0%(17/21),阴性预测值为84.2%(16/19),准确性为82.5%(33/40);腹部增强CT出现5例假阳性及8例假阴性,腹部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60.0%(12/20),特异性为75.0% (15/20),阳性预测值为70.6% (12/17),阴性预测值为65.2%(15/23),准确性为67.5% (27/40);两者假阳性及假阴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78,P=0.893;x2检验).结论 虽然18F-FDG 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同增强CT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NB的45例患儿病例资料,按治疗前后分为治疗前组(n=13)和治疗后组(n=32)。所有患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作为PET定量分析依据。结果 治疗前组所有原发灶均见FDG摄取增高(13/13,100%),治疗后组7例FDG摄取增高(7/32,21.9%)。PET/CT检出23例淋巴结转移(23/45,51.1%),其中局部淋巴结转移17例,伴或仅远处淋巴结转移13例;骨(或骨髓)转移18例(18/45,40.0%);胸膜转移2例;肝转移1例;硬膜下转移3例;脑实质转移1例(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多器官转移)。PET/CT显像后临床分期:在治疗前组中,4例分期改变(4/13,30.8%),其中1例Ⅱ期患者分期提高到Ⅳ期(1/2),3例Ⅲ期患者分期提高到Ⅳ期(3/5);在治疗后组中,17例患者分期改变17/32,53.1%),0期患者因4例发现骨(或骨髓)转移,调高分期(4/14,28.6%),可疑Ⅰ期患者中,6例因原发灶区异常软组织影未摄取FDG,调低分期(6/7,85.7%),Ⅱ期患者1例发现盆腔FDG代谢增高结节,调高分期(1/3),Ⅲ期患者中2例分别发现骨及椎管内转移,调高分期(2/2)。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提供客观的分期依据,提高了NB原始分期及再分期的准确性,其中再分期获益更大;Ⅲ期患者的分期改变最为显著;治疗后Ⅰ期患者分期明显调低。PET/CT改变分期的主要原因是对全身病灶检出的敏感性高;另一方面可以评估原发灶术后术区异常组织是否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磁共振成像(MRI)和PET/CT在淋巴瘤诊断中灵敏度(SEN)与特异度(SPE)的一致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10月,纳入研究PET/MRI和PET/CT在淋巴瘤诊断中的SEN与SPE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评价数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221例淋巴瘤患者.其中,4篇文献提供了基于患者及病灶部位的资料(含1篇提供分期的数据),2篇文献仅提供了基于病灶部位的资料(合1篇提供分期的数据).结果显示,PET/MRI与PET/CT均能够准确地发现淋巴瘤患者体内的病灶,其发现的病灶部位及数量基本吻合.PET/MRI与PET/CT发现病灶的SEN与SPE较高,并且在淋巴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PET/MRI在淋巴瘤诊断中的SEN、SPE与PET/CT相近,可能成为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②方法分析150例爆裂骨折的X线平片和CT扫描资料。③结果因X线平片无典型征象而误诊13例,由于对典型征象缺乏认识而误诊6例,由于投照因素漏诊15例。④结论X线平片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误诊、漏诊率较高,提高认识水平和投照质量可减少误、漏诊;CT能显示椎体、附件骨折、椎管狭窄及后移骨片优于X线平片。提高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并显示椎管的狭窄程度,二者结合可详细反映爆裂骨折的各种损伤情况,对决定外科手术方式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临床及时正确地处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MDCT增强扫描和FDG PET/CT显像联合应用评价食管癌原发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 所有79例食管癌患者均在1周内接受FDG PET/CT检查、增强扫描MDCT检查及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结果。观察食管癌原发病灶、周围组织器官有无浸润、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及组数,MDCT图像、FDG PET/CT图像及两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对病灶检出率的敏感度分别为:78.3%、96.4%与96.4%。MDCT、FDG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T4期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0%、90%、90%;特异度分别为94.5%、68.5%、98.6%;准确度分别为91.6%、71.1%、97.6%;两者联合与单独FDG PET/CT的特异度(P=0.0)及准确度(P=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0.5%、86.1%、94.3%;特异度分别为:95.9%、97.1%、98.6%;准确度分别为:90.1%、94.6%、97.6%;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P=0.0)或FDG PET/CT(P=0.021)的敏感度、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的特异度(P=0.007)、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P=0.0)或FDG PET/CT(P=0.004)的准确度均有显著性差异。〖HTW〗结论〓〖HTK〗MDCT增强扫描与FDG PET/CT联合应用可克服各自缺点,提高对食管癌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胆管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PubMed、Med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5大电子文献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胆管癌的文献,对B超、CT、MRCP及ERCP怀疑胆管癌的患者进行系统回顾,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AUC)及各自的Q值,分析4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44篇文章,总病例数4 364例.B超、CT、MRCP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5、0.72,0.82、0.80,0.85、0.87,ERCP细胞学及ERCP图像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2、0.98,0.88、0.84),Q值分别为0.690 8、0.787 8、0.841 7(ERCP细胞学及ERCP图像分别为0.846 1、0.833 2).结论 CT、MRCP及ERCP 3者诊断胆管癌的准确性相当,均明显高于B超,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ERCP细胞学检查合并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对高度怀疑胆管恶性肿瘤者具有高度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胃腺癌患者CT分期及血管密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腺癌患者螺旋CT强化与CD34标记的血管表达的关系,关注其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行CT增强扫描,手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观察其表达的关系。结果:螺旋CT分期和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与胃癌的体积、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胃腺癌中螺旋CT扫描的强化值与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积极进行螺旋CT强化扫描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端粒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是细胞维持染色体稳定的重要成分,端粒长度会随染色体的不 完全复制而逐渐缩短。过短的端粒无法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机体衰老。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可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降低则端粒缩短,因此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维持是人肿瘤 细胞所必需的条件。细胞损伤造成衰老与肿瘤,衰老与肿瘤相互调控,衰老可作为抑制肿瘤的天然屏障。肿 瘤的增殖机制可成为对抗衰老的重要手段,端粒及端粒酶在两者的平衡中发挥作用。该文就端粒和端粒酶、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的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探讨通过调控端粒及端粒酶活性来 调节衰老与肿瘤的平衡,为治疗疾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CT和MRI对鼻咽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在鼻咽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阐明18F-FDG PET/CT 标准化摄取值(SUV)与鼻咽癌T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41例鼻咽癌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且于3周内行头颈部MRI检查。按照国际通用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鼻咽癌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MRI、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①原发肿瘤:PET/CT诊断鼻咽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5.37%,MRI的准确率为60.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49,P< 0.05);结合病理结果提示,PET/CT降低分期3例,提高分期7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SUV值与鼻咽癌T分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s=0.706,P<0.05)。未分化癌患者SUV值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9,P<0.05)。②淋巴结转移:41例患者共切取淋巴结139枚,其中PET/CT正确判断阳性72枚,阴性56枚,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1%和90.32%;MRI正确判断阳性60枚,阴性51枚,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9.69%;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2.09%,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9.8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93,P< 0. 05)。③远处转移:41例患者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结果中,2例患者出现肝脏和骨骼远处转移灶,而MRI因扫描部位的限制未能显示。结论:18F-FDG PET/CT对鼻咽癌的TNM分期较MRI更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与PET 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疑似肺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CT及PET CT扫描,同时行血清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 1(CYFRA21 1)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检测,比较不同扫描方法及不同扫描方法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经3种扫描方法检查,PET CT诊断的真阳性患者43例(7049%),能谱CT为40例(5902%),螺旋CT为35例(5902%),3种诊断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肺腺癌患者通过能谱CT诊断14例,PET CT和螺旋CT分别诊断13例和12例,PET CT与能谱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48%和8696%,均高于螺旋CT(7609%,P<005),PET CT与能谱CT扫描的准确率分别为9180%和8197,均优于螺旋CT(6885%,P<005)。PET CT与能谱CT对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7778%,显著高于螺旋CT(6111%,P<005)。将3种扫描方法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诊断肺癌,PET CT、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857%,均高于螺旋CT(6667%,P< 005);PET CT及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8852%,均高于螺旋CT(7869%,P<005);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的灵敏度(9149%,9348%)和准确率(8852%,9180%),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谱CT和PET CT在诊断肺癌方面,PET CT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能谱CT次之,螺旋CT最低。在诊断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方面也有明显差异(P<005)。能谱CT诊断肺腺癌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肺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T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瘤/非瘤(T/N)组织,对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肺癌患者中,17例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表现为代谢增高(80.9%).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明显低于18FDG PET/CT显像结果(P<0.05);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与18FDG PET/CT显像呈正相关关系(r=0.57和0.52,P=0.007和0.016); 11C-胆碱PET/CT显像中SUV、T/N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99、0.45 ,P=0.008 4、0.039),18FDG PET/CT显像中SUV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68 ,P=0.000 7),而18FDG PET/CT显像T/N与病灶大小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胆碱反映肿瘤细胞细胞膜的合成情况,在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俊  陈庆  许文渊 《甘肃医药》2011,(6):333-33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采用16层螺旋CT胸部(包括全部肋骨)平扫获得原始图像,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肋骨重建观察和分析,并与胸部X线平片对比。结果:58例胸部外伤患者16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确诊肋骨骨折54例、162条、198处,并发气胸13例(24.07%),血胸18例(33.33%),肺挫伤9例(16.67%),胸壁皮下气肿4例。胸部X线平片漏诊肋骨骨折6例(11.11%)、39条(24.07%)、48处(24.24%)、气胸5例(38.46%)、血胸17例(94.44%)、肺挫伤7例(77.78%)。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是胸部外伤患者胸部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能准确诊断肋骨骨折及其并发症,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B-cell large lymphoma,DLBCL)临床分期及评价化疗中期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29例初诊的DLBCL化疗前和化疗中期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将病例分为无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及完全反应组,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3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结果:18F-FDG PET/CT改变了10.3%(3/29)患者的临床分期?无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及完全反应组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6.7%(1/6)?69.2% (9/13) 和80.0% (8/1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33,P = 0.030)?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χ2 = 4.310,P = 0.038;χ2 = 5.730,P = 0.01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临床分期;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预测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