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黄膏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术后加用金黄膏外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5.33%)高于对照组(6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SRS评分、首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6.74±1.85)分、(23.49±6.30)h、(19.33±4.71)h,均低于对照组的(9.08±2.47)分、(30.08±7.22)h、(27.59±5.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IL-6、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TNF-α、IL-6、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分别为(37.53±6.12)pg/mL、(29.74±4.99)pg/mL、(7.88±2.19)mg/L、(7.69±0.97)×109 /L、(58.27±3.10)%,低于对照组的(56.49±8.51)pg/mL、(40.05±6.11)pg/mL、(12.07±2.63)mg/L、(10.87±1.53)×109 /L、(74.69±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用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针刺加复方承气汤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5月~1997年6月,我们以中药复方承气汤术后结肠给药结合穴位针刺,对比观察110例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对照组。1.1.1 中医治疗组 60例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74岁。其中胃癌36例,溃疡病12例,肝癌8例,胆石症2例,肠梗阻2例。1.1.2 对照组 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6岁。其中胃癌29例,溃疡病11例,肝癌6例,胰腺癌1例,肠梗阻3例。2 治… 相似文献
4.
何秉|程明荣|董嘉天|汤承辉|叶桃|武景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2):1397-1399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收治有阑尾炎手术病史的小肠扭转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17~59岁,中位年龄36岁。阑尾切除术病史2~15年,中位时间5年。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 h至6 d不等,平均35 h。诊断为小肠扭转10例(62.5%),小肠梗阻4例(25.0%),误诊为肠穿孔2例,误诊率为12.5%(2/16);16例小肠扭转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其中扭转<360°为5例,扭转>360°为11例。粘连束带形成部位:距回盲部<15 cm有11例,距回盲部>15 cm或者在空肠的为5例。手术方式:经单纯减压复位术5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术11例,切除肠段40~300 cm,均行小肠I期吻合,未发生肠瘘,其中保守治疗超过72 h的病例,均发生肠坏死,行肠段切除。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早期诊断尤为重要,B超定位下抽腹水,观察腹水性质,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术前应用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5例(A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3例(B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42例(C组) 以术前0~2h为限分为术前应用组和未应用组,并对两组伤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术前用药29例,未用药16例,伤口感染率分别为0和6.25%,P〉0.1 B组:术前用药33例,未用药30例,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03%和23.33%,P〈0.025 C组:术前用药27例,未用药15例,伤口感染率分别为11.11%和40%,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前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防止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合理、正确、适时地应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开放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3-01—2019-01间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开放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粘连性肠梗阻18例(39.1%),分别行粘连松解术10例、粘连松解术+小肠扭转复位术6例、粘连松解术+小肠减压+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切口疝15例(32.6%)。其中,开放Sublay修补术9例,行腹腔镜Sublay修补术6例。炎症性并发症13例(28.3%)。其中,切口窦道形成扩创术6例,阑尾残株炎残株切除4例,粪瘘3例行回盲部切除术。再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炎性肠梗阻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4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获6~13个月随访,其间均恢复良好,无因为术后并发症再次住院治疗或手术的病例。结论急性阑尾炎开放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粘连性肠梗阻、腹壁切口疝及炎症性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彻底腹腔冲洗、规范缝合切口、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均为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收治6例,均一期治愈,2例并发腹膜炎。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的特点为没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部外伤前无腹痛;在伤后6~48小时内发病;病变发展快,易穿孔;不宜保守,应积极手术治疗。要重视特殊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子文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0,8(1):25-27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出现肠套叠,反复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联合益生菌的快速肠道准备方法的有效性及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按硬币法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 d肠道准备方法,试验组在使用恒康正清快速1 d肠道准备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口服,2g/d,至少5 d.术后接受等氮量等热卡营养支持.术中观察肠道清洁度;光镜下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黏膜occludin蛋白和IgA的表达;检测术后第1天和第7天全血细菌DNA片段及术后第7天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观察体温、心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清肠效果的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3.3%(P=0.314);两组手术标本黏膜形态、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PCR检测全血细菌DNA阳性者试验组2例(3.3%),对照组有8例(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标本中结肠上皮occludin表达分别为(19.32±2.40)%和(16.21±2.54)%(P=0.025);IgA表达分别为(7.60±1.48)%和(5.29±-1.57)%(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分别有24例(80.0%)和26例(86.7%)出现SIRS,分别各有2例(6.67%)出现吻合口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益生菌的快速肠道准备方法有效可行,且有利于结直肠癌术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早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西医结合采用各自优势,针对急腹症阑尾炎的治疗和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中医理论针对各种不同类型辨证论治,如饮食不节型、劳伤过度型、外邪浸袭型、情志所伤型。并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和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必要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急腹症阑尾炎的临床中西医治疗,均使症状消失和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阑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P)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活血解毒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1—2019-11间鹿邑县人民医院行LA治疗的9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6例。A组术后行常规处理;B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第1天至第7天予以活血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肛门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的血清CRP、IL-6水平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患者行LA后应用活血解毒汤治疗,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的炎症状态,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其胃肠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中药药熨疗法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此研究所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的单纯性阑尾炎并进行阑尾切除术后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所采用的方式为普通的术后指导,并对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全小肠切除术后残留肠道黏膜细胞纹状缘双糖酶的代偿性表达。方法建立全小肠切除大鼠模型 ,术后 3个月处死 10只模型大鼠为实验组 ,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刮取盲肠、结肠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 ,测量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活性。结果实验组结肠、盲肠及十二指肠的蔗糖酶、麦芽糖酶的特异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实验组十二指肠和盲肠乳糖酶的特异酶活性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总体酶活性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全小肠切除大鼠经肠内喂养后 ,其残留肠道黏膜细胞的可代偿性表达蔗糖酶和麦芽糖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术延迟时间和延迟就诊时间对急性阑尾炎病情的影响.方法 410例在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分别按手术延迟时间、延迟就诊时间进行分组,选择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手术延迟时间<12h组和12~24h组相比,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延迟就诊时间延长,术后-出院时间、穿孔发生率、脓肿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延迟就诊时间影响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发展,而适当延迟住院后阑尾切除时间不影响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肠道为人体生要的应激器官,参与手术.创伤、严重感染等导致的应激反应。腹部大型手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术后易出现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术中输液不当可使过量的液体进入胃肠组织间隙。导致肠黏膜水舯,进一步损害肠道功能。目前常用的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检测方法有肠粘膜pH值.内毒素等。液体治疗策略倾向于“晶胶并用.量出为入、速度适当.因人制宜”;羟乙基淀粉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毛细血管渗漏.有效改善微循环功能和组织灌注。限制性输液方案适于病情较轻,整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我们提倡采用早期目标导向(goal-directed)的容量管理,即对危重患者尽早采取措施,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增加氧供,以改善重要脏器的灌注和氧台状况.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过超声诊断,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者为53例,占诊断符合率的84.1%。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及时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按摩对子宫(次)全切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行子宫(次)全切手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2h开始给予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按摩15~30min,每日2次。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椎两侧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按摩可以调节内脏平衡,促进子宫(次)全切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系统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2例及肩痛1例,3~5 d后自行吸收消失,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出血、阑尾残端瘘、腹腔残余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4~6 d,均痊愈出院。出院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结论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围手术期,认真开展心理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做好个性化健康教育等系统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