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mRNA在黄体功能不全、不明原因不孕及输卵管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 ,了解其与各种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不孕患者和正常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LI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LIFmRNA在正常妇女 (对照组 )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水平为 1.12± 0 .45 ,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量为 0 .6 4± 0 .4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不明原因不孕组表达量为 0 .5 2± 0 .4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输卵管原因不孕组LIF水平为 0 .99± 0 .3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LIFmRNA在黄体功能不全和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表达量降低 ,因此 ,LIF基因表达缺失可能与不孕症的发病有关。输卵管原因不孕与LIF无关 相似文献
2.
S10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①目的 观察S10 0A4、S10 0A8、S10 0A11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差异 ,探讨S10 0亚型的分布规律及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②方法 选取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各 30例 ,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S10 0A4、S10 0A8、S10 0A11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 0A4、S10 0A8、S10 0A11mRNA均为高表达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t=2 .34~ 7.0 4 ,P <0 .0 5 )。S10 0A4、S10 0A8mRNA在G3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1、G2级组织 (t=2 .36、3.0 8,P <0 .0 5 )。S10 0A4、S10 0A8mRNA在Ⅲ、Ⅳ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织中的表达 (t=3.6 5、3.2 5 ,P <0 .0 5 )。S10 0A11mRNA的表达则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④结论S10 0A4、S10 0A8、S10 0A1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S10 0A4、S10 0A8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对S10 0A4、S10 0A8的检测在评价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和判断其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组织uPA 和PAI-1 mR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纤溶酶原抑制因子-1(PAI-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增生和1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PA及PAI-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uPA 、PAI-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F=55.22、51.78,q=11.696~12.218,P<0.01);而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uPA 、PAI-1 mRNA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15、0.441,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PAI-1 mRNA的表达水平随手术病理分期(F=17.28、21.88,q=9.347~84.716,P<0.01)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F=31.22、27.95,q=6.960~10.931,P<0. 01)、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t=2.885、3.316,P<0.01)及淋巴结的转移显著增高(t=5.177、3.954,P<0.01),与病人病理类型无关(t=0.060、0.115,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uPA及PAI-1 mRNA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并且与疾病进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AIB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13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合型增生子宫内膜、19例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IB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IB1呈过表达状态。内膜癌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χ=11.025,F=6.930,P〈0.0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和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复合性增生内膜组织和单纯性增生内膜组织(χ^2=6.133,F=4.213,P〈0.05)。内膜癌组织中AI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3.546,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AIB1蛋白表达强度不同,三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023,P〈0.01)。AIB1蛋白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为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或弱表达;AIB1 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病人的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的肌层浸润深度及ERα蛋白表达有关(χ^2=4.832、4.674,t′=2.201、2.362,P〈0.05)。结论 AIB1过表达发生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和癌前病变阶段,过表达的AIB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癌变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RASSF1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转录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 mRNA在所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率(54%);②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5);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年龄和病理分级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RASSF1A转录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mdm2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RT-PCR方法,观察38例子宫内膜癌和16例癌周内膜组织中mdm2基因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癌组织中的mdm2基因的表达值明显高于癌周内膜组织;②有肌层或血管浸润的子宫内膜癌mdm2基因表达值高于无浸润者;③有淋巴结转移者mdm2基因表达值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④不同的肿瘤部位及不同年龄组的mdm2基因表达值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提示mdm2基因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OF蛋白和mRNA的表达,阐明其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MOF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hMO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hMO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37);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的患者hMOF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Ⅱ期和Ⅲ-Ⅳ期患者(χ2=6.591,P=0.037);子宫内膜癌低分化患者hMO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患者(χ2=7.351,P=0.025)。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OFmRNA表达上调者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3)。结论:hMOF蛋白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发现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使子宫内膜组织过度暴露于脂肪组织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和因子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抵抗素(resistin)、白介素‐6(interleukin‐6)、内脂素(visfatin)等,其中瘦素、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将瘦素、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在位内膜腺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改变.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Ki-67 mRNA和Caspase-3 mRNA在子宫腺肌病(病例组)和子宫肌瘤(对照组)内膜腺细胞的表达. 结果 病例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腺细胞较对照组表达Ki-67mRNA增强(P<0.05,P<0.001).病例组增生期腺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病例组分泌期腺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子宫内膜腺细胞凋亡与增殖失衡可能是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ECC-1、Ishikawa以及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Ecc-1、Ishikawa以及2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研究组)、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HMGA1-mRNA与HMG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M-GA1-mRNA与HMGA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ECC-1、Ishikawa以及两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研究组中HMGA1-mKNA与HMGA1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手术一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HMGA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95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癌组织侵犯子宫深肌层、癌周淋巴细胞反应差或无反应、肌层脉管内发现癌栓、子宫大于8周妊娠及发病年龄大于55岁均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征。目前在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方法方面尚有不妥之处,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正常子宫和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现特征。方法对25例子宫正常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EC病人,进行常规MRI扫描及子宫横断面DWI扫描(b=1 000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的三层结构和EC病灶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内膜最高,肌层最低,结合带与肌层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ADC值肌层>内膜>结合带,差异有显著性(F=38.153,q=2.971~11.248,P<0.05)。EC病灶弥散图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3.538,P<0.05)。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最好,结合带ADC值最低。弥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EC病灶,ADC值测量对于弥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EC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 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①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4 2例子宫内膜癌及 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p16mRNA及P16蛋白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③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mRNA及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 9.0 5 %和 5 9.5 2 % ,显著低于正常组织 (χ2 =6 .0 15、8.6 2 5 ,P <0 .0 5 )。p16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χ2 =0 .10 0、0 .2 94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χ2 =3.95 4、6 .873,P <0 .0 5 )。④结论 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收集了1989年1月至199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经分段诊刮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14例,均为绝经后。经氨基导眠能500mg/d×10天口服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浆性激素水平、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光镜下癌细胞形态学变化,发现:(1)氨基导眠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及芳香化酶作用,降低雌激素水平(P〈0.05),而对FSH、LH无明显影响(P〉0.05),(2)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芳香化酶(P450arom)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94例手术及刮宫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0例、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29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7例、子宫内膜癌3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OX-2与P450arom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蛋白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14.928,P〈0.05);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3,P〈0.01);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中,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均无关(P〉0.05)。COX-2和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98,P〈0.01)。结论 COX-2与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子宫内膜腺癌、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增生过长标本46例,应用图象分析技术进行AgNORs形态定量及以免疫组化法对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作检测。结果表明:图象分析AgNORs颗粒大小、形态、分布结合颗粒面积、平均面积的综合分析评价,较光镜检查人工计数更客观、精确、可靠地反映细胞增殖情况。再结合ER,PR含量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2%(腺癌69.23%,其它类型22.22%,P<0.05),与临床分期(P<0.05)和病理分级(P<0.01)呈负相关,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70%和25%,P<0.05),与肌层浸润无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雌二醇、孕酮的组织化学方法(简称酶联组化法)检测1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观察经三苯氧胺20mg每日三次口服10天治疗前后受体含量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发现治疗前: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6.2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37.5%,治疗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2.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8.75%,16例中有3例病理组织学检查仅见混合型增生过长或增生期子宫内膜,另外6例组织学分级有好转。本研究结果提示:三苯氧胺治疗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为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或通过孕激素受体的增加而使肿瘤组织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55例子宫内膜癌经孕酮作用后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对其中11例作了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主要改变为分化好转和出现分泌现象。超微结构中还出现显著的明暗细胞现象及微绒毛、微丝等与雌激素影响有关的细胞器减少,自噬现象增加等。结果提示肿瘤对孕酮的反应程度主要与分化程度有关(p<0.001)。对孕酮的临床应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