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妇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16例妊娠12-37周孕妇的宫颈阴道分泌物和其中109例有孕妇分娩时的羊水进行解脲脲原体DNA检测,同时临床观察216例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宫颈阴道分泌物UU DNA阳性率为43.06%,宫颈阴道UU DNA阳性组对应的羊水UU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平均孕周,平均出生体重,平均Apgar评分以及胎儿窘迫,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低Apgar评分和瘭生儿畸形的发五  相似文献   

2.
溶脲脲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国艳  徐晨 《生殖与避孕》2006,26(7):443-446
按照WHO的标准,男女双方同居1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由于男方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称为男性不育,这是男科学中最为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尽管Saidi等总结了来自美国的29篇相关研究报告后认为,美国近60年来的育龄男子精子计数没有显变化,但是大量的证据表明世界范围的人类精液质量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溶脲脲原体感染与精子顶体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对精液溶脲脲原体培养阳性的不育男性和其它不明原因不育男性及正常生育男性分别进行了精子明胶膜顶体反应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精液溶脲脲原体培养阳性的不育男性组中,严重感染者精子顶体反应率比其它不明原因不育组和正常生育男性组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1<0.01,P2<0.01)。电镜观察显示:溶脲脲原体感染者精子膜上有溶脲脲原体颗粒附着,出现精子膜和顶体膜缺损及破坏现象。本实验证实:溶脲脲原体感染可引起精子膜包括顶体膜的破损,精子顶体反应降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精子核DNA完整性及精液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95例不育症患者的精液用Uu培养液进行解脲脲原体的培养,按WHO的标准,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进行精液各参数的分析,然后通过精子低渗肿胀实验,吖啶橙(AO)荧光染色检测精子膜的完整性和精子核DNA的完整性。结果:Uu阳性40例,Uu阴性55例,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精子核DNA完整性与精子的密度、a+b级精子百分率以及精子的肿胀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同时Uu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精子核DNA完整性与精子的肿胀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438,P=0.014;r=0.438,P=0.01)。结论:Uu感染能够降低精子膜的完整性以及精子核DNA的完整性,这可能是Uu致男性不育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生物亚群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33例住院手术的异位妊娠妇女(异位妊娠组)的宫颈分泌物及输卵管内膜组织进行uu生物亚群分型检测;以同期因良性肿瘤行一侧附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电镜观察不同生物亚群感染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检出率:Uu生物1群的检出率对照组为52%(21/40),异位妊娠组为52%(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生物2群的检出率对照组为12%(5/40),异位妊娠组为46%(1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阳性符合率:异位妊娠组生物1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3例,阳性符合率为72.2%,生物2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1例,阳性符合率为71.4%;对照组生物1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8例,阳性符合率为81.8%,生物2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5例,阳性符合率为71.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下见生物2群Uu感染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纤毛粘连、倒伏,微绒毛稀少、脱落的发生率为90%,生物1群Uu感染后,微绒毛稀少、脱落的发生率仅为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2群Uu感染可能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及功能损伤有关,是增加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溶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 91 5位孕妇 ,进行宫颈粘液 UU的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检测 ;对其中所产的 6 31例新生儿咽分泌物做 UU分离培养 ,并按婴儿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与未对照组。结果 :感染组 (2 93例 )较对照组 (338例 )的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多。新生儿并发症包括新生儿咽疱疹、新生儿发热、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结膜炎等。结论 :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加强孕妇的卫生保健对于降低感染率、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鼠溶脲脲原体感染与曲细精管微结石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例SD雄性大鼠膀胱内接种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105CCU/ml)。从25例接种动物的睾丸组织中培养出U.U。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得到U.U.特异性DNA片段(460bP)。40例接种动物中,有16例检出膀胱结石,化学分析表明,结石成份为磷酸镁铵(MgNH4PO4·6H2O),矿物学名称为鸟粪石(Struvite)。光镜与电镜观察发现,其中有4例动物的睾丸多数曲细精管管腔内有微结石存在。有微结石处呈现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脱落或消失,有的曲细精管仅剩下界膜。睾丸间质中未发现结石形成。30例对照组大鼠睾丸内未检出U.U,也未发现膀胱、睾丸内结石形成。提示U.U.可导致曲细精管微结石形成并干扰精子发生,因而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脲脲原体(UU)感染与精子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同济医院和仁济医院男科两研究中心就医,年龄在20-45岁的对象共346例,分为UU阳性和阴性两组,比较两组对象精子密度,应用混合线性模型-协方差分析,调整中心和禁欲时间计算修正均数;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影响。结果:UU阳性对象精子密度均值为47.97×106/ml,而阴性对象为61.49×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禁欲时间、研究中心、居沪年限、年龄、独用卫生间、饮酒史等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UU感染对象的精子密度仍然较低(P<0.05)。结论:UU感染与精子密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解脲脲原体与女性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的交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者中相关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初步探讨RTI中解脲脲原体与其他病原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22例妇科门诊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各种RTI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用叉生分析方法分析解脲脲原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中的交互作用。结果:叉生分析结果提示解脲脲原体分别与衣原体、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具有相乘和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本地育龄妇女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解脲脲原体与女性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对RTI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解脲脲原体菌落形态异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菌落形态学特征以及形态异质性和疾病的关系。方法:259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分别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观测菌落,同时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结果:解脲脲原体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分离率无差异。解脲脲原体菌落可分为4种形态,典型海胆型,油煎蛋型,空泡型,微小型。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有相关性,不同菌落形态的解脲脲原体致病性有差异。固体培养基可观测到大小不同的人型支原体。结论:解脲脲原体菌落形态有异质性,且与细菌性阴道炎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解脲脲原体引起生殖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感染对雄性大鼠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人工感染解脲脲原体血清型8(T960)。光镜下观察曲细精管内和附睾腔内生殖细胞的形态变化;以荧光标记的Fas和Fas配基(PasL)多克隆抗体定位Fas和FasL;以碱性磷酸酶法进行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的TUNEL染色;以KS400影像分析系统分析TUNEL染色阳性率(阳性细胞百分率)和TUNEL染色阳性区域(染色细胞占据的区域),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DNA梯度分析。结果:解脲脲原体感染大鼠后,导致:(1)脱落的生殖细胞显著增多,在曲细精管和附睾腔内可见多核巨细胞;(2)TUNEL染色阳性细胞和阳性区域显著增加;(3)在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中Fas和FasL表达升调;(4)睾丸细胞中出现离散的DNA片断。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增强了雄性大鼠生殖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溶脲脲原体感染与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71例不育男性进行了精液UU培养及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ELISA法)。结果可见,精液培养UU阳性者38人,其中血清AsAb亦阳性者10人,占26.32%;精液培养UU阴性者33人,其中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者2人,占6.06%;两者相比,差别显著(P<0.05)。对不孕女性45例也进行了同样试验,阴道分泌物UU培养阳性者22人,其中血清AsAb阳性者9人,占40.91%;阴道分泌物UU培养阴性者23人,其中血清中AsAb阳性者2人,占8.70%,差别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男女不育者UU感染与血清中AsAb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80对不孕症夫妇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方输卵管阻塞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80例不孕妇女(不孕组)和63例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对照组)进行UU检测.不孕患者施行同月经周期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结果按输卵管通畅和输卵管阻塞分组.不孕患者丈夫精液同步进行UU培养及检测,精液常规分析并计数白细胞.结果:不孕组UU感染率(42.5%)明显高于对照组(17.4%).不孕组中夫妇双方UU检测均阳性16例,输卵管通畅4例,输卵管阻塞12例;仅男方阳性11例,输卵管通畅为4例,输卵管阻塞7例;仅女方阳性18例,输卵管通畅为7例,输卵管阻塞为11例;夫妇双方均阴性35例,输卵管通畅27例,输卵管阻塞8例.夫妇任何一方UU检测阳性与输卵管通畅度成负相关.丈夫精液UU检测阳性与妻子输卵管通畅度成负相关.精液UU阳性组白细胞计数升高率显著高于UU阴性组;精液检测UU阳性组精液常规异常检出率(51.9%)明显高于阴性组(28.3%).结论:UU可能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病原体之一,不孕症男方精液中UU感染能够导致精液常规异常,并与女方输卵管阻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围产期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围产期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解脲脲原体培养法和ELISA 方法,分两部分研究了UU 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和UU 的宫内感染。结果 UU 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率为65% ,UU 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与胎膜早破有关;UU 可引起宫内感染,并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周的降低有关。 结论 围产期UU 感染尤其是UU 的宫内感染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四种溶脲脲原体对精子穿卵试验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晨  石其贤 《生殖与避孕》1994,14(5):364-368
分别用血清型4、9、10、12四种溶脲脲原体按20 ̄40颜色变化单位(CCU)/精子的浓度与正常生育男性精子一同孵育。结果发现,部分感染的精子尾部有绒毛状附着物;血清型4、12溶脲脲原体与精子共同孵育后,精子活率及活力明显下降,血清型9、10溶脲脲原体对精子活率及活力无明显影响。血清型4、9、10、12溶脲脲原体均使精子穿卵值(SPA)明显降低(分别为6.50%、10.45%、9.60%和6.40%),对照组为49.33%。提示溶脲脲原体不仅可能影响精子的活率与活力,而且可影响精卵相互作用乃至融合过程,溶脲脲原体的致病作用与其血清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精子密度、活率和抗精子抗体的变化及其对生育影响。方法:选取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男性不育患者50例,测定其抗生素治疗前后的精液常规参数和抗精予抗体,进行动态分析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显著提高,畸形率和抗精子抗体滴度明显降低。结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从多方面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46例胎膜早破和7例早产患者(试验组)以及32例正常妊娠(对照组)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脐带进行了UU检测;对部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胎盘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并与阳性培养物负染电镜观察结果引比较,结果 试验组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脐带中UU检出率为均为73.6%(39/53),对照组宫颈,胎膜和脐带中的UU检出率分别为4  相似文献   

18.
人脐带血溶脲脲原体培养及其与新生儿体重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晨 Loub.  J 《生殖与避孕》1998,18(4):237-238
<正>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女性妊娠过程中泌尿生殖道常见寄生病原体之一.有报道15~33%的新生儿出生时检出U.U.一般认为,U.U.在成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性行为,而U.U.由母体传播感染胎儿的途径则比较复杂.而且有关U.U.感染与胎儿体重关系的报道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观察U.U经济静脉血传播情况以及U.U.感染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为探索U.U.感染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提供临床依据.材料和方法一、对象选取自1996年9月10日至1997年9月17日在法国巴黎Notre-Dame de Bon Secours医院妇产科正  相似文献   

19.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输卵管性不孕在不孕症中占首位[1] 。 70年代以来 ,性传播疾病 (STD)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逐渐被重视。近来的研究表明 ,STD的病原体多为淋病双球菌、衣原体或支原体[2 ] 。前两者与输卵管性不孕关系的报道较多 ,而支原体与输卵管性不孕关系的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对不孕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子宫内膜、腹腔液进行解脲支原体 (UU) DNA检测 ,以探讨生殖道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选择本院 1997年 4月至 1997年 9月 ,经腹腔镜及病理学检查除外生殖器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不孕患者 5 5例 ,分…  相似文献   

20.
解脲支原体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孕妇感染解脲支原体对胎儿宫内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50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新生儿脐血及胎盘(试验组)和正常新生儿出生体垢50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新生儿脐血及胎盘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对照组)并对两例胎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脐血,胎盘解脲支原体的感染例数(3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