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MI、FSH、T、FINS、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T、FIN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MI、LH、FS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可有效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12—2014-12间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提高受孕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囊卵巢综合征 ( PCOS)伴不育 ,氯酚( CC)治疗虽使部分患者恢复排卵 ,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 CC抵抗 ,而复方醋酸环丙孕酮( CPA)可通过抑制黄体生成素 ( L H)减少卵巢雄性激素的分泌 ,阻断外周靶器官雄激素的作用 ,使患者对促排卵药的敏感性增强 ,并能改善雄激素症候群。现已用于 PCOS的前期治疗 [1] ,效果显著。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生殖中心门诊对 46例 PCOS伴不育患者进行诊治。患者主要表现为 L H升高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 L H/ FSH)比值≥ 2 [2 ] ,睾酮( T)升高 ,少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57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7例给予CPA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30例给予CPA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体重指数(BIM)、性激素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变化。结果用药6个月后,A组BIM、F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BIM、FINS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LH、LH/FSH、血清雄激素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一CPA。  相似文献   

5.
SAPHO综合征是一种以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由Chamot于1987年首次报道[1],目前缺乏有关SAPHO综合征的确切流行病学数据,通常认为其发病率低于1/10000[2]。SAPHO综合征以皮肤及骨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3],前胸壁、脊柱、下颌骨、四肢长骨均是骨与关节病变的常见部位,脓疱病与痤疮是皮肤系统常见的病变,因其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所以患者常奔走于骨科、皮肤科、风湿科等科室;同时,因为SAPHO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临床医师普遍缺乏对其的整体认识,因此经常发生误诊而耽误治疗[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与关节感染科收治的1例以骨髓炎为主要症状的SAPHO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其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已获得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KY2018-001-01),患者豁免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预治疗后的内分泌、糖及脂代谢变化及随后促排卵效果。方法测定65例PCOS患者的基础内分泌、糖及脂代谢指标并与30例非PCOS不育患者比较。对 50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酮治疗,3个月后复查内分泌、糖及脂代谢指标,停药后给予克罗米芬(CC) 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观察组);未经上述药物治疗的15例PCOS患者直接行促排卵治疗(对~g11)。比较各组卵泡发育、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65例PCOS患者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空腹胰岛素(F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值(FG/FI)及甘油三脂(T-Ch)、总胆固醇(TG)水平高于非PCOS不育患者(P<0.001~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PCOS不育患者(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LH、T及E2分别下降58.9%、38%及30.1%,载脂蛋白B(apoB)及HDL—C上升17.2%及20%(P<0.001~P<0.05),FI及FG/FI虽有不同程度下降及上升, 但差异无显著性。促排卵结果:排卵率71.7%、妊娠率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紊乱,改善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对PCOS不育妇女不失为良好的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31岁育龄女性因“月经紊乱2年余,备孕未孕近2年”就诊,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后,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联合短效口服避孕药(COC)及二甲双胍治疗调整月经周期、缓解高雄激素症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PCOS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打孔术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ysyndrome ,PCOS)症状的效果。方法 :观察比较 35例PCOS患者术前、术后血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睾酮 (T)水平 ,术后排卵情况 ,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35例中失访 2例 ,30例术后 1月月经复潮且正常 ,2例月经稀发 ,1例术后无月经复潮并怀孕。术后LH ,LH FSH和T值均较术前降低 ,而FSH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排卵率 93 9% (31 33) ,术后妊娠率 72 7% (8 11) ,术后附件区无粘连。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打孔术治疗PCOS损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排卵率及妊娠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达英-35、二甲双胍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克罗米芬(CC)不敏感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对CC不敏感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达英-35)30例,B组(二甲双胍组)30例,C组(达英-35与二甲双胍联合组)30例。服用3个月后,再用CC促排卵,观察各组内分泌指标的变化及排卵率、妊娠率。结果 A组治疗后LH、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B组治疗后LH、T、BMI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FIN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组治疗后LH、T、FINS及BMI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C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结论达英-35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PCOS患者进行预治疗,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增强对CC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是治疗CC不敏感型PCOS患者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达因35(Diane35)系醋酸环丙孕酮、炔雌醇合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LH抗雄激素生成,并能增加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外周血游离雄激素的浓度。罗格列酮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激动剂,是胰岛素增敏剂,对具有胰岛素抵抗或过于肥胖的PCOS患者,可通过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代谢,降低血中雄激素浓度。二者作用机制不同,联合或单独使用需根据病情而定。罗格列酮对胚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妈富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观察组给予罗格列酮与妈富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H、T、INS、BMI、WHR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LH、T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应用罗格列酮与妈富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属于相对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占所有恶性卵巢肿瘤的2%~5%,绝大部分以分泌过多雌激素为主,分泌雄激素为主的占比不足3%,而以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为特征的AGCT更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继发性闭经的育龄女性,LH明显升高,阴道超声显示左卵巢内小囊肿,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后因卵巢囊肿增大行腹腔镜探查证实为卵巢肿瘤而行左附件切除术,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均证实为AGCT,术后随访血清LH下降至正常范围,且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分享本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拓宽对卵巢内分泌肿瘤的认知,加强对性激素水平异常的识别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左肾静脉人造血管外支架置入固定术,术中将直径约1cm长约4~5cm的带外支撑环的e-PTFE人造血管固定于下腔静脉与肾门之间的左肾静脉外,抵抗肠系膜上动脉的压迫,减轻肾静脉受压.结果 2例患者手术顺利,分别于术后12d、13d肉眼血尿消失,术后1个月复查尿常规均提示:潜血(-),尿蛋白(-),术前伴有精索静脉曲张者,术后1个月复查症状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及计数、膀胱镜检查、彩超及CTA对于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有重要价值,腹腔镜下左肾静脉血管外支架置入固定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正>苗勒管永存综合征(persistent Müllerian ductsyndrome,PMDS)是一种少见的男性假两性畸形,其特点是存在苗勒管结构或苗勒管退化不全产物,而且基因型都是正常男性。睾丸横过异位(trans-verse testicular ectopia,TTE)是先天性双侧睾丸通过一侧腹股沟管下降,降于腹股沟或位于阴囊的一种先天畸形。PMDS通过门诊问诊及查体很难诊断,往往通过手术探查才能发现。本文通过2例PMDS病例来探讨PMDS及TTE的发病机制、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深化对其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M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鉴别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肾肿瘤,1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术后病理检查均为MA。例1随访12个月,例2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MA是一种罕见的肾脏上皮组织良性肿瘤,常误诊为肾癌,术前增强CT对诊断有帮助,最终诊断往往需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因MA的良性生物学行为,NSS为其理想的治疗选择,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正>Sweet综合征又名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是一种与许多不同的基础疾病相关的皮肤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性红色斑块或结节,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真皮中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1]。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慢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容易误诊,组织病理是诊断Sweet综合征的可靠依据。现报道1例以中药方剂内服为主治疗有干燥综合征基础合并Sweet综合征患者的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例肝移植术后军团菌肺炎受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1例治愈出院, 1例于术后60 d死亡。分析肝移植术后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征, 提高该病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的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结果  两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均为肝内型,同时合并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表现。例1患者给予针对性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拒绝行再次肝移植手术,出院后病情加重,最终因移植肝衰竭、肾衰竭、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例2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肝功能无改善,接受二次肝移植后恢复顺利。 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合并门静脉瘤(尤其是肝内型)可能预示预后不良,需正确认识、密切随访、积极处理,适时考虑再次肝移植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分别行后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及离断式肾盂成型术,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及135分钟。术中出血分别为100ml和80ml,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无吻合口狭窄,输尿管梗阻均明显缓解。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各种腔镜手术均效果良好。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可行。近期看来,无论是否切除腔静脉后段输尿管,手术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20.
苗勒管永存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苗勒管永存综合征(PMD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2例PMDS。1例伴睾丸横过异位;另1例伴隐睾。伴隐睾者予隐睾切除,两者均接受子宫体大部切除和睾丸固定术。结果:随访1.5~2年,2例患者睾丸质地、血流均正常。结论:PMDS为一种男性假两性畸形,治疗应力求保护睾丸的血供和生殖功能,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