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999年1月~2006年1月58例IVF-ET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研究组)与51例IVF-ET术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对照组)的结果。结果:IVF-ET失败后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82.8%(48/58);51例IVF-ET术前常规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56.9%(29/51),2组宫腔镜检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8.775,P=0.003)。2组术前HSG、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术中发现异常以宫腔粘连为主,2组宫腔异常中宫腔粘连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9/48vs12/29,x^2=2.632,P=0.105)。经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对照组妊娠率58.3%(7/12),研究组妊娠率48.3%(14/29)。结论:IVF-ET术前、多次IVF-ET失败患者均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粘连异常最常见,IVF-ET失败患者轻、中度的宫腔粘连是HSG、B超无法发现的,进行宫腔镜下治疗,可提高IVF-ET受孕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B超监测下行宫颈扩张器或宫腔镜电切分离子宫内粘连,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55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前闭经或月经稀少4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3例(89.6%);24例痛经治疗后各得到缓解。有生育要求的36例中21例妊娠(58.3%),轻度粘连妊娠率最高81.8%(9/11)中度粘连妊娠率54.5%(12/22),重度粘连没有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6,p=0.033)。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是治疗宫腔粘连的理想方法,术后受孕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对输卵管不孕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7年12月对133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诊断输卵管性不孕,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133例不孕症中255条输卵管中,术前阻塞180条,通而不畅57条,通畅18条;术后通畅211条,通而不畅24条,阻塞20条,手术疏通率81.4%(193/237)。术后随访92例,时间4~18个月,妊娠30例,妊娠率32.6%(30/92),2例输卵管妊娠,28例宫内妊娠,其中术后6个月内妊娠22例,术后6~12个月妊娠8例。双侧输卵管通畅妊娠24例,妊娠率26.1%(24/92),一侧输卵管通畅妊娠6例,妊娠率6.5%(6/92)。单纯输卵管不孕妊娠率22.8%(21/92),有合并症输卵管不孕妊娠率9.8%(9/92)。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可避免单独使用宫腔镜、腹腔镜的局限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宫腔粘连的宫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子宫肌壁相互粘连,90%发生在宫腔操作之后,表现为周期性腹痛、月经过少、月经稀发、闭经和不孕,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或宫腔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随着官腔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有了新的突破,宫腔镜子宫腔粘连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是直视下有针对性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可恢复正常月经,改善生殖预后,成为治疗官腔粘连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官腔镜治疗子宫中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0月114例官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a,TCRS)的临床资料,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官腔镜手术42.1%(48/114)B超监测完成,57.9%(66/114)在腹腔镜监测下完成。50.9%(58/114)术后放置官内节育器(IUD)。无子宫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率92.1%(105/114),随访时间6—96个月,(24.8±18.2)月。无宫腔粘连发生。术后妊娠率57.1%(60/105),活产率49.5%(52/105),自然流产率13.3%(8/60)。有自然流产史者术后妊娠率60.0%(24/40),再次流产率12.5%(3/24);有不孕史者术后妊娠率56.3%(27/48),其中自然妊娠率39.6%(19/48),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率16.7%(8/48)。术中放置IUD者术后妊娠率50.0%(26/52),未放IUD者妊娠率64.2%(34/53),差异无显著性(,:2.146,P=0.143)。结论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安全有效,不孕及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多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的患者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住院病历的查阅以及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进行回访,比较手术后妊娠与未妊娠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未为1年~2年,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20个月。患者术后的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前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的妊娠次数明显高于术后的妊娠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的流产率明显高于术后的流产率,活产率明显低于术后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腔镜二次探查后有12例患者是1个月内成功妊娠,占比为16.67%,在完成宫腔镜二次探查后有13例患者为第2个月成功妊娠,占比为18.06%,有58例患者为术后1年妊娠,占比为80.56%。妊娠组患者的宫腔粘连、年龄、阴道纵隔与未妊娠组的年龄、宫腔粘连、阴道纵隔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组患者未流产率、盆腔粘连率和输卵管不通畅率明显低于未妊娠组患者的未流产率、盆腔粘连率和输卵管不通畅率无差异(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组织残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22例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足月或引产及自然流产后B超提示宫内异常回声,其中19例门诊行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另3例剖宫产术后因宫内残留妊娠组织周围血流丰富未行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进一步住院行宫腔镜、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或)超声监护手术。结果 19例门诊宫腔镜检查均提示宫内妊娠组织残留,定位诊刮病理:绒毛和(或)蜕膜样组织12例,纤维及骨组织1例,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5例,未刮出组织物1例。B超联合宫腔镜术前诊断宫内残留妊娠组织阳性预测值68.4%(13/19)。6例门诊定位诊刮阴性者,4例行腹腔镜监护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为退变绒毛及蜕膜组织;2例行单纯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分别为退变绒毛及蜕膜组织和退变绒毛。宫腔镜手术未见宫内妊娠组织残留4例(18.2%),其中药物流产后3例,人工流产后1例但合并宫腔粘连。单纯宫腔镜手术8例(36.4%),腹腔镜监护宫腔镜手术6例(27.3%),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6例(27.3%),腹腔镜和超声联合监护宫腔镜手术2例(9.1%)。合并宫腔粘连和(或)子宫不全中隔7例(31.8%)。2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8月:血hCG值升高的4例均在术后1-2周恢复正常;月经恢复正常,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后超声提示宫腔内膜线清晰,无宫内异常回声。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可以明确宫内残留妊娠组织的性质、位置、大小及是否合并其他宫内疾患,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或)B超诊断和治疗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副开口的临床病例特点、诊断、处理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8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副开口19例的临床资料。输卵管副开口占同期不孕症腹腔镜手术的2.4%(19/793)。术中荷包缝合关闭副开口或打开副开口使其与伞端融合,同时去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1~3个月。2例因术中同时切除子宫肌瘤需避孕2年而未纳入妊娠结局分析。17例术后随访12~19个月,统计妊娠率、流产率及持续妊娠率。结果19例输卵管副开口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占89。5%(17/19),其中88.2%(15/17)为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结果提示输卵管远端粘连。输卵管副开口术后妊娠率为58.8%(10/17),均持续妊娠至停经20周以上。无宫外孕及自然流产发生。结论术前病史及HSG有助于输卵管副开口诊断,确诊需腹腔镜术中通液时仔细检查输卵管及伞端。输卵管副开口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22例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分别施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14例)或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8例)。均自宫颈内口上方用针状电极完全划开中隔,直至中隔基底部位。结果除1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因中隔过厚行2次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外,余2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2个月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1例,13例妊娠,妊娠率61.9%(13/21),其中足月单胎分娩10例(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4例),双胎孕35周早产自然分娩1例,自然流产2例(流产率15.4%,2/13)。术后妊娠时间5~21个月,平均11.3月。结论腹腔镜或B超监视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治疗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54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90%(43/54)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和月经紊乱等。术后第3个月应用宫腔镜随访54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81.48%(44/54),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术前宫腔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概率为26.67%(8/30)。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妊娠终止后宫腔异常回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妊娠终止后宫腔内异常回声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7年7月,对正常妊娠终止后超声检查发现宫内异常回声患者45例行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并对宫腔内可疑部位行定位活检,对明确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患者进行定位刮宫或宫腔镜下妊娠物切除术,合并宫腔粘连或子宫发育异常(如中隔子宫)等宫腔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手术矫治或相应处理。结果45例中39例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其中合并子宫中隔4例,宫腔粘连3例),宫腔积血+子宫内膜炎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憩室形成2例。超声诊断阳性预测值86.7%(39/45),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断阳性预测值100%(39/39);全部宫内残留妊娠物均在宫腔镜下切除,宫腔粘连及子宫中隔同时在宫腔镜下矫治,治愈率100%。剖宫产憩室1例经宫腔镜电凝去除憩室内膜,1例药物治疗。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安全、准确,是诊断宫腔妊娠物残留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手术定位准确,在直视下切除残留妊娠物,不破坏正常内膜组织,可一并处理宫腔内并存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112例,根据术后防粘连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1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医用几丁糖2.5 ml及元宫环1枚,术后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戊酸雌二醇3 mg每12 h口服1次,共21 d,最后10 d加用安宫黄体酮6 mg,1次/d,口服);对照组51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元宫环1枚,术后用药同研究组.比较2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结果 2组轻度粘连患者术后均未见宫腔粘连复发.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分离术后复发率研究组13.9%(5/36)显著低于对照组36.7%(11/30)(Z=-2.134,P=0.033).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分离术后复发率研究组66.7%(6/9)与对照组88.9%(8/9)无统计学差异(Z=-1.102,P=0.270).重度粘连患者二次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宫腔镜检查,研究组2例存在粘连,对照组7例,有统计学差异(Z=-2.017,P=0.044).结论医用几丁糖能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及术后二次探查的价值.方法 2000年12月~ 2012年7月51例人工流产术后有症状者行宫腔镜检查,对宫颈和宫腔粘连进行分离、切除,术后宫腔内放置带尾丝的节育器.对术后第3次月经干净3~7d行宫腔镜二次探查.结果 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中有9.8%(5/51)的病人同时合并宫腔粘连.宫颈粘连中疏松粘连占72.5% (37/51),致密粘连占27.5% (14/51).术后二次探查显示疏松粘连组复发率2.7(1/37)与致密粘连组21.4% (3/14)无统计学差异(x2=2.677,P=0.102);宫颈粘连合并宫腔粘连组复发率60.0% (3/5)显著高于单纯宫颈粘连组2.2% (1/46) (P =0.002).结论 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宫腔镜二次探查可以了解宫腔恢复情况,确定治疗是否彻底和发现粘连及早分离,弥补第1次手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对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116例,由患者知情选择术后处理方法。34例官腔镜手术后1个月开始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12个月(避孕药组),39例官腔镜术后1个月放置曼月乐(曼月乐组),43例仅行官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3组复发率,以及月经和血红蛋白情况。结果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复发率避孕药组2.9%(1/34),曼月乐组2.6%(1/39),对照组18.6%(8/43),3组间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X2=8.649,P=0.013),对照组复发率是另外2组的6倍。术后3、6、12个月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月经量少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术后12个月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官腔镜术后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不良反应轻,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法在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住院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镜电切分离术。两组术后均给予宫腔放置Cook球囊支架及术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术后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3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56.7%(17/30);月经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70.0%(21/30);术后1、3个月宫腔粘连复发率分别为20.0%(6/30)和46.7%(14/30)、13.3%(4/30)和36.7%(1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妊娠率分别是36.7%(11/30)、20.0%(6/3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两种不同方法分离宫腔粘连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法是一种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宫腔镜检查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助孕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失败后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91例,根据第二次IVF-ET前接受宫腔镜检查情况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组)与宫腔形态异常组(B组),分析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两组在重复IVF-ET周期中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91例中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49例(54%),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42例(46%),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轻度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形态异常组经宫腔镜矫治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结论 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宫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失败患者应放宽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intrauterine adhesions in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bor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hysteroscopic dissection. Methods: 1500 patients undergoing artificial abortion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15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or without intrauterine adhesions. Univariate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following induced abor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for intrauterine adhesions following induced abortion is 17.0%. Univariate showed that preoperative inflammation, multiple pregnancies and suction evacuation time are the influence risk factor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demonstrates that multiple pregnancies, high intrauterine negative pressure, and long suction evacuation tim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following induced abortion. Additionally, intrauterine adhesions were observed in 105 mild, 80 moderate, and 70 severe cases. The cure rates for these three categorie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by hysteroscopic surgery were 100.0%, 93.8%, and 85.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ultiple pregnancies, high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evacuation and long suction evacuation tim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following induced abortions. Hysteroscopic surgery substantially improves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相似文献   

18.
B超和(或)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108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2年8月在我中心B超和(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粘连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10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中B超监护59例,B超和腹腔镜联合监护49例,并发症7例(3例出血,4例子宫穿孔),经适当处理后全部治愈.随访84例总有效率82.1%(69/84),以闭经、月经减少及月经紊乱就诊者有效率87.0%(40/46),以不孕及习惯性流产就诊者有效率42.9%(6/14),以腹痛及取环失败等就诊者有效率95.8%(23/24). 结论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B超和(或)腹腔镜监护是手术安全和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