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在南京地区的医院随机收集了73株鲍曼不动杆菌,历时9个月。定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9.7%(29/73);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6.7%(56/73);对加替沙星耐药率为32.9%(24/73)。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6株,占21.9%。PCR—RFLP显示,对gyrA基因,耐药株有80.4%(45/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100%(17/17)被Hinf Ⅰ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73.2%(41/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有88.2%(15/17)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并在耐药株中发现gyrA和parC基因新的点突变,Genbank号分别为DQ270238和DQ270239。结论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7年2月不同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0株,剔除重复菌株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在环丙沙星、含有不同浓度羟基氰氯苯胺(CCCP)的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环丙沙星敏感株与耐药株的adeBmRNA表达的相对定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15%,随加入CCCP的浓度增高而增加,并接近亚胺培南的敏感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显示,58株耐药菌中39株gyrA基因不能被Hinf I酶切,23株praC基因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均能被Hinf I酶切,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环丙沙星耐药菌株的adeB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除了与gyrA、praC基因突变有关外,还与主动外排泵基因adeBmRNA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DNA旋转酶编码基因(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parC和parE)的染色体突变、多重药物外排泵AcrAB表达水平升高以及存在质粒介导aCC(6’)-Ib-cr和各种qnr基因等耐药机制均可导致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升高。已有报道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的MIC高,并有很大差异。作者等对153株流行病学信息已知的菌株中选择78株代表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MIC范围的菌株,进行上述各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测序,发现:①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58株)均存在gyrA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与其染色体上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对9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基因外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PCR扩增鲍曼不动杆菌的gyrA和parC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HPLC检测及DNA测序。结果 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3.3%和60.0%;同源性分析可分成9种基因型,90株扩增出了343bp的gyrA基因和327bp的parC基因产物。9种基因型中,3种表型耐药的基因型PCR产物经DHPLC检测均出现异常双峰或者多峰。测序证实gyrA基因存在83位Ser→Leu突变,parC基因在80位同样出现Ser→Leu突变,同时parC基因还存在多个位点的同义突变;敏感株运用DHPLC检测只出现单峰,测序未发现突变。结论运用DHPLC检测可以快速发现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的高频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基因突变.方法 对收集西安地区2004年1月~2009年11月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粪便分离的98株志贺氏菌属,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鏊定,Kirby-Bauer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2种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志贺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6.5%(26/98);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3.9%(43/98),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2株,占12.2%.对gyrA基因.对药株有93%(4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100%(55/55)被Hinf I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69.8%(3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有69.2%(9/13)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 :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结论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其对常规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gyrA和parC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方法验证;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2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8.0%和32.0%,对多黏菌素B全部敏感[最低抑菌浓度(MIC)≤2μg/mL];所有菌株检出gyrA和parC基因,25株菌株均存在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TCA→TTA突变(Ser→Leu),23株菌株存在parC基因第80位密码子TCG→TTG突变(Ser→Leu),2株菌株存在parC基因第84位GAA→GGA突变(Glu→Gly);REP-PCR显示,所测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耐喹诺酮类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存在gyrA和parC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30株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PCR法检测30株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100%,所有耐氟喹诺酮菌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20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gyrA和parC基因同时突变会导致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探讨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60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随机筛选出11株对环丙沙星不同程度耐药菌,PCR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产物测序后分析.结果 6种药物的相对抗粪肠球菌活性(MIC50,MIC90)从强到弱为: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妥舒沙星抗菌活性最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最差;序列比较发现,有9株耐药株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在gyrA基因(6株)和parC基因(9株),其中编码gyrA的Ser83→Ile,Arg和编码parC的Ser80→Ile,Arg的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gyrB和par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未发现gyrA突变单独存在,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的MIC值是仅具parC突变菌株MIC值的4倍以上.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抗粪肠球菌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粪肠球菌对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gyrA基因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0,84位突变都可引起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parC基因80住突变为主;低耐药株往往是parC基因单位点突变,高耐药株同时合并有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分 离气单胞菌属细茵(Aeromonas spp.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从北京友谊医院2017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气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菌株核酸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气单胞茵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 mining region, QRDR)及喹诺酮耐药质粒相关(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结果共收集 111株气单胞菌,其中7株(6.3%)对萘啶酸(NAL)和环丙沙星(CIP )均耐药,54株(48.6%)对NAL耐药但对CIP敏感,50株(45.0%)对NAL和CIP均敏感。QRDR测序结果显示,NAL耐药菌株gyrA基因第83位发生丝氨酸(Ser)突变,突变为异亮氨酸(le)、缬氨酸(Val)或酪氨酸(Tyr)。对NAL-CIP耐药的菌株中,除了 gyrA基因突变外,parC基因第87位Ser突变为Ile。 CIP 敏感的104株菌株中,仅有7株parC基因第87位Ser突变。PMQ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QnrS基因检出率为7.2%(8株) ,aac(6'')-lb-cr 基因检出率为6.3%(7株),且QnrS和aac(6'' )-1b-cr基因检出 主要集中在CIP耐药菌株中,CIP耐药菌株PMQR基因检出率为85.7%。结论气单胞菌喹诺酮低水平耐药主要与 gyrA基因第第83位突变或QnurS基因有关。gyrA基因第83位突变和parC基因第87位突变Ser87lle联合PMQR基因存在时,可能与气单胞茵对喹诺酮的高水平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PA)的药敏情况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Vitek32对110株PA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60株耐环丙沙星(CIP)的PA对CI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耐CIP的PA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68.3%)。在60株耐CIP的PA中有42株(70.0%)耐药菌株发生gyrA基因的83位点突变,密码子发生ACC→ATC改变,编码83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突变Thr→Ile(ACC→ATC),有38株(63.3%)耐药菌株发生parC基因87位点突变Ser→Leu(TCG→TTG),同时发生两种突变的共36株(60.0%)。结论耐氟喹诺酮类P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并呈多重耐药,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为其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淋病奈瑟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淋病奈瑟菌30株,用E试验法检测其对6种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PCR扩增22株淋病奈瑟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大观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四环素、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3.3%、3.3%、33.3%、66.7%和100%。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17株(56.7%)。22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4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分别有较高的耐药率。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宋内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或(和)质粒介导qnrA基因存在与宋内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58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宋内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并根据药敏结果 挑选5株菌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PCR法扩增qnrA基因片段.分析宋内志贺菌gyrA、parC基因突变或(和)qnrA基因存在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宋内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高达94.8%.58株宋内志贺菌中,8株检出qnrA基因,5株测序gyrA、parC基因的菌株中,4株萘啶酸耐药菌株均在gyrA 83位发生有义突变TCG(Ser)→TTG(Leu),但未发生parC基因突变,gyrA基因突变菌株对萘啶酸全耐药.qnrA基因阳性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抑菌圈中位数比较都缩小;对NAL、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qnrA基因阴性菌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yrA Ser83分→Leu突变是导致宋内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键突变,宋内志贺菌若携带质粒介导qnrA基因则会导致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若两者同存也可引起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增强,除萘啶酸耐药外对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呈中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过全自动快速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系统(BACTEC-MGIT960)检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株30株,耐药株30株,针对其gyrA基因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后进行测序.结果:在这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0株敏感株均未在QRDR检出有义突变,30株耐药株中有19株QRDR存在有义突变,主要突变位点为90、91和94.gyrA基因突变占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63.3%(19/30).结论:gyrA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PCR及测序法研究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和加入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的MIC,以确定存在外排机制。结果菌株中23株(76.7%)有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第87位突变3株;10株(33.3%)parC基因突变,其中5株为Ser-87→Leu,3株第91位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CCCP能显著降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两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和外排泵机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球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 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9月-2003年8月临床分离淋病奈瑟球菌48株,用琼脂稀释法检测8种抗菌药物对其的MIC,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B内酰胺酶,PCR检测37株环丙沙星高耐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4%、0%、0%、0%、70.8%、50%、95.8%和0%。其中环丙沙星高耐菌株37袜(MIC≥4mg/I。),占77.1%。48株淋病奈瑟球菌中B内酰胺酶阳性有18株,阳性率37.5%。对37株环丙沙星高耐菌株进行gyrA和parCPCR检测均阳性,10株PCR产物(分别为gyrA基因和parC基因)进行DNA测序,均发现成单或双位点突变,突变率为90%。结论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用药。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5软件设计11对喹诺酮耐药基因,利用PCR技术对52株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并利用Cross Checker和ntsys软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52株均有parC基因和parE基因、48株有gyrA基因、40株有gyrB基因、10株有Aac(6′)-Ib基因、1株有qnrA基因,其余未检出;多基因聚类分析显示,主要还是以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基因突变为主。结论:52株鲍曼不动杆菌耐抗菌药物种类广泛,耐药水平高;ICU或许已成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的一个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山社区鼠伤寒沙门菌(STM)的同源性及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鼠伤寒沙门菌78株(排除同一病人重复送检菌株)。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鼠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度;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耐药菌株的同源性; 使用PCR和DNA测序法分析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的突变; 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qnrA,qnrB,qnrS,qnrD)和aac(6')-Ib-cr。结果 33株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33株鼠伤寒沙门菌共产生33种不同的PFGE图谱,相似度小于90%。29株耐药株gyrA位点发生单突变导致在第83或87位存在唯一氨基酸替代,其中第83位突变率占93.1%(27/29)。4株喹诺酮高耐药菌株的gyrA同时存在83和87号位双突变导致两个氨基酸发生替代,其中2株菌额外出现parC基因单碱基突变导致第80号位出现氨基酸替代。所有菌株中均未检测到qnr基因,但有15株鼠伤寒沙门菌检出aac-(6')-Ib-cr基因。结论 中山社区鼠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主要机制是gyrA基因的单突变和携带aac-(6')-Ib-cr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氟喹诺酮类敏感菌株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地区部分医院2004-2005年共176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选取部分左氧氟沙星敏感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QRDRPCR扩增、测序。结果176株受试菌株中.PSSP、PISP和PRSP各占48.9%、47.1%和4.0%,受试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敏感率均为100%。QRDR的扩增测序结果发现,20株左氧氟沙星MIC1~2mg/L的敏感菌株中,19株的parC、parE基因上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突变.包括ParC:Phe 105→Leu/Asp136→Tyr,Pare:Asp435→AsnjIle460→ValjAsn477→Lys.而在gyrA、gyrB基因上仅发现点突变,未导致相关氨基酸突变。结论上海地区未发现氟喹诺酮类耐药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但左氧氟沙星MIC1~2mg/L的敏感株中已发现QRDR一级突变现象,突变的基因位点均见于parC、pare基因。  相似文献   

19.
解脲支原体药敏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探讨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与gyrA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药敏试剂盒对解脲支原体进行药敏分析,随机抽取4株耐喹诺酮菌株,PCR扩增gyrA基因并测序,采用Blast比对法分析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的序列差异。结果:在4株解脲支原体菌株中,经测序分析发现gyrA基因1种突变形式(302位碱基C-T)。结论:解脲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可能是由于gyrA基因突变导致相应氨基酸改变所介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拓扑异构酶ⅣC亚基(ParC)的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FQNL)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鲍曼不动杆菌30株及敏感株10株,测定其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此30株菌ParC的基因(parC)进行PCR扩增和DNA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在4株高度耐FQNL(MIC≥128 mg/L)和1株低度耐FQNL(MIC=64 mg/L)菌中存在ParC的变异,同FQNL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丝氨酸Ser87(TCG)→Leu(TTG)。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可表现为ParC基因87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当鲍曼不动杆菌合并有ParC的变异时,其耐药性往往会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